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林业科技
浙江林业科技

吴鸿

双月刊

1001-3776

zjfa@mail.hz.zj.cn

0571-87798221

310023

杭州市留下浙江省林科院内

浙江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育苗、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生态、林产加工、林业经济、林业机械及森林多种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动向,内容包括研究论文、试验报告、应用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鹮β-防御素基因的血液表达谱及相关性分析

    邱国强黄韵怡俞越石坚...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种群瓶颈效应,出现朱鹮Nippion nippion人工育种受精率低和雏鸟存活率低等现象,从而限制了其重引入工作,亟须从分子层面对朱鹮的免疫情况作进一步研究.防御素是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在生物体抗菌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缺少对朱鹮种群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研究.本研究以浙江德清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的74只朱鹮为研究对象,以其外周血为研究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朱鹮11个β-防御素基因的血液表达水平,构建了浙江朱鹮种群血液β-防御素基因表达谱,并对广泛表达的AvBD1α、AvBD2、AvBD3、AvBD4及AvBD7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广泛表达的AvBD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在两两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2)朱鹮幼鸟血液的AvBD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亚成体及成鸟,推测其在幼鸟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3)亲代朱鹮与子代朱鹮的AvBD表现出中度至高度的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筛选具有较强免疫力的朱鹮个体、组建野化放归种群具有指导意义.

    β-防御素朱鹮种群表达谱

    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彭辉陈焕伟李求洁童冉...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后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毛竹入侵杉木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林分及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3种林型土壤共获得36门108纲241目354科552属2939个OTU土壤细菌.3种林型土壤中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3个菌门的相对丰度占总量的71.15%~76.07%.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毛竹纯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杉木纯林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杉木纯林土壤中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土壤中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从3种林型中鉴别出的相对丰度均大于1%的细菌纲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e、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Vicinamibac-teria和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优势菌纲为酸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3种林型中鉴别出的相对丰度在1%以上的细菌属为HSB_OF53-F07、热酸菌属Acidothermus、念珠菌固体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酸杆菌属Acidibacter、Bryobacter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优势菌属和土壤环境因子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结论]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对土壤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毛竹纯林土壤中单独出现的非优势菌属可为研究毛竹入侵杉木林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凤阳山高通量测序土壤细菌毛竹入侵杉木林

    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对青冈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

    张勇陆尤尤王志高吴初平...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对青冈Quercus glauca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本文以2020年在浙江省9个设区市设置的138个青冈林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物种多样性、胸径、树高三个因子作为潜变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物种多样性、胸径结构和树高结构对青冈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胸径、树高和物种多样性对青冈林乔木层生物量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分别为0.17、0.35和−0.42,而通过其他因子产生的间接效应使得总效应分别提高了64.71%、20.00%和40.50%;物种多样性的负效应与青冈林中青冈的主导优势地位有关;异龄复层林经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林内营养空间,促进青冈林生物量的积累.

    青冈生物量物种多样性胸径树高

    滇西南柚木中龄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吴俊多谌红辉庞靖云薛光宇...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验结果,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硫酸镁和缓释肥对其中第1次施肥试验6个重复中的3个重复进行第2次施肥,连续观测4 a.[结果](1)施肥4年后,处理组合的林木胸径和材积总增长率分别为3.4%~6.7%和6.9%~16.0%,对照则分别为3.8%和7.7%,胸径和材积增长率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较对照提高89.6%和88.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施肥1次后的第1年,硫酸镁和复合肥对柚木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林木胸径生长,不同硼砂和硫酸锌施用量对林木胸径生长影响较小,施石灰抑制了林木生长;施肥第2年,仅施硫酸镁可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生长(P<0.05).施肥2次,不同肥料均对胸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05).(3)施1次和2次肥后当年的胸径生长量均高于次年,肥效随时间降低,施肥2次略优于施1次,但不明显.(4)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组合投入产出比达1:3.5,施肥2次降低效益.[结论]柚木中龄林施肥可促进林木生长,最优处理组合为每10 cm胸径施有机肥2 kg,复合肥0.25 kg,硼砂5 g,硫酸锌10 g和硫酸镁5 g.

