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陈文兴

双月刊

1673-3851

journal@zstu.edu.cn

0571-86843150,86843152/3151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西区)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浙江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主要内容有纤维与纺织、服装研究与艺术、电子自动化与机械工程、经济研究、基础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研究成果为内容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场景化路径研究——基于告知同意规则"无差别"适用的反思

    郭兵黄静雯
    703-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现行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告知同意规则是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但该规则具有"无差别"适用的特点.囿于这种"无差别"适用特点,隐私政策存在着"充分告知难"和"同意效果差"的规则适用困境.相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处理提供了场景化规则适用的制度空间,上海"亮剑浦江"专项执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这种场景化规则适用的实践探索.为了更好地平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有必要从消费者个人信息和产品服务功能两方面入手优化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场景化规则适用路径.

    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告知同意规则场景化规则适用

    宋服新论:仕女图中的窄衣流与禁奢令下的反教化

    朱小菊杨汝林蔡欣
    712-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宋代女性日常服饰既非绝对保守紧窄又非完全朴素雅致的特征及其形成的背景,以官修史书和笔记小说中关于服饰的记载作为主要研究资料,同时辅以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出土的宋代染服文物,综合运用文献研读法、图像分析法、个案分析法、三重证据法,对宋代女性的日常服饰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宋代女性日常服饰的"窄小"特征的雏形可追溯至五代时期;士庶女性的日常服饰受到法令规范的直接影响,而民众自发形成的反教化态度使得用金工艺、珠翠材质和胡蕃元素处于"禁不止"的状态,进而推动了宋服时尚的发展.该研究不仅为理解宋代服饰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提供了有益思路.

    宋服窄衣禁奢令禁胡令反教化

    后疫情时代基于触点变化的无接触服务研究

    汪颖黄媛媛沈莎莎张振华...
    72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激发出的无接触服务需求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变化.为探索新的变化,基于触点理论,充分考虑无接触服务出现的条件和背景,从触点的数量和形式两个维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对后疫情时代的无接触服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无接触服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用户需求的转变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义无接触服务并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其分类,进而概括出无接触服务的三个基本特征:安全系数更高、服务体验更稳定、标准化程度更高.该研究可为后疫情时代下无接触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无接触服务触点服务设计用户研究后疫情时代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重构

    赵凯鹏王俊力
    730-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驱动,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又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需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变化规律,警惕"双面效应",在路径上要有效融入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选拔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的系统重构,推动形成数智引领、交叉复合、导向鲜明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推进人才培养路径的时代性优化,着力培养更加符合时代需要、具备创新潜质的拔尖人才.

    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路径重构

    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逻辑关系及实践路径

    陈剑波
    736-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从理论把握与实践运行相结合的动态体系、整体全局与独特个体相统一的协同体系、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贯通的耦合体系厘清了教育、科技、人才的系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工作方向,即教育是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是关键,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是根本,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高校是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当前在一体推进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如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耦合度不高、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足、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不健全、有组织的科研与协同攻关机制不畅通.鉴于此,高校要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组织的科研和产教深度融合等路径着手,助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高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马克思主义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