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科学

孟智启

月刊

0528-9017

zjnykx@126.com

0571-86404055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农业科学》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28-9017,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较早的农业科技刊物之一。《浙江农业科学》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和方阵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浙江农业科学》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和新产品、国内外最新实用技术和农业发展动态信息,内容包括粮、棉、果、蔬、油、麻、植保、农业工程、蚕桑、畜禽、微生物以及农药、化肥、农业设施等新产品介绍,园林工程、高产栽培(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等。 《浙江农业科学》一直坚持高水准办刊,近年来增加了对效益农业的报道,刊物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紧扣效益农业主题、具有较好的导向性。目前开设的栏目有园艺与特产、粮油作物、环资与检测、贮藏与加工、专题与综述、植保技术、畜牧与蚕桑、信息技术、种子专栏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新品种漯麦76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分析

    甄士聪赵永涛袁谦张中州...
    885-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漯麦 76 籽粒灌浆特性,给该品种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漯麦 76 和对照品种郑麦 113 与偃展 4110 为供试材料,使用 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河南省品种试验数据资料,分析漯麦 76 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个品种籽粒千粒重呈"S"形增长,成熟时漯麦 76 千粒重达到 56。25 g,最大灌浆速率为 2。42 g·d-1,平均灌浆速率为 1。37 g·d-1,均优于对照品种,中后期灌浆快、积累量大,且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这三要素对漯麦 76 产量的提升存在不同的影响,总效应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因此,生产实践中,除了确保有效穗数,还要注重稳定穗粒数,采取加强灌浆期水肥管理的措施,提高千粒重,以此来实现三要素协调提高,从而达到漯麦 76 的高产目标。

    小麦漯麦76千粒重灌浆特性产量Logistic方程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朱红彩彭东王映红王玲燕...
    889-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 27 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 11 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 8 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 5 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高产资源加以利用。

    小麦新麦系列主要性状综合分析育种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乌日力嘎邓宇孙墨可
    894-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使用 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水培俄罗斯冬黑麦 BK01 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处理 0(CK)、3、6、9、12、24 h测定不同胁迫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冬黑麦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对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冬黑麦抗旱研究进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冬黑麦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嘉兴地区大麦品种比较试验

    马燕欣杨硕郎淑平
    900-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育成大麦品种(系)特征特性,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古塘基地开展2022-2023 年度浙江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共 11 个,其中对照品种 2 个(花 30、浙皮 11)。结果表明,浙皮 23 和秀 1271 综合表现不错,高产、抗倒伏,适合在嘉兴地区推广种植。

    大麦品种比较高产抗倒伏嘉兴市

    浙江省大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宋林光刘银萍李育宋剑松...
    903-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近年育成的 11 个大麦新品种为材料,在浙江省海宁、秀洲、嘉善、平湖、慈溪和温州等地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浙皮 25 号、19-39 和秀 20-11 在温州试点的生育期短于 130 d,适合麦-稻-稻三熟制种植。新品种浙皮 23 号、浙皮 28 号和浙皮 37 号的平均产量超过 5 500 kg·hm-2,株高较矮且生育期较短,在浙北地区有较为良好的推广种植前景。

    大麦农艺性状产量生育期

    盐城市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性状主成分分析

    姬振蒙沈业松殷敏朱丽...
    908-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承担 2022 年国家北方(黄淮海)甜玉米组联合体区试试验,鉴定了 14 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亨白甜 328、金冠 2054、皇金翠 7 号和亨甜 302 等鲜食甜玉米品种,更适合在盐城市沿海地区种植,为育种工作者培育适宜于沿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甜玉米提供参考。

    甜玉米区试试验主成分分析

    21个马铃薯品种(系)在温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和生长评价

    叶友菊陈义增张涛张旭乐...
    913-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测引种的 21 个马铃薯品种(系)在温州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生长评价,明确马铃薯引种表现。采用固定样方,确定标准株,标准株上随机确定有代表性的观测枝,测定土豆硬度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1 个引种马铃薯品种在温州地区均能够正常生长。其中豫商薯 2 号植株性状良好,产量最高,品质较佳,适合在温州地区进行推广。彩色马铃薯浙薯 927 生育时期适合温州耕作制度,性状良好,可作为彩色马铃薯代表品种(系)在温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马铃薯温州引种推广

    菜用大豆浙鲜9号不同肥料及配比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王冬群成美玲王飞秦方锦...
    916-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种类的肥料、肥料配比和用量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合适的肥料种类,优化施肥结构,开展了试验。结果发现,从不同类型的豆粒数量和质量来看,处理 1 表现最优;从总豆荚数、总质量和平均豆荚质量等 3 个指标来看,处理 1 表现最优;百粒重与分枝数、株高与分枝数、百粒重与每公顷产量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处理 4,基肥 30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 N 20%、P2 O5 15%、K2 O 10%),追肥 525 kg·hm-2(N 14%、P2 O5 4%、K2 O 22%)产量最大;处理 5,汉枫(氮磷钾配比为 N 22%、P2 O5 10%、K2 O 16%)一次性施 600 kg·hm-2 能得到最大株高;处理 6,好乐耕(氮磷钾配比为 N 13%、P2 O5 6%、K2 O 8%)一次性施肥 1 020 kg·hm-2 能得到最大百粒重。不同厂家的肥料及施肥数量和配比对菜用大豆浙鲜 9 号产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菜用大豆浙鲜9号肥料农艺性状产量

    浙鲜86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夏英李正泉傅旭军袁敏良...
    920-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 86 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好、品质较好。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 86 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增施氮肥、管好水分和病虫草害、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钼肥、及时采收等,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鲜食秋大豆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鲜食花生新品种雪玉3号的选育

    张瑞戚自荣许林英
    925-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雪玉 3 号是以花育 51 为母本,以 PN18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鲜食花生新品种。雪玉 3 号生育期 116。0 d,株型直立,主茎高 58。05 cm,侧枝长 63。38 cm,单株荚果数 17。73 个,结果枝 8。19 个,总分枝数 9。60 个;叶片中绿,椭圆形,叶片中等;荚果普通形,果嘴明显程度弱,荚果表面质地中,缩缢程度无;饱果率 81。46%;百果重 160。11 g,籽仁柱形,种皮白色,内种皮白色,百仁重 82。69 g,出仁率 73。59%;油酸含量 48。7%,亚油酸含量 30。6%;蛋白质含量 20。1%,粗脂肪含量 53。4%,口感甜糯,一般每 667 m2 鲜荚产量 550 kg左右。

    鲜食花生新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