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朱军

双月刊

1008-9209

zdxbnsb@zju.edu.cn

0571-88272801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出版社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大学主办的有关农业和生命科学的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生物科学和技术、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和技术、核农学与技术、遥测遥感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读者对象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过氧化物酶体的代谢功能和蛋白质组成研究进展

    张钰婵戴华鑫潘荣辉
    66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多功能细胞器.在植物中,过氧化物酶体具有极其丰富的初级和次级代谢功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植物过氧化物酶体研究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逆性都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体的代谢功能依赖于过氧化物酶体定位的蛋白质,包括各种酶和负责物质运输的膜蛋白,因此,揭示过氧化物酶体蛋白组成有利于了解其代谢功能.本文总结了植物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代谢功能,以及有关植物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质组研究,并对植物过氧化物酶体未来研究方向及其与农业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过氧化物酶体植物代谢功能蛋白质组

    猪精神健康性状研究进展

    徐玲瑶庄亿铮傅奕涵江金芸...
    679-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养猪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其生产管理模式,例如断奶、混群、限位栏等,给猪群带来了恐惧、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严重影响着生产效率.因此,研究猪精神健康性状的遗传基础,并据此开展其遗传改良,对提升养猪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猪的应激反应和行为表现、猪精神健康性状的遗传基础探索以及猪作为精神健康模式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3个方面,综述了猪在集约化生产管理模式下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和行为问题,评估了用于衡量猪精神健康的指标和方法,并报道了与猪行为和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目前,对猪精神健康性状遗传基础的认知还比较有限,亟须进一步开展研究来探索这一领域.同时,猪作为模式动物在精神疾病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可以利用其深入探究人类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精神健康行为表型遗传基础动物模型遗传改良

    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与健康风险的研究进展

    强震宇江逸帆李刚韩永和...
    689-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巯基砷是砷物质结构中双键氧(=O)、羟基(—OH)或甲基(—CH3)被双键硫(=S)或巯基(—SH)取代的新型砷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淹水的含硫土壤中,威胁着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伴随分析方法的进步,对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分布规律和环境行为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对巯基砷的化学形态和分析方法、巯基砷在土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巯基砷在土水环境-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与赋存规律、巯基砷在稻米中的赋存和健康风险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梳理了巯基砷在环境行为中所发生的形态和含量变化情况,并对巯基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巯基砷土水环境水稻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健康风险

    饮食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陈亿豪潘海波吴冬梅叶兴乾...
    703-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受遗传、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IBD的认知逐渐加深,人们发现肠道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在IBD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控制饮食可能影响机体肠道微环境,如肠道微生物组成等.因此,通过饮食调节肠道微生物来缓解IBD的治疗思路成为颇具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不同饮食模式及膳食成分对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分析了饮食干预对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机制,展望了通过饮食调节预防或改善IBD的可行性.

    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群饮食

    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潇腾赵盼盼张坤
    715-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卵结合后,动物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以确保受精前后高度分化的配子形成全能性的细胞.重编程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有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如乙酰转移酶、脱乙酰酶及组蛋白修饰阅读器等均参与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并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及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减少胚胎发育缺陷,从而提升家畜繁殖力.

    家畜繁殖早期胚胎着床前表观遗传组蛋白乙酰化

    叶面喷施氨基酸和钾肥对安吉白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罗凌迅左婷程维朱永聪...
    724-736,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春冷害是影响春茶生产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通过叶面施肥提高茶树的耐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氨基酸(AA1、AA2)、钾元素(K1、K2)和两者的混合液(AA-K1、AA-K2)对安吉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CK处理)相比,叶面喷施氨基酸与钾元素混合液(AA-K1和AA-K2处理)显著提高了安吉白茶早期鲜叶产量和总产量(P<0.05).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发现,AA-K1处理的叶片在复绿期淀粉粒明显增大.K1、K2处理能明显增加安吉白茶白化前期和复绿期叶片总叶绿素含量,K2处理能明显增加安吉白茶白化前期、白化期、复绿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K2、AA-K1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CK处理相比,氨基酸与钾元素混合液(AA-K1和AA-K2处理)能提高幼叶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含量也显著提高,但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叶面喷施氨基酸与钾元素混合液(AA-K1和AA-K2处理)提高了安吉白茶早期鲜叶产量且改善幼叶品质的效果明显,对含氨基酸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研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安吉白茶氨基酸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叶面肥

