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刘楚吾

双月刊

1673-9159

gdouj@vip.163.com

0759-2396013,2396035

524088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海洋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海洋工程、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海洋经济技术与管理,以及海洋水产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硒对大菱鲆幼鱼肝肠健康的影响

    郝甜甜于朝磊王成强王晓艳...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硒对摄食高植物蛋白饲料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肝肠健康的影响,为降低低鱼粉饲料对鱼体肝肠健康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30。79±0。22)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质量分数55%的饲料组为正对照组(DP),以质量分数27。6%混合植物蛋白替代质量分数30%鱼粉为负对照组(DN),分别在低鱼粉中添加0。3(D1)、0。6(D2)、1。2(D3)、2。4(D4)、4。8(D5)mg/kg亚硒酸钠,以肝脏和肠道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及肠道菌群结构等指标评价硒对大菱鲆幼鱼肝脏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养殖周期52 d。[结果]1)与DP组相比,DN组显著降低大菱鲆肝脏和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酶活性(P<0。05);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均可以不同程度提升上述所有指标,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2)与DP组相比,DN组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肝脏肝糖原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含量(P<0。05),而FAS含量则在D1-D5组显著低于DN组(P<0。05)。幼鱼肝脏SE-P含量在D2和D5组显著高于DN组(P<0。05)。3)0。3~1。2 mg/kg亚硒酸钠可抑制由低鱼粉引起的pat1、lzm和gst的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和前肠皱襞高度和黏膜厚度的降低,并可以显著提高肠道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P<0。05)。4)低鱼粉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而亚硒酸钠组则可以明显改善这些不良现象,并可提升有益菌丰度,降低致病菌丰度。[结论]亚硒酸钠可缓解高植物蛋白饲料对大菱鲆造成的免疫下降、肠道组织结构破坏、消化功能下降及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影响。在低鱼粉饲料中亚硒酸钠的建议添加剂量为0。6~2。4 mg/kg。

    大菱鲆肝肠健康高植物蛋白饲料

    刺参饲料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对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的影响

    李璐李宝山王际英黄炳山...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发酵条件并验证其对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的改善,为刺参绿色高效养殖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发酵菌种进行发酵时间和菌种比例的筛选,确定刺参商品饲料适宜发酵条件;使用发酵饲料分别以10%、20%、30%及40%质量分数比例替代普通饲料,进行40 d周期养殖,取样分析生长指标、体常规成分、肠道酶活性、菌群多样性和水环境等指标。[结果]35℃下3菌种混合发酵3 d时酸溶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大部分实验组(P<0。05),即为发酵最优组;随着发酵饲料替代量升高,刺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质量分数20%替代量时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饲料替代后淀粉酶等消化酶含量有所增加,20%替代量时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其他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肠道绒毛高度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均在发酵饲料替代后有所增加,并在20%替代量时显著最高(P<0。05),同时有效提高厚壁菌门中动性球菌等有益菌的定植;发酵饲料替代后可有效降低养殖水体总氮、总磷质量浓度,20%替代量时达到最优。[结论]本实验所使用商品饲料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质量之比为1:1:1,35℃下共同发酵3 d,添加质量分数20%发酵饲料可有效优化肠道结构,提高消化率进而促进刺参生长。

    刺参发酵饲料条件优化肠道菌群生长性能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源海豚链球菌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李妍萍孙恒杨林狄王浩宇...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对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鱼类养殖中防控海豚链球菌感染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源海豚链球菌为研究对象,运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GML对海豚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生长曲线、电导率、菌体形态变化、菌体蛋白表达、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相关基因转录的测定评估GML对海豚链球菌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GML对海豚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别为16 mg/L和32 mg/L;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且在MIC浓度作用下对菌体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GML作用后的菌体均能观察到细胞排列松散、大小不均一、胞间间距增大,并出现显著凹陷、皱褶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在1/2 MIC与MIC浓度GML处理后,菌悬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表明在此浓度下药物导致菌体出现一定损伤;1/4 MIC浓度促进蛋白条带增多,而MIC浓度则呈现出抑制效应引起蛋白条带变淡甚至消失。[结论]月桂酸单甘油酯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源海豚链球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主要作用途径是通过破坏细胞结构完整性,导致内容物流失,抑制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细菌毒力基因及蛋白表达等方面发挥抗菌作用。

