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酵稻壳通过增强氮代谢途径影响烟草幼苗的生长发育

    张斌袁志辉彭陆军周向平...
    237-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发酵稻壳替代炭化稻壳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漂浮育苗中的可行性,以商用基质为对照,用不同比例发酵稻壳(fermented rice husk,FRH)替换湘烟 7 号栽培基质中的炭化稻壳(carbonized rice husk,CRH),并在温室中漂浮育苗60 d,测定幼苗形态指标;选取长势最好处理组FRH1,测定根系和生理指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相关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 个处理间整齐度差异不大,但FRH处理生长势优于CRH处理;综合比较,FRH1 处理在株高、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方面优于其他处理.FRH1 处理的一级侧根数量、长度和表面积分别为292 条、39.7 mm、4.9 cm2,根系脯氨酸含量、CAT和SOD活性分别为7.0 μg·g-1、232 U·g-1·min-1和45.7 U·g-1·min-1,均显著高于CRH处理;FRH1 和CRH处理共有294 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参与氮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等20 个KEGG代谢通路,并得到了显著富集;共挖掘出12 个参与氮代谢的关键基因,并通过qRT-PCR进行了验证,同时发现硝酸盐/亚硝酸盐转运体基因newGene 31743 在2 个处理(FRH1 和CRH处理)中相对表达量都较高.与CRH处理相比,FRH1 处理中烟苗根系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和7%,氮含量上升1.7%(无显著差异).发酵稻壳替代炭化稻壳进行漂浮育苗可以增强烟草幼苗氮代谢途径,从而改善烟草根系酶活性,提高根系活力,改良根系形态,进而促进烟苗生长.

    发酵稻壳炭化稻壳漂浮育苗烟草幼苗

    日本沼虾桩蛋白基因的克隆与镉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

    彭佳诚吴越徐洁皓夏美文...
    24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镉(Cd)是蓄积性和毒性较强的生物非必需重金属元素之一,会对水生生物造成较大的危害.为更好地了解镉对日本沼虾的分子毒性作用,为水环境镉污染的生态风险预警和评估提供生物标志物,克隆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es)桩蛋白(paxillin)基因MnPXN,并检测了镉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MnPXN基因全长为3 655 bp,包含1 491 bp的编码区,编码496 个氨基酸;MnPXN蛋白具有6 个低复杂区域和3 个保守的LIM结构域,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聚成一支,与家蚕(Bombyx mori)、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等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线虫(Nematoda)亲缘关系最远.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MnPXN在日本沼虾的肝胰腺、胃、鳃中表达水平较高,在心脏和肌肉中表达水平较低.在0.242 7 mg·L-1 CdCl2 中暴露24 h,肝胰腺中MnPXN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0.020 0 mg·L-1 CdCl2 胁迫 6h后MnPX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4 h 表达量达到最大值,96 h 恢复至起始水平.RNA 干扰能显著(P<0.05)降低MnPXN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P<0.001)增加日本沼虾的死亡率,表明MnPXN基因能够降低镉胁迫对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镉胁迫日本沼虾桩蛋白基因表达RNA干扰

    放养模式对日本沼虾生长性状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唐金玉覃宝利叶建勇戴杨鑫...
    254-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 种放养处理[T1,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少量鱼类共养;T2,与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共养;T3,与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共养]条件下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虾体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为淡水经济虾类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结果发现:日本沼虾的全长、头胸甲长、体长和体重在不同放养模式下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6.54%~17.97%、1.86%~2.25%、0.95%~1.12%和 78.69%~80.56%,粗灰分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共检出氨基酸17 种,其中,必需氨基酸 7 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 70.88~73.13,不同处理间丙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共检出脂肪酸16 种,不同处理间脂肪酸种类组成和C18:2 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检测的9 种矿物质元素(Na、K、Ca、Mg、Fe、Cu、Zn、Mn、Cr)中,Na、Mn、Fe、Zn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放养模式对日本沼虾的生长性状和肌肉营养具有显著影响,可能与不同放养结构和管理措施造成的养殖环境和食物资源差异有关,生产中需根据放养模式调节营养成分的添加.相较之下,日本沼虾与中华绒螯蟹和少量鱼类共养时,虾肉的鲜美程度、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相对更高,可选择该模式来改善养殖虾的营养品质.

