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无氮肥(PK)、常规施肥(NPK)、缓控释尿素一次基施(T1)、80%缓控释尿素+20%尿素一次基施(T2)以及 80%缓控释尿素基肥+20%尿素施追肥(T3),共 5 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对双季稻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缓释肥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尤其是 T2 处理效果更好.T2 处理早稻和晚稻有效穗数均是最高的,其次是T1、T3 和 NPK处理,PK处理最低.早稻缓释肥处理比 NPK 处理的籽粒吸氮量显著提高了 18.5%~26.0%,秸秆吸氮量显著提高了 12.7%~20.9%;晚稻缓释肥处理比 NPK处理的籽粒吸氮量显著提高了 24.4%~28.8%,秸秆吸氮量显著提高了 18.4%~39.1%.T3 处理晚稻秸秆吸氮量分别比 T1 处理和 T2 处理显著提高了 17.5%和16.1%.施氮肥引起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尤其是 NPK处理,其氮素盈余量远高于施用缓释肥处理.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T3 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其次是 T2 处理、T1 处理,NPK处理最低.与 NPK 处理相比,施缓释肥处理的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显著提高了 12.8%~25.4%,铵态氮含量提高了 177.7%~217.8%、硝态氮含量提高了 94.2%~120.0%.T1 处理水解性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比 T3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 11.1%和 13.3%,铵态氮含量比 T2 和 T3 处理分别提高了 10.0%和 14.5%.总之,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常规一基二追氮肥施用方式相比,施用 80%的缓控释尿素,配施 20%的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法,能够保证水稻籽粒产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土壤供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