    海豚链球菌月桂酸单甘油酯抗菌机制绿色养殖抗生素

    北部湾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刘思萌李君益叶小敏谢玲玲...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北部湾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为北部湾初级生产力评估及深远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3-2020年逐月卫星遥感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温度(SST)、降雨数据以及再分析风场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小波相干等方法分析SST、降雨、风等环境因子对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呈近岸高、中央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年际变化特征明显,2016年为浓度峰值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6 mg·m-3,2010年质量浓度最低,仅为1。1 mg·m-3。在季节变化方面,北部湾区域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浓度最低,涠洲岛南侧海域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节最低。红河河口区域夏、秋叶绿素a质量浓度高于春、冬叶绿素a质量浓度。长山山脉东侧区域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秋季最高,在春季最低。月变化方面,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5月最低,12月最高。海表面温度、降雨和风是影响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北部湾的中、东海域,海表面温度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r<-0。8)。降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湾西部,降雨增加的径流量提供更多营养物质,使红河河口区域夏、秋季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高,长山山脉东岸区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秋季达到峰值。风速与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r=0。4)。

    北部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经验正交分解分析降雨

    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空间生态位

    王迪梁皓瑞张军晓陈际雨...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评估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生存状况及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撑。[方法]根据2021-2022年在湛江湾开展的四季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利用R语言相关程序包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等生态位指标进行计算,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与海水温度(t)、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包括NO2-N,NO3-N,NH4-N)、活性磷酸盐(SRP)质量浓度和氮磷摩尔浓度比(N/P)等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21种,硅藻种数最多。四季优势种共18种,均为硅藻,其中赤潮种类15种。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湛江湾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历史上均出现过的优势种有7种,均为赤潮种,特别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始终是主要优势种。通过对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生态位宽度与优势种丰度变异系数显著负相关(P<0。001)。结合RDA分析结果和物种生态位分化情况分析,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的高低与其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有较大关联,与同一环境因子有同向显著相关性的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他情况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低。盐度、pH和SRP质量浓度则是影响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SRP质量浓度和N/P浓度比是调查期间影响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群落生长的竞争性因子。

    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冗余分析(RDA)湛江湾

    海南岛三亚红塘湾海域波浪特征

    陈宜展曹永港刘长建曾灿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海南岛三亚市红塘湾海域波浪基本特征,揭示海南南部海域不同季节波浪变化规律。[方法]利用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的波浪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得到红塘湾海域季风影响和台风期间的波浪要素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该海域浪向主要受到风浪影响,各月份常浪向为SE或SSE,年最大波高427 cm,年平均有效波高65 cm,波周期主要集中在3。0~6。0 s区间,观测海区出现长周期波和较大波高的波浪;春季观测海域波浪易受偏南风影响,夏季观测海域受西南季风作用明显,易形成南向大浪,秋冬季波高逐渐变小;台风期间观测海域的波向为S—W,台风"雷伊"影响期间的波浪谱能量最大,达到19。7530 m2/Hz。海南岛南部红塘湾海域夏季平均波高大于冬季,冬季波浪谱主要是多峰谱,夏季则主要是单峰谱。可见,海南岛南部红塘湾海波浪特征具有典型局地性特征。

    波浪波高分布波浪周期波谱海南岛红塘湾

    在线富集纯化法测定海水中10种微量元素

    林梵宇尹希杰刘纯瑶詹双凤...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通过除盐装置在线富集纯化而测定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以解决由海水中高盐基质导致的部分微量元素定量检测困难的问题。[方法]通过以高分子有机聚合物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为基质的螯合柱吸附对高盐基体中的Mn、Fe、Co、Ni、Cu、Zn、Cd、Pb、V、U等10种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微量元素含量,评估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并探究样品pH对检测的影响。使用该方法检测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样品和厦门近岸海水样品中微量元素,评估该方法的实际样品适用性。[结果]分析流程空白中各元素质量浓度在0。001~0。208μg/L之间,检测限在0。002~0。211μg/L之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海水标准物质(GBW-080040)和河口微咸水标准物质(SLEW-3)的pH为2~6时,测试结果准确度较佳,而碱性样品则不适合直接上机测试。SLEW-3各元素精密度为0。75%~5。98%,GBW-080040各元素精密度为0。10%~0。94%。SLEW-3检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7。46%~11。11%,加标回收率为96。83%~105。17%;而GBW-080040检测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3。98%~3。72%,加标回收率为93。04%~101。10%。远洋表层海水样品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3。25%~111。62%,厦门近岸海水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5。89%~107。18%。[结论]该方法适合实时在线同步分析高盐基质样品中Mn、Fe、Co、Ni、Cu、Zn、Cd、Pb、V、U等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较高,可应用于实际海水样品的检测,为复杂基质样品中低含量元素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海洋化学在线除盐装置富集纯化微量元素海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不同来源嗜盐四联球菌的分离及其耐盐耐酸性与基因关联

