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

肖称萍

旬刊

1001-7518

zjltzzs@263.net

0791-83831866;83831957

330038

南昌市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

职教论坛/Journal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劳动部就业培训司副司长刘康、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孟广平等领导同志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己遍及全国3l个省(市、区),是我国最具影响的职教刊物之一,深受职教界的普遍青睐,被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江西省十佳优秀期刊"等殊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要让技术技能人才香起来、富起来

    1页

    国家资格融通的运行逻辑与实践策略:基于"专业经历"的分析

    贾旻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资格融通是该制度运行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资格融通是推进教育一体化与终身化发展、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工具及策略,体现了资格及其资格获取者所承载的"专业经历"的等值.共同利益诉求,即政府、教育与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受教育者等行为主体就人力资源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及人才分层和自由流动达成的价值共识,成为国家资格融通的核心动力;专业教育与专业经验实现了技术技能的获得、积累与提升,奠定了国家资格融通的基础;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共同表征人力资本,是国家资格融通的衡量标准;专业经历等值是国家资格融通的关键所在.这些构成了国家资格融通的运行逻辑.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心理阻碍、制度阻碍与实施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资格融通顺利推进.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实施工具以及运行机制,以更好推进国家资格融通的实现.

    国家资格融通专业经历专业教育专业能力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研究

    朱苏周桂瑾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面临集群化重构的现实挑战,我国的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国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集群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但是,高职院校在专业群的建设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服务性、创新性、动态性,导致专业集群的建设陷入分散重复建设、与产业契合度不高、科技服务能力疲软、可持续发展受阻等困境.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树立与产业链集群化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建设新理念,提升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度,以"链"建群,增强专业集群建设的系统逻辑;以"链"补群,发挥专业集群对产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重服务功能;以"链"强群,激活高职院校技术引领与创新发展的内生潜力;以"链"活群,形成专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

    产业链重构高职院校专业集群

    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的现实诉求及构建理路

    吴楠孙芳芳袁梦琦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源共享已变成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并在短时间内延伸到了诸多领域,对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础薄弱、普职资源需要合理配置以及职业启蒙教育难以推进的现实诉求,研究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相关实践进展薄弱,普遍存在各利益主体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资源共享程度低、缺乏共享机制等现实问题,资源共享是涉及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系统工程,亟需从意识培育、加强研究、资源统筹和机制建立等方面来合力推进.

    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职业教育类型的时代特性与特征探究及其启示

    汪治刘红燕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类型,不仅要明确其内涵与外延,也需要探究其特性与特征.文章从职业教育的功能特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特性、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的特性、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条件特性、职业教育的教学运行组织特性、职业教育的高考制度特性六个方面探究了其特性及其启示,把职业教育的特征归纳综合为"职业教育是社会化的教育、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整合的教育、职业教育是融入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四大特征.只有探究清楚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特性与特征,才能真正地去践行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

    职业教育类型特性特征启示探究

    基于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高鸿赵昕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组织形态变革的创新性模式,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双主体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区域根植性、改革创新性、资源共享性、产业专属性与产业关联性等特征.产业学院的生发逻辑是基于产业逻辑、教育逻辑和专业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推进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应以服务区域产业链的专业群为纽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多方优质资源共享为核心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以现代化治理结构建设为保障,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综合型、创新性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及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高职产业学院内涵逻辑

    产业学院的组织特征和体系设计

    欧阳育良林仕彬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院变革的历史考察中可以确定产业学院的组织使命是"服务产业".从这一点出发,产业学院具有产业针对性、多元共生性、柔韧敏捷性、功能综合性、相对独立性等组织特征.高职院校应拓展服务社会的职能,根据产业学院教育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将产业学院建设成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通过变革传统的组织体系,打破以专业学科组建二级学院的逻辑,以"产业——职业——专业"的复合逻辑优化专业体系,构建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牵引、人员交叉流动的组织架构,探索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二级学院激励机制,进而推动组织的转型.

    产业学院组织特征体系设计

    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基本内涵及界定要求探究

    邓泽民李欣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障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的产业企业环境资源成为了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拦路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强化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展开了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在探索中,由于对产业学院提出的职教改革背景、产业学院基本内涵等问题认识不到位,出现了基地说、学院说、实体说、模式说、机构说、平台说、组织说等对产业学院界定不科学、缺乏基本要求等问题.为此,在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行梳理,对产业学院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学院界定的基本要求:以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校企"三权分置"为基本创新,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最终目的,以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为效果追求.

    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基本内涵界定要求

    产业学院:中国特色产教融合的组织创新

    任金秀周红利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困境是企业培训中的"人才盗猎"问题和学校制度中的职业禀赋短缺问题,当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德国"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企业大学"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都是为了有效解决产教融合问题.我国先后在不同阶段尝试了以上三种不同模式,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产业学院模式是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制度创新,是中国的产教融合方案.在产业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明确产业学院的合作制性质,以合作制法律关系为基础克服官僚制组织的内在矛盾,是产业学院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组织载体合作制组织

    基于命运共同体的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范式构建与实施

    王桂花李国彦张瑜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承载着职业教育提档升级和与普通本科同发展的梦想和使命,如何破除传统教学范式长期以来的现实困顿,实现脱胎换骨的范式转型,是当前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突破口.职业本科高校迫切需要着眼于校企人才供需对接和师生共同成长,克服和转变传统教学范式在教学主体、教学设计、组织结构、教学督评和教学总结等方面的固有思维,立足知识共建和价值创造,构建基于命运共同体的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新范式,并通过树立权变思维和创新意识、构建合作型师生关系、深化产教融合无缝对接、实施精细管理和全程督评等策略来确保新范式的落地生根和持续优化.新范式的构建和实施有助于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范式结构和桎梏,助力实现职业本科教育的顺利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范式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发展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