    洋桔梗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系统进化与表达分析

    李昕苑梁雨薇方慧仪孙福辉...
    737-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萜类化合物是花香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萜类合成酶(terpenoid synthase,TPS)在萜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26条洋桔梗TPS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洋桔梗TPS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TPS-a、TPS-b、TPS-g、TPS-e和TPS-f),并进一步细分成10个小分支.在这些分支中,只有TPS-a.1分支上有扩增,其他大多数分支都发生了基因丢失.基因共线性分析显示,在经历了 2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后,洋桔梗仅有5组TPS共线性基因对被保留,而大部分经过基因组加倍的TPS基因对都发生了丢失,进一步支持了大多数洋桔梗TPS基因发生丢失的结论.转录组表达分析表明,在花瓣发育早期,只有EgTPS-g1、EgTPS-g2和EgTPS-g3少量表达,TPS-a、TPS-b亚家族成员在花瓣中不表达,可能是其缺乏花香的原因之一.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TPS-a和TPS-b亚家族成员,通过恢复这些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有望赋予洋桔梗花香,从而提高其观赏价值.

    洋桔梗龙胆目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花香表达分析

    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对柑橘木虱的毒力分析

    杜丹超朱莉蒲占湑刘顺民...
    747-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ZJPL08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以该菌为材料的生防菌制剂研发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淡紫紫孢菌ZJPL08为有效成分,进行载体、润湿剂、紫外保护剂等的筛选,确定了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淡紫紫孢菌ZJPL08分生孢子粉10.00%(有效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3.00%(润湿剂)、木质素磺酸钠5.00%(分散剂)、腐殖酸0.25%(紫外保护剂)、氯化钙0.10%(孢子萌发促进剂)、黄原胶0.05%(黏着剂)和硅藻土81.60%(载体).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孢子含量为3.25×1010个/g,悬浮率为85.67%,润湿时间为86.22 s,细度为95.39%粉剂过300目筛,pH值为6.6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农药制剂产品要求.半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1 500倍液处理能有效防治柑橘木虱,防效达97.78%,与对照药剂30%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0%防效)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80%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78.33%防效).综上所述,本研究研制的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柑橘木虱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淡紫紫孢菌可湿性粉剂柑橘木虱生物防治

    土壤类型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姜悦罗继鹏乔亚蓓李雨航...
    758-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际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缺乏了解.本试验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研究了红壤、紫色土、水稻土、青紫泥4种不同土壤类型对镉超积累生态型和非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紫泥和水稻土中,东南景天叶际放线菌门和诺卡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更高,而在红壤和紫色土中,东南景天叶际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更高;在不同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叶际诺卡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均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土壤类型和生态型显著影响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且土壤类型的影响更大,解释了 28.17%的群落变异.与青紫泥和紫色土相比,水稻土和红壤中叶际微生物的共存网络更为复杂;而所有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叶际微生物的共存网络比非超积累生态型更为复杂.基于PICRUSt2软件的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的谷胱甘肽代谢、D-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细菌趋化等通路的相对丰度(p<0.01),而在不同土壤中,超积累生态型叶际微生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p<0.01).综上所述,土壤类型显著影响东南景天叶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且超积累生态型叶际微生物比非超积累生态型具有更强的镉胁迫抵抗能力.

    叶际微生物超积累植物共存网络植物修复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和功能类群的影响

    王彬浩吴愉萍陈彦博张方舟...
    77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可持续化利用是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土壤一体化健康框架下,从微生物类群和功能视角解析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健康综合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秸秆还田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甲烷循环功能基因(methane-cycling genes,MCGs)、氮循环功能基因(nitrogen-cycling genes,NCGs)、毒力因子基因(virulence factor genes,VFGs)及其宿主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从浙江省宁波市长期秸秆还田(5年以上)的水稻田中采集土壤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ARGs、MCGs、NCGs和VFGs多样性产生影响,其中NCGs和VFGs丰富度显著降低,且氮循环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也显著降低.在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过程中,长期秸秆还田导致关键产甲烷基因mcrA、B、C、G和产甲烷菌——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mazei)的丰度显著降低,也促使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基因丰度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VFGs丰度在长期秸秆还田下显著增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mcrA/pmoA及norB/nosZ功能基因丰度比显著降低,暗示在秸秆还田下稻田中更多的CH4和N2O将被转化.距离矩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功能类群组成密切相关(P<0.05).综上所述,长期秸秆还田将增加稻田病害的风险,同时可能会降低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

    秸秆还田功能基因功能类群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