    吕冉晖钟燕华游阳袁润涵...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中耐盐和耐酸性能优劣菌株的核心基因家族差异,筛选可能与耐盐、耐酸性有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功能。[方法]从高盐水产品和酱醪中筛选嗜盐四联球菌,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对分离出的17株嗜盐四联球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耐盐和耐酸能力的测试。分别将耐盐、耐酸性能差异明显的菌株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基于Illumina平台对17株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比较耐盐、耐酸性能差异明显的菌株的核心基因家族,再对耐盐、耐酸性能较好菌株的特有核心基因家族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的富集分析。[结果与结论]从高盐水产品和酱醪等不同来源分离的17株嗜盐四联球菌在生理生化鉴定中存在差异,但均对β-半乳糖苷和木糖表现为阴性,对果糖、山梨糖和D-核糖表现为阳性。耐受性结果显示,各菌株的耐受性具有显著差异。基因组测序结果表示,耐盐能力较好的菌株拥有294个特有核心基因家族,在KEGG通路中主要富集在磷酸戊糖途径、甲烷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的新陈代谢以及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在GO功能中主要富集在定位、运输、建立定位、DNA重组和DNA代谢过程;耐酸能力较好的菌株拥有191个特有核心基因家族,在KEGG通路中主要富集在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以及PTS,在GO功能中主要富集在DNA重组和DNA代谢过程。上述通路和功能涵盖了部分与嗜盐四联球菌耐盐、耐酸特性相关的基因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类特有核心基因家族富集在PTS中的基因完全一样,推测这些基因与嗜盐四联球菌的抗逆机制密切相关。

    嗜盐四联球菌耐盐能力耐酸能力分离基因组测序特有核心基因家族

    三倍体虹鳟鱼片不同部位品质差异

    王英英马睿武泽众田海宁...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鱼片品质异质性,为三倍体虹鳟品质研究及综合利用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分别对三倍体虹鳟背前、背中、背后、腹前、腹中和腹后鱼片的肉色、肉质、风味、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和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肉色方面,三倍体虹鳟鱼片腹后部位红色值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为17。39。肉质方面,腹部鱼片鱼肉的硬度和破裂力显著高于背部相应区域(P<0。05),其中腹中部鱼肉硬度、破裂力和咀嚼性最高(P<0。05),分别为8。58 N、14。37 N和23。83 mJ,背中部鱼肉弹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为12。03 mm。腹中部和腹后部鱼肉粗灰分相对较高(P<0。05),分别为1。42%和1。34%。背部和腹部鱼片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从前往后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风味方面,中部鱼片的总挥发性醇类、酮类和醛类含量低于前部和后部,腹前和腹后部鱼肉具有较高含量的芳香类和烷烃类(P<0。05)。气味活度值贡献较大的特征性气味物质有1-辛烯-3-醇、己醛、辛醛、壬醛、(E)-2-壬烯醛和(E,E)-2,4-壬二烯醛,从前段到后段鱼肉的蘑菇、类金属、新鲜及脂肪味逐渐减弱,前段相较于中后段特征性气味更为突出。与背部相比,腹部鱼肉肌苷酸(IMP)含量相对较高(P<0。05),尤其是腹中部IMP质量摩尔浓度均值最高,为7。72μmol/g。脂肪酸方面,腹中部的脂肪酸C16:0、C16:1n-7、C18:2n-6、C20:5n-3(EPA)、C22:6n-3(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系列脂肪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分别为7。79、2。39、13。51、0。89、3。39、23。48、19。85和4。49 mg/g。[结论]三倍体虹鳟鱼片总体具有较高的品质,其鱼片的不同部位品质存在差异。鱼片前部特征性气味更为浓郁,中、后部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背中部的鱼肉更加富有弹性,腹中部鱼肉不仅质地坚实,且具有较高的脂肪酸营养。腹部前部和中部的鱼肉滋味鲜美,腹后部鱼肉肉色更加鲜艳。

    三倍体虹鳟品质异质质地脂肪酸风味

    草鱼不同部位肉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温欣怡李晴梁释介洪惠...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不同部位鱼肉在4℃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揭示不同部位草鱼肉贮藏品质间的区别,为草鱼不同部位鱼肉的保鲜提供参考。[方法]将草鱼分割为背部、腹部、腩部和尾部等不同部位鱼肉,每2 d测定感官评价、色泽、蒸煮损失、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菌落总数和新鲜度(K值)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全面评估草鱼不同部位鱼肉冷藏10 d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在4℃冷藏0~10 d内,草鱼不同部位鱼肉的感官评分、蒸煮损失呈降低趋势,菌落总数、TVB-N含量、三氯乙酸(TCA)可溶性肽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含量、K值和总生物胺含量呈增长趋势,细胞间隙增大,肌纤维变得疏松,肌纤维明显断裂,组织结构变得模糊;贮藏0 d时草鱼不同部位鱼肉间菌群相对丰度接近,而贮藏10 d时优势菌发生改变,背部、腹部、腩部和尾部的主要优势菌分别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结论]贮藏初期和中期(0~6 d)背部、腹部和腩部鱼肉的新鲜度下降较快,尾部鱼肉在贮藏后期(8~10 d)腐败变质速度加快。

    草鱼不同部位理化品质菌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