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杂交水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袁隆平

双月刊

1005-3956

jhybrice@2118.cn

0731-8287296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杂交水稻/Journal Hybrid R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2024年《农业科技通讯》杂志

    101页

    多穗型杂交稻在不同肥力下生长与产量表现研究

    张稳彭锐袁定阳孙佳丽...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多穗型(明两优143)、大穗型(湘两优900)和中大穗型(丰两优4号)3个杂交稻品种在4种肥力水平(纯N用量0、150、225、300 kg/hm2)下的农艺性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表现进行研究,探索肥力水平对多穗型杂交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3个品种的产量均同步提高,且肥力水平的提高对有效穗数、最高茎蘖数、株高、干物质量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对结实率和成穗率有抑制作用,但对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不明显.多穗型品种明两优143在高肥水平(纯N用量300 kg/hm2)下达到3个品种中的最高产量,为9 658.33 kg/hm2,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显著增加.多穗型品种明两优143齐穗期和乳熟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花后第10天达最高值,比其他2个品种提早5或10 d,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在开花后第15天达到峰值,较其他2个品种延后5 d,这样使它能在灌浆期维持更长时间的较高酶活性水平,增强了光合能力,缩短了灌浆时间,从而保障其稳产高产.

    多穗型杂交稻肥力水平农艺性状干物质量酶活性产量

    不同密肥组合对晶两优华占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靳辉勇昌洪涛齐绍武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杂交水稻机械化单本密植方式下高产密肥组合,以籼型两系杂交稻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就密度和肥料设置了 6个处理,系统比较了不同处理间产量及其构成、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倒数第一完全叶SPAD值.结果表明,高密低肥处理(HDLF)产量为8.31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从产量构成因素看,HDLF以足量大穗构建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有效穗数316.86万/hm2、每穗总粒数157.98粒),并保持良好的结实性状(结实率80.95%、千粒重23.1 g),最终获得高产;从LAI来看,HDLF在生育前期较为适中,齐穗期较高,齐穗后缓慢下降,齐穗后15 d显著大于其他5个处理;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来看,HDLF在生育前、中期均较为适宜,成熟期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经方差分析,密度、密肥互作极显著影响产量,密度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肥料极显著影响结实率;经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肥料、密度、LAI和干物质量对产量均有正向直接效应,SPAD值则表现为负向直接效应.综上,在本试验单本机插条件下,密度为24万穴/hm2与纯氮用量为150 kg/hm2的组合能够使晶两优华占获得8.25 t/hm2以上的产量.

    杂交水稻密肥组合产量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钾和硫互作对杂交籼稻Y两优90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咸青林李文杰刘德政陈恒...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钾元素和硫元素互作对杂交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杂交籼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水培试验,钾元素浓度分别为0.5、2.0 mmol/L(LK、HK),硫元素浓度分别为80.0、260.0 μmol/L(LS、HS),设置LKLS、LKHS、HKLS、HKHS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稻谷产量、RVA谱特征值、蛋白质组分含量及4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较低浓度的硫元素(80.0 μmol/L)配合较高浓度的钾元素(2.0 mmol/L)可以增加稻米中的Cu、Mg含量,并且有较高的蛋白含量,可以提高稻米营养价值和产量;而较高浓度的硫元素(260.0 μmol/L)配合较高浓度的钾元素(2.0 mmol/L)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降低消减值和回复值,从而提高蒸煮食味品质.

    水稻蒸煮品质矿质元素

    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

    赵霞杜婷蒲爱林刘然方...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樟精油提取加工业规模扩大,脱油叶片残渣越来越多,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YZ)喷施试验,研究YZ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培养下适当浓度的YZ显著促进地上部鲜重、苗高、叶龄的提高;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在50.0 g/L的YZ处理下,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57.00%和46.78%;100.0 g/L的YZ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过氧化物积累;主成分分析表明,2个品种均以50.0 g/L的YZ处理促进作用最强.适当浓度的YZ可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秧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枯萎叶片减少,鲜重、苗高、茎粗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YZ对秧苗耐冷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对于其他浓度的YZ,25.0 g/L的YZ处理能较好地缓解德香4103秧苗的低温胁迫,而50.0 g/L的YZ处理能较好地缓解宜香优2115的低温抑制作用.综上,适当浓度的YZ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长并提高其耐冷性,这将促进脱油油樟叶资源化利用,带动油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脱油油樟叶水稻秧苗生长耐冷性

    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成娟于子惠原保忠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和木醋液的综合调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讨适合水稻生产的灌水量和与其相匹配的木醋液喷施方式,以旱优73和C两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灌溉水量处理,即淹水灌溉100%(W1)、轻度干湿交替灌溉80%(W2)、中度干湿交替灌溉60%(W3),3个木醋液处理,即空白对照(CK)、分蘖期喷施稀释400倍木醋液(M1)、分蘖期及孕穗期各喷施稀释400倍木醋液(M2).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各水分条件下配施不同喷施次数木醋液都具有增产效果,增加喷施次数对水稻的增产效应能够累加.较高的灌水用量和增加木醋液喷施次数更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积累,进而能够提高水稻产量,且水分充足条件下喷施木醋液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在W1条件下,与CK处理相比,旱优73在M1、M2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了 11.52%、29.26%,C两优华占分别提高了 6.91%、13.89%.合理的灌溉水量和木醋液喷施次数也能够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从而改善稻米品质.

    杂交水稻水分管理木醋液产量米质

    节水抗旱稻技术效率和省工效应的比较分析

    周洲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安徽省3个水稻种植大县的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对节水抗旱稻和普通水稻的技术效率和省工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节水抗旱稻种植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895,比普通水稻技术效率均值0.887高,种植节水抗旱稻可以提升农户的技术效率水平.节水抗旱稻在总体生产过程中平均劳动投入量是333.00 h/hm2,较普通水稻劳动投入量节约37.95 h/hm2,其中在种植环节较普通水稻节约劳动投入量88.50 h/hm2,省工优势明显.对劳动投入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农户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均有利于减少单位面积劳动投入量.

    节水抗旱稻普通水稻技术效率省工效应劳动投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