    日本沼虾放养模式生长性状肌肉营养组成营养价值

    亚致死剂量氰戊菊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俞瑞鲜胡秀卿柳新菊汤涛...
    264-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生长发育毒性,为农桑混栽区害虫防治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2 龄起蚕的96 h-LC50 为0.251~0.570 mg·L-1,属于高毒和剧毒级别.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0.062 8、0.020 9、0.006 98、0.002 33、0.000 775 mg·L-1)的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眠蚕体重和发育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家蚕龄期的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0.002 33、0.000 775 mg·L-1氰戊菊酯处理对家蚕化蛹率和死笼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个体生长发育影响明显;0.062 8、0.020 9、0.006 98 mg·L-1氰戊菊酯处理组家蚕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氰戊菊酯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因此,在农桑混栽区使用氰戊菊酯时应注意,避免雾滴漂移或其他农事活动污染桑园引起家蚕中毒.

    氰戊菊酯家蚕亚致死效应生长发育毒性

    POR基因敲除、回补及过表达LO2细胞株的构建及作为AFB1染毒模型的初步应用

    王琳袁建林缪昌马玉晗...
    27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POR基因稳定敲除(PORKO)、回补(PORCO)、过表达(POROE)的LO2 细胞株,以便为后续深入开展POR基因在AFB1 致毒性机理中的功能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研究首先利用CRISPR/Cas9 技术设计2 条靶向POR基因的sgRNA并克隆至lentiCRISPR v2 载体,进行慢病毒包装与感染,筛选出LO2 PORKO单克隆细胞后进行测序及Western blot鉴定.其次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pcDNA3.1(+)/myc-His B-POR重组质粒,经对PORKO细胞和野生型细胞转染分别构建LO2 PORCO及LO2 POROE细胞株,以G-418 筛选后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再用4 μmol·L-1及8 μmol·L-1 AFB1 分别对野生型、LO2 PORKO、LO2 PORCO、LO2 POROE细胞株染毒48 h,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靶向exon5 的sgRNA-2 可成功敲除POR基因,得到LO2 PORKO细胞株;成功构建表达POR重组蛋白的LO2 PORCO及LO2 POROE细胞株.对AFB1 处理后的各细胞存活率测定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LO2 细胞 43.66%±0.58%和 27.90%±0.46%的存活率,LO2 PORKO细胞存活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均为100%(P<0.000 1);LO2 PORCO细胞存活率仍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7.07%±0.74%和42.54%±0.68%(P<0.05);LO2 POROE细胞存活率则显著降低,分别为24.58%±0.92%和17.99%±0.81%(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LO2 PORKO、LO2 PORCO、LO2 POROE细胞株,并以AFB1 染毒处理分别研究了各细胞株的存活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发现POR基因对AFB1 所致细胞毒性的影响巨大.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开展POR基因在AFB1 致毒性机理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PORCRISPR/Cas9LO2细胞AFB1

    鸡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郭伟娜陶晶何梦婷王紫苇...
    284-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 基因的PCR鉴定,然后用圆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26 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28 个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为无色菌落,在BS培养基上为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阴性的红色短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鼠伤寒沙门菌OLF-FSR1-WB-Sparrow-ST-87 的相似性为99.86%,与10 个鼠伤寒沙门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介于 99.5%~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0 mm;除sseC基因未检测出外,其余27 个毒力基因的测序结果与参考菌株对应毒力基因的相似性介于 98.58%~100%.本研究成功从病死产蛋鸡分离鉴定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FY2021,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禽源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鼠伤寒沙门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毒力基因PCR检测

