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镇江高专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镇江高专学报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镇江高专学报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韩光范

季刊

1008-8148

zjgzxb@zjc.edu.cn

0511-88962117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61号

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文理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现状与建设路径研究

    唐红雨王琦沙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新形态,是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建立产业学院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分析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内涵、建设动因及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政策、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混编型教学团队、产学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产业学院建设内容,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建设路径

    以地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路径研究

    何斌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镇江市属高职院校应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激发改革内驱力,以全专业群对接全产业链,以科技服务推动产业发展,以人智支持增强发展动能,以文化传承涵养城市气质,以职教联盟推动城市兴盛,切实以地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

    市属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镇江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协同机制探索

    严丽丽郭英英罗孝友杨登攀...
    11-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础,分析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协同机制构建的必要性,探索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协同机制构建的路径,建立改革理念认同机制、政策或制度协同机制、环境协同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协同机制

    论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南巡镇江唱和苏轼诗

    喻世华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六次南巡都曾在镇江停留,每次都留下与苏轼有关的诗词.从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可以看出,乾隆对苏轼以及苏轼诗歌的了解与推崇,就此可一窥苏轼在清代的巨大影响.研究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唱和苏轼诗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拓展苏轼研究,对促进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乾隆南巡苏轼润州诗乾隆唱和苏轼润州诗

    镇江"城市山林"的形象建构

    丁婉丽李佳璇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镇江有"城市山林"的美誉."城市山林"一词为复合词,"城市"与"山林"的词语复合反映了文人阶层对人居场所与文化场所的长期思辨和抉择.唐代诗人群体对镇江山水的审美观照、宋代镇江城市的发展与名士的镇江情结、元明时期城市属性的积累与民间话语的沉淀共同构成了镇江"城市山林"形象建构的历史语境.在当代"山水花园城市"与"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形象转向中,"城市山林"形象仍然能在"畅神"的生活空间与"比德"的文化空间两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镇江城市山林形象建构比德畅神

    句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李捷肖语
    26-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句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出现断代、经济效益难以产生、群众基础逐渐弱化.可采取以下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养传承人,拓宽传承渠道;以政府为主导,健全制度保障;融入学校、社会,激发传承活力;进行适应性保护,形成示范效应.

    句容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贾平凹的"秦岭志"和中国叙事——以《老生》《山本》《秦岭记》为中心

    牛佳欣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4年的《老生》至 2018 年的《山本》再到 2022 年的《秦岭记》,贾平凹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秦岭志"的特点.从舆地、物产、风俗、人物等方面为秦岭作传,贾平凹在"商州"和"西京城"两个"文学故乡"之外,成功建构了以秦岭为中心的新的文学地域.3 部作品体现了贾平凹对中国古典文化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借鉴与创新.作家通过描绘 20 世纪的秦岭地方史,实现了小说的"小化"并以此钩沉整个中国历史,但在写作过程中亦有疏漏.在方志性书写的过程中,贾平凹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学"的多重建构形成了"地方—国家"的隐形映射关系.作家以"秦岭"喻中国,通过对秦岭的创新性书写,完成了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讲述.

    贾平凹《老生》《山本》《秦岭记》秦岭志中国叙事

    论迟子建《烟火漫卷》的多重"寻找"意蕴

    张静如
    35-3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聚焦北方冰城哈尔滨,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世态人生.作家以"寻找"为主题,表达了对人性温情的追寻、对城市生态和谐的探索、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坚守、对女性意识的强调.

    迟子建《烟火漫卷》哈尔滨书写

    论《太阳照常升起》的梅尼普讽刺特征

    杜越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等体现了巴赫金文学理论中的梅尼普讽刺特征,作家由此构建了完整而富有张力的情节结构,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精神状态和西方国家社会问题,小说对当代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梅尼普讽刺

    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视角下《奥兰多》主题意蕴研究

    刘雨珂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兰多》是英国作家伍尔夫创作的一部虚构人物传记.小说呈现了主人公性别与身份的转变、跨越世纪的生命体验,探讨了生命与时间的复杂关系.从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对死亡、文学、爱情、大自然的书写,以及对记忆与时间的探索,可发现伍尔夫在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

    《奥兰多》伍尔夫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