    柚木中龄林施肥大径材效益分析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张文霞练发良梁雅倩张声梯...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和小叶蚊母树D.buxifolium药理活性成分,探明小叶蚊母树趋避虫瘿寄生的物质基础.[方法]用UHPLC-MS/MS技术对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进行代谢产物比较,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鉴定差异性成分,并进行差异代谢物HMDB、KEGG通路分析.[结果]从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的代谢产物中共鉴定出15类720种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差异代谢产物有13类263种,差异较大的是脂质和脂质类化合物、苯丙烷和聚酮类化合物,分别占比36.22%和31.53%.挖掘出具有治疗糖尿病作用的京尼平苷酸和琥珀酸,具有降脂作用的3-羟基甲基苯甲酸、绿原酸和创伤酸,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表儿茶素;高活性的黄酮类物质包括山奈酚、槲皮素、丹叶大黄素,高活性多酚类物质表没食子儿茶素.与小叶蚊母树比较,蚊母树有93种成分上调,170种成分下调,差异代谢物主要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等的代谢通路,小叶蚊母树中高水平的茉莉酸可能是其几乎不受虫瘿寄生危害的主要原因.[结论]蚊母树和小叶蚊母树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但均具有多种已被证明具有明确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可供挖掘.较高水平的茉莉酸可能是小叶蚊母树几乎不受虫瘿寄生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蚊母树小叶蚊母树次生代谢产物

    '蓝天使'冬青杂种胚培养与子代表型变异分析

    朱淑霞彭悠悠楼啸林王霁...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冬青属Ilex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然而,其种子萌发需2~3 a,十分不利于育种工作的开展.为有效缩短冬青属植物的杂交育种周期,提高种子萌发率,本研究以'蓝天使'冬青Ⅰ.×meserveae'Blue Angel'为母本,3个中国冬青野生种和3个欧洲冬青种(品种)为父本开展人工杂交和不同杂交种子胚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合'蓝天使'冬青离体胚培养的启动培养基是MS培养基;(2)'蓝天使'冬青与3个中国冬青野生种杂交的坐果率(9.75%~17.16%)低于与3个欧洲冬青种(品种)杂交的坐果率(20.27%~53.30%);(3)离体胚培养可缩短冬青种子萌发时间1~2 a;(4)杂交后代性状与母本'蓝天使'冬青性状较为接近.本研究不仅为'蓝天使'冬青种质创制提供技术指导,更为冬青属杂交育种中的胚培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冬青属远缘杂交杂种胚组织培养

    43个铁线莲品种耐涝性鉴定与评价

    林韧安敖展雄黄爱云陈凯...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耐涝性是铁线莲园林应用的关键因素,耐涝性鉴定对铁线莲引种驯化和抗逆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分析43个铁线莲园艺品种涝渍胁迫后的表型,将叶片形态、叶片颜色、茎秆形态、茎秆颜色4个表型指标定性分级,结合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涝渍胁迫后铁线莲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增加;叶片含水量、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均与相对电导率显著相关,耐涝性综合评分与相对电导率、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将43个铁线莲品种分为耐涝型、中间型、不耐涝型、极不耐涝型,分别有2个、16个、6个和19个.[结论]初步明确43个铁线莲品种耐涝性分级的特征,为铁线莲耐涝性鉴定提供参考.

    铁线莲耐涝性形态指标评价体系

    6-BA促进多花黄精初生根茎出苗技术试验初报

    兰志勇洪震潘永柱刘跃钧...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探究200 mg·L−1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在不同浸泡时间处理下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的影响.[方法]以多花黄精'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用200 mg·L−16-BA分别进行1 h、2 h、4 h、6 h浸泡处理,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重复3次,对各处理下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的平均出苗率,出苗势,幼苗保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0 mg·L−1浓度下不同浸泡时间对两种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率存在显著影响:浸泡2 h多花黄精'丽精1号'和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效果好,观测期间平均出苗率达到57.33%;(2)2 h浸泡处理对种子初生根茎出苗势有显著影响:'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在2 h浸泡处理下种子平均出苗势最高,分别达到48.67%、50.67%;(3)不同时间浸泡处理对种子幼苗保存率影响:'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在200 mg·L−16-BA浸泡2 h处理下平均幼苗保存率均超过90%,幼苗长势最好.[结论]200 mg·L−16-BA浸泡2 h对'丽精1号'、庆元种源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出苗有显著作用,较传统出苗极大缩短了出苗时间,有效提高了出苗率及出苗保存率;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可用于种苗培育过程中.