    长时间镁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虎丽霞张婧高彦强毛尔晔...
    295-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时间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美国西芹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以日本山崎全营养液为对照(CK,1.0 mmol·L-1 Mg2+),设镁缺乏(0、0.5 mmol·L-1)和镁过量(2.5 mmol·L-1)处理,处理65d后测定芹菜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均导致芹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化学猝灭(qL)、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显著降低,J 点相对可变荧光(Vj)、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DIo/RC)、单位面积热耗散能量(DIo/CSm)均显著升高,OJIP曲线发生明显变形;镁过量胁迫导致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 abs)、从QA 到QB 的电子传输通量的量子产率(φEo)均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升高.镁过量胁迫时芹菜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和 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均显著增强,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镁缺乏和镁过量胁迫时芹菜叶片和叶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显著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显著升高.镁缺乏胁迫时芹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超氧阴离子含量显著降低.镁过量胁迫对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显著大于镁缺乏胁迫.

    芹菜叶绿素荧光酚类代谢抗氧化酶

    四种红豆属植物耐旱性综合评价

    田晓明向光锋牟村吕浩...
    308-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花榈木(Ormosia henryi)、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和鄂西红豆(Ormosia hosiei)等 4 种红豆属植物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和种间耐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分别设置了对照组(CK)、轻度干旱组(LD)、中度干旱组(MD)和重度干旱组(SD)4 个处理组,干旱胁迫28d后进行复水处理,分别于第0、7、14、21、28、42 天(复水后第14 天)测定植物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 种植物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处理组 4 种红豆属植物均出现明显的旱害症状,木荚红豆旱害症状出现最早也最严重,鄂西红豆则表现最轻.4 种植物生理指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呈降低趋势,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CHL)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逐渐降低,胞间CO2 浓度(Ci)呈先降后升趋势.复水处理14d后,除木荚红豆SD处理组植株死亡无法恢复外,4 种红豆属植物各处理组出现的旱害症状均得到缓解;同时,RWC、SOD活性、SP和CHL含量、Pn、Gs、Tr呈上升趋势,而REC、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树种SD处理组指标变化最为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REC、Pn、Gs 和Tr 为4 种红豆属植物耐旱性评价关键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4 种红豆属植物的耐旱能力,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鄂西红豆、花榈木、木荚红豆、软荚红豆.研究结果可为红豆属植物的保护、耐旱性育种和栽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红豆属干旱胁迫生理响应复水综合评价

    基于农艺性状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张婷王雪艳郭勤卫李朝森...
    325-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收集的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利用率,为辣椒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193 份辣椒种质的 18 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93 份供试材料的果实表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4.95~5.25,成熟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9 个数量性状(果长、果宽、单果重、心室数、主茎高度、首花节位、现蕾期、开花期、坐果期)的变异系数为23.25%~81.98%,其中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间关系复杂,主成分分析中累积贡献率为96%,18 个性状可简化为 6 个主成分.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 3 个类群,其中大部分青熟果颜色为白色的种质资源集中在Ⅰ类群,该类群种质数量最多,有150 份,Ⅱ类群种质大多数引自美国,Ⅲ类群中种质果形较大.鉴于类群间辣椒种质的遗传背景及其在果形、花期、主茎高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进行类群间杂交,从而提高辣椒育种效率.

    辣椒种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瓠瓜果实品质性状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

    汪颖王尖冯子珊汪宝根...
    33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6 份瓠瓜种质资源为试材,测定了其 28 项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的瓠瓜果实品质综合评估模型,并根据综合得分排序了优良度,结合二维排序图,筛选获得高品质种质材料.结果表明:206 份瓠瓜种质材料28 项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在2.71%~63.6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游离谷氨酸(Glu)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含水量,不同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子分析筛选出 9 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6.78%,其中第 1 公因子的贡献率为38.46%,主要集中于游离氨基酸类.根据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以指标避免重复和简单易用为原则,将指标简化为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Glu含量、蛋白质含量这5 项代表性指标,并综合评估了206 份瓠瓜种质材料的果实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瓠瓜高品质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依据.

    瓠瓜果实品质因子分析代表性指标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