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演替研究综述

    郭莹李志瑛翟荣荣叶靖...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 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 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水稻晚粳稻品种产量

    国内外蜂蜜质量标准对比研究

    李勤锋王夏君陈敏雷玲...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蜂群数量、蜂蜜产量、消耗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以蜂蜜进出口贸易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我国与主要贸易国制定的蜂蜜质量标准,找出国内外蜂蜜质量评价中指标差异。针对现状,结合我国的蜂蜜质量问题,提出健全蜂蜜质量标准的合理建议,规范国内蜂蜜市场秩序,为提高我国蜂蜜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蜂蜜巢蜜质量标准等级规格

    水稻灌浆期高温下钾肥运筹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李友发孙源泽董俊杰富昊伟...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钾肥运筹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环境温度和灌浆期高温 20 d 2 个温度处理。并在不同温度下设置 3 种钾肥运筹方式,K1(基肥 ∶ 促花肥为 10 ∶ 0)、K2(基肥 ∶ 促花肥为 7 ∶ 3)和 K3(基肥 ∶ 促花肥为 3 ∶ 7),测定各处理下籽粒的灌浆进程和垩白。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缩短籽粒活跃灌浆期,提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花后 15 d以内的灌浆速率,但花后 15 d以后的灌浆速率迅速下降,降低花后 20 d以后的灌浆速率,灌浆曲线起伏大,提高籽粒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高温条件下,与 K1 相比,K2 和 K3 均延长籽粒活跃灌浆期,推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降低花后 20 d以内的灌浆速率,缓解灌浆期高温对水稻造成的高温逼熟效应,且到达灌浆高峰后,灌浆速率下降更加平缓,灌浆速率下降较慢,提高花后 20 d以后籽粒的灌浆速率,降低籽粒垩白的发生,并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着促花肥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灌浆期高温下,虽然 K3 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籽粒垩白的发生,但产量与 K1 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产量和品质,在水稻生产实践中,钾肥应按照基肥 ∶ 促花肥为 7 ∶ 3 比例施用,若灌浆期遭遇高温,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缓解高温胁迫的危害。

    水稻钾肥高温籽粒灌浆垩白

    野生稻长毛谷旺盛生命力解析及其对烯效唑的响应

    韩春宁郑殿峰冯乃杰陈观杰...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烯效唑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的方式,以野生稻长毛谷和常规稻 9311 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 20 mg·L-1 烯效唑对 2 个不同水稻品种生长表型、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降低了 2 个水稻品种的株高生长率,维持了长毛谷较稳定的叶面积生长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根长和根平均直径,显著增加了幼苗的生物量,提高了叶绿素 a、叶绿素 b和总叶绿素含量;此外,烯效唑处理还显著提高了 2 个品种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及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等,增强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综上,叶面喷施 20 mg·L-1 烯效唑能有效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并改善其生理特性。

    烯效唑水稻幼苗形态生理特性

    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陶娟花温苗石其伟张惠泽...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量情况下,与单施化肥相比(RF1、RF2),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RF1+NS、RF2+NS)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2。2%和 8。8%。与 RF1 和 RF2 相比,RF1+NS和 RF2+NS处理氮肥表观回收率分别显著提高了 9。26 和 6。20 百分点。综上,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有助于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水稻氮肥氮肥增效剂氮肥利用率

    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杂交晚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跃华薛占奎徐晶晶施佳炜...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晚稻生产的肥料运筹方式,减少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 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运筹方式对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养分处理下,有机无机缓释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每穗粒数,667 m2 基肥使用 30 kg 加适量分蘖肥较常规施肥增产4。80%,氮肥农学效率最高;等成本情况下,缓释肥处理氮素减少,产量仍较常规施肥增加 1。53%,且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双季晚稻有机无机缓释肥以 667 m2 基肥用量 30 kg、总氮量在 10。7~12。0 kg为宜。

    甬优7850缓释肥农艺性状氮肥农学效率产量

    利用阻控技术的水稻镉、砷安全种植研究

    蓝淯琛丁浩男潘荣庆吕浩能...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叶面施用有机硒、有机硅阻控剂对不同水稻品种富集重金属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在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开展筛选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和叶面阻控技术的研究,使水稻籽粒的重金属含量降低,从而达到粮食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本研究选用 6 个广西当地主栽的晚稻品种,和市面上 2 种叶面阻控剂(一种硒类阻控剂,一种硅类阻控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试验前后稻米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来开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技术研究。结果显示,6 个水稻品种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泰丰优 208茎、叶的镉、砷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泰丰优 208 稻米的镉含量最低,丝香 1 号稻米的砷含量最低。叶面施用硒类阻控剂、硅类阻控剂均可以有效降低稻米的镉含量,较 CK分别下降了 15。2%、17。1%;在叶面施用硒类阻控剂、硅类阻控剂也可以有效降低叶的镉含量及稻米的砷含量,叶的镉含量分别下降了 12。7%、13。9%,稻米砷含量分别下降了 15。9%、30。0%,同时硅类阻控剂还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叶砷含量。研究表明,施用硒类阻控剂、硅类阻控剂均可以减少砷、镉在稻米中的含量。

    晚稻品种叶面阻控剂安全利用重金属

    马铃薯鲜食品种浙薯956选育及栽培技术

    沈升法吴列洪项超程林润...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浙薯 956 是浙江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 年通过品种登记,2021 年起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在 2015-2016 年浙江省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每 667 m2 鲜薯产量 2 388。5 kg,比对照中薯 3 号增产 10。82%。在 2018-2021 年春季马铃薯新品种多点示范中,平均每 667 m2 鲜薯产量 2 882。4 kg,比对照中薯 3号增产 23。02%,示范方测产验收每 667 m2 最高产量达 3 683。3 kg。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地上部和块茎抗性明显优于中薯 3 号,中抗马铃薯 X病毒和 Y病毒。浙薯 956 属于中早熟品种,在浙江省可作春、秋两季栽培,作春季早收栽培时可在出苗 55 d以后提早收获上市。

    马铃薯浙薯956特征特性栽培

    余姚市鲜食玉米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胡伋郑华章杨鸯鸯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加快余姚地区的鲜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以 14 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食用品质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杭糯玉 21、玉农花彩糯 7 号、天贵糯 932 的鲜穗农艺性状好、糯性好、口感佳、产量高,申科甜 2 号、浦甜 1 号、万鲜甜 178、美玉甜 007 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籽粒质地脆、口感佳、产量高,品质表现好,可进行推广种植,为玉米新品种选择和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鲜食玉米余姚市品种引进筛选

    温州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倪日群何忠林盛含嫣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 13 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 163~170 d,于 5 月 4-11 日成熟,阳光 131 和湘油 420 于 5 月 4 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 131 产量位居第一,为 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 737 增产 3。8%;早 3 产量其次,为 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 1。2%;H20-04 和阳光 131 净种植效益分别为 9 895。3 和 9 320。8 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 737。综上,阳光 131 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三熟制早熟高产品种筛选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