    多花黄精种子初生根茎6-BA出苗

    不同品种藜麦叶生长期内钙与草酸含量动态分析研究

    林雪艳朱欢腾杨柳王衍彬...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探明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等藜属Chenopodium植物叶片中钙和草酸的含量,为藜麦菜的科学食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浙江省主要栽培的'陇藜1号'Ch.Quinoa'Longli 1'青藜4号'Ch.Quinoa'Qingli 4'冀藜2号'Ch.Quinoa'Jili 2'和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4个品种(种)为研究对象,对可食用期内叶片中不同形态的钙和草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在藜麦叶片可食用期内,叶片中钙形态以结合钙为主,平均占比总钙含量的92%以上,其中以'陇藜1号'叶片中的结合钙含量占比最高,达97.3%,而含量最高的是红藜叶片,达2.16 g·kg−1.结合钙含量在藜麦叶片可食用生长期内呈不断增加趋势,增量最高的是'冀藜2号',由0.958 g·kg−1增至1.887 g·kg−1,游离钙(Ca2+)含量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前期增幅大,后期增量大,其中增量最大的是红藜,由0.026 g·kg−1增至0.349 g·kg−1.Ca2+平均含量仍以红藜最高,达0.182 g·kg−1.水溶性草酸是藜麦叶片中草酸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为5.78 g·kg−1,占总草酸含量的93.4%.水溶性草酸含量均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减量最大的是'陇藜1号',始末采样(首次采样和第6次采样)间可溶性草酸含量减少2.35 g·kg−1,减幅最大的也是'陇藜1号',达35%.总草酸含量动态与水溶性草酸含量动态相似,生长期内含量仍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减量和减幅最大的均是'陇藜1号'.叶片可采食期内以固体形态存在的草酸平均含量以'陇藜1号'最高,达0.65 g·kg−1,红藜叶片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草酸含量和生长时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总钙含量与生长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草酸含量与总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从营养价值和口感的角度来看,中后期的藜麦叶片更适合食用.

    藜麦叶片草酸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变化检测

    问青青王广科吴达胜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度学习进行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变化检测,能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从双时相高分影像中自动提取林地变化特征,可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主观经验性依赖,提高林地变化检测效率.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World Imagery Wayback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利用UNet系列、DeepLabV3系列、FCN及SegNet等深度学习模型,通过二分类方法判断林地变化范围.结果表明:(1)本文所使用的各种模型,在测试集上mIoU评估指标均在84.70%以上,Accuracy指标均在92.00%以上,F1-score评估指标均在91.00%以上,Recall评估指标也均在91.0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检测结果.(2)UNet模型各项指标均达到最高,mIoU、Accuracy、F1-score和Re-call评估指标分别为89.54%、95.15%、94.44%及94.13%,但各模型在检测结果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边缘轮廓模糊、类内连通不完整现象.(3)为解决检测结果中存在的类内连通不完整及轮廓模糊问题,利用SE、SGAM、CBAM等注意力机制改进性能很好的UNet模型,为验证模型改进的有效性以及排除模型结构差异的影响,对DeepLabV3、DeepLabV3P模型也做相同的改进,以形成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利用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UN-et+SE模型mIoU指标提高最多,为0.18%.但利用空间注意力机制改进的UNet+SGAM、DeepLabV3+SGAM、DeepLabV3P+SGAM模型,其mIoU指标分别降低了1.01%、0.77%、0.67%,因此在检测林地变化时,通道上的特征重要性大于空间上的特征重要性,需加重关注通道特征,降低关注空间特征.基于深度学习进行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变化检测,在各模型中UNet模型的性能指标表现优秀,且模型的通道重要性大于空间重要性,该结论可为林地变化检测提供重要借鉴.

    林地深度学习高分遥感变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