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小扇头蜱P0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中波杨甜罗世民黄翠琴...
    1800-1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小扇头蜱P0基因序列特征,预测P0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二、三级结构,筛选出P0蛋白的B、T优势抗原表位,本研究克隆了微小扇头蜱P0基因,运用Clustal Ⅹ软件分析P0基因序列特征,用在线软件EXPASY、PRABI和SWISS-MODEL预测P0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二、三级结构,用在线软件ABCpred Prediction、Scratch、JEDB和NetCTL筛选P0蛋白的B、T优势抗原表位.试验结果显示:微小扇头蜱P0基因全长957 bp,碱基A含量为24.0%,T含量为20.3%,G含量为27.5%,C含量为28.2%,A+T含量为44.3%,G+C含量为55.7%,共编码318个氨基酸;P0蛋白分子量为34 ku,理论等电点(pI)为5.86,平均亲水系数为-0.153,不稳定指数为38.15;P0蛋白的二级结构含163个α螺旋(占比51.25%),130个无规卷曲(占比40.88%),25个延伸链(占比7.86%),其中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P0蛋白的三级结构以α螺旋的含量最高,该蛋白的全局模型质量评估(global model quality estimation,GMQE)、定性模型能量分析(qualitative model en-ergy analysis,QMEAN)值分别为0.49和0.52±0.05,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但存在40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糖基化位点;P0蛋白有13个B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6个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综上所述,微小扇头蜱P0基因序列呈GC偏好,P0蛋白是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成分的亲水性酸蛋白,具有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是今后研制防控微小扇头蜱疫苗的理想靶标.

    微小扇头蜱P0基因P0蛋白抗原表位

    牛支原体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健霖田兴苗王景松戴莎莎...
    1811-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对牛支原体高效、快捷的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LFD-RPA)临床诊断方法,以牛支原体uvrc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试验建立的牛支原体LFD-RPA最佳引物为F2/R2,最佳反应条件为39℃、25 min;检测灵敏度可达2.08 copies·μL-1,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倍;与滑液囊支原体、沙门氏菌、绵羊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无交叉反应;重复性稳定;对50份鼻拭子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6%,与我国行业标准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9.6%.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支原体LFD-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敏感等优点,为牛支原体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牛支原体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

    JAZ家族基因在采后黄瓜低温贮藏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袁晓蒋园园朱云娜曲姗姗...
    1820-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害是限制采后黄瓜低温贮运的主要问题,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在植物抗冷性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JAZ(JA ZIM-domain)蛋白是JA信号的转录阻遏物,抑制JA合成和信号传递.为探究JAZ家族基因在采后黄瓜低温贮藏期间的作用,从黄瓜基因组中筛选鉴定了 JAZ家族基因,并分析了该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性质和时空表达模式.结果显示,黄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 17个JAZ基因,可分为8个亚家族,蛋白序列中均含有Tify或CCT保守结构域.绝大多数的JAZ基因响应贮藏低温(5 ℃和10 ℃)处理,说明JAZ家族蛋白参与采后黄瓜耐冷性调控,但不同J4Z基因对低温处理的响应强度有差异.黄瓜JAZ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含有丰富的逆境响应元件,但具体的元件类型存在差异.14个JAZ基因的表达量在5 ℃贮藏期间逐渐下降,但JAZ11表达随贮藏时间显著增加.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以及采后黄瓜中沉默HHO2和GRP3表达显著影响冷藏黄瓜JAZ家族基因的表达,再次证明黄瓜JAZ家族基因参与采后黄瓜耐冷性的调控.ABA、MeJA和MT处理显著下调JAZ11表达,沉默HHO2和GRP3显著上调JAZ11表达,证明JAZ11负调控JA信号和采后黄瓜耐冷性.该研究明确了黄瓜JAZ家族基因的理化性质和在低温下的表达模式,表明JAZ11可能是JAZ家族蛋白中负调控采后黄瓜耐冷性的主效因子.

    JAZ基因采后黄瓜低温贮藏表达分析

    秋茄KoWRKY43基因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蒋文骏舒红锁陈正满任典挺...
    1832-1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录因子WRKY在开花植物中广泛存在,参与并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防御反应等.为探究红树植物秋茄WRKY基因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以秋茄幼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叶片总RNA,通过反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获得KoWRKY43基因(GenBank登录号OR789874),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特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KoWRKY43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1484H2415N439O459S14,分子量为34.2 ku,理论等电点为9.74,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与木薯、银白杨和簸箕柳亲缘关系相对较近.qPCR检测显示,KoWRKY43基因在秋茄根中表达量最大,显著高于茎、叶、花和果实;幼叶KoWRKY43的表达量受NaCl诱导持续上升,在24 h表达量最大;激素水杨酸和脱落酸的诱导使其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6 h达到峰值;茉莉酸甲酯在24 h内均未显著改变其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KoWRKY43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培育抗逆秋茄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秋茄KoWRKY4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激素

    气候变化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在中国潜在适生区的影响

    李晓娜张琳白芹菲马思玲...
    1844-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灯盏花潜在生态适宜区的影响,基于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等环境因子,运用MaxEnt模型模拟灯盏花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采用刀切法筛选出影响灯盏花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并借助于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灯盏花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能够极好地模拟灯盏花的潜在分布,气温年较差、年均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灯盏花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与基准气候(1970-2000年)相比,可持续发展路径(SSP126)情景和中间发展路径(SSP245)情景下灯盏花高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 21 229.17、16 053.47 km2,仅传统发展路径(SSP585)情景下中高适生区面积共增加27 749.03 km2,SSP126和SSP245情景下灯盏花适生区的质心均向东南方向移动,仅SSP585情景下灯盏花适生区的质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综上所述,各气候情景下灯盏花适生区均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但SSP126和SSP245情景下灯盏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缩减,仅SSP585情景有利于我国灯盏花的分布.

    气候变化潜在适生区MaxEnt模型灯盏花

    秸秆-有机肥育秧基质的配比筛选与成型工艺

    邵亚旭刘涛王事成晏磊...
    1856-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质化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升基质的水稻育秧效果,以玉米秸秆和有机肥为主要原料进行混料设计试验,通过考察不同处理水稻秧苗的壮苗指数,获得最佳水稻育秧基质配方;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基质成型工艺,以期获得优质育秧基质产品.结果表明,粉碎秸秆可显著(P<0.05)改善基质的总孔隙度和容重,提升秧苗的壮苗指数,有机肥显著(P<0.001)提高秧苗的干重累积.优化后的育秧基质包含24.84%(体积分数)的田园土,65.78%(体积分数)的秸秆和9.38%(体积分数)的有机肥.基质成型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含水率大于40%的基质成型难度较高,压力对基质块品质影响显著.水稻基质成型最优工艺参数为含水率15.099%,压力18.401 kN,保压时间4.719 min.利用上述最佳基质配方获得的水稻基质壮苗指数较常规田园土提高49.02%,利用最优成型工艺获得的基质块跌碎率小于0.3%.

    农业有机废弃物基质化水稻育秧基质响应面基质压块工艺

    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

    徐君言裘高扬刘俊丽郭彬...
    1867-1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玄武岩风化及其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蒙脱石与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蒙脱石和高岭石施用下土壤颗粒结构、pH值,及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山核桃壳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在其基础上配施玄武岩、蒙脱石或高岭石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含量,降幅分别为8.7%、10.3%和9.7%;配施玄武岩的处理土壤pH值显著提高0.80,土壤DOC、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4%、3.6%和939.2%;配施蒙脱石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显著增加77.3%、471.7%、80.2%,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和543.2%;配施高岭石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占比显著提升了 2.3百分点,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和646.3%.此外,除配施玄武岩或蒙脱石的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外,配施3种矿物对土壤其他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有机碳有固定作用,玄武岩对土壤无机碳的固定作用最强.施用蒙脱石、高岭石和玄武岩可以实现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的协同固定.

    玄武岩风化黏土矿物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碳

    腐殖酸钾对杨梅土壤改良和生长结实的影响

    孙鹂张淑文俞浙萍郑锡良...
    1878-1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杨梅种植区土壤环境恶化导致杨梅树体衰弱、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开展腐殖酸钾调理杨梅根系土壤的研究,施用不同剂量的腐殖酸钾,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以及杨梅茎、叶的营养元素含量,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钾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和最大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杨梅茎、叶的钾、钙含量,显著提高杨梅果实的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促进花色素苷的积累,显著提升杨梅的商品果率和优质果率.综上,腐殖酸钾可作为适宜的土壤调理剂,改善杨梅根系的土壤健康状况,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杨梅腐殖酸钾土壤改良树体营养果实品质

    公路沿线农田重金属污染研究

    朱仁超原樱其杨宇杨琦玥...
    1887-1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路里程的日益增加和公路网的加密,公路交通已成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公路两侧仍存在着大量的农田,种植着不同的农作物.研究表明,公路交通已对公路两侧的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该文系统阐述了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影响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因素,对公路沿线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路侧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思路与方向.

    农田土壤农作物公路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

    雁荡山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结构表征与体外抗氧化活性

    赵小亮鲁雲康兴兴龙则宇...
    1898-1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雁荡山铁皮石斛鲜茎为材料,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因子,以铁皮石斛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分别基于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对其进行初步的结构表征,并对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雁荡山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5∶1(mL·g-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30 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的多糖得率为31.02%.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铁皮石斛多糖同时包含α和β型糖苷键,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木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7∶0.49∶0.99∶2.08∶1.00.铁皮石斛多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轻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6、4.47、5.60、2.66 mg·mL-1,说明其具备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铁皮石斛多糖工艺优化结构表征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