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罗海鸥

双月刊

1006-4702

xb3041@vip.163.com

0759-3183041

524048

广东湛江市赤坎寸金路29号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乇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及时反映学院和国内外学术前沿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设的“康德美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等专栏专题,反饷强烈,深受专家学者好评,为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概念史研究与中共党史党建学话语体系的建设

    蒋积伟温储源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表达系统,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学科形象.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上,形成了诸多重要的概念,是中共党史党建学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而这些概念被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则需要加强概念史的研究.从学术维度看,加强概念史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不同学科之间话语的有效沟通;从理论维度看,加强概念史研究是话语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从应用维度看,加强概念史研究有助于话语的准确表达.

    概念史中共党史党建学话语体系

    大历史观视阈下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逻辑与特质——兼论大历史观的价值和意义

    陆寿年周建伟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也是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基本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历经城乡恢复、二元分治、调整改革、统筹协调、全面融合五个阶段,是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主线贯串与多面展开相统一的历史进程,形成了遵循历史进步航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强调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系等不变特质.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需要大历史观才能准确把握,同时也彰显了大历史观独特的思想价值.

    大历史观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内涵的机理探析

    朱培源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尤其是党的二十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作出的创新性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自觉继承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巨大亲和性,构成了两者"相结合"的主要缘由.有机、开放和包容,则是"结合"的内在特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结合"的题中之义.在目标旨趣上,"结合"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更加深沉、持久的智力支持.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绛灌殊途:文帝初年君臣关系中的武将群体

    徐鹏宋佳雨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前期实行军功爵制,造就了大批因军功而封爵的列侯."诸吕之乱"和迎立代王之后,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①已经打破了高祖时期的政治平衡,其势力渐渐壮大,这势必会对新君即位之后的君臣关系产生影响.文帝登基之后,本着"军功阶层本位"的原则,对武将群体进行调整,对周勃进行打压,同时在军功阶层中拔擢灌婴、陈武等武将力量.至此,高吕时代的功臣集团独大局面即将结束,一种君主臣辅、互利互用的君臣利益共同体已经建立.

    汉文帝武将功臣集团周勃

    从萧友梅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互动看其国民音乐教育思想

    徐金阳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萧友梅在北京时期与"中华教育改进社"有密切互动,如积极参加改进社会议、举办国民音乐会等,这些互动,展示了他较为丰富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萧友梅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参与改进社会议""举办国民音乐会""编辑基础音乐教材""创演教一体的教育策略""国民美育的功能目标"以及"学科专业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萧友梅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始终如一、一以贯之.

    萧友梅中华教育改进社"创、演、教"一体国民美育学科专业化

    妇女参政视角下的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实践

    赵梅姝赵秀娥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妇女走向解放的必由之路.以天足运动、西方新思想的传播、创办女刊和学生运动为实践切入点,透视五四时期的中国妇女参政实践,天足运动为妇女参政提供了实践前提,西方新思想的传播为妇女参与政治奠定思想基础,创办女刊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思想指引,学生运动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路径借鉴.五四时期妇女参政实践是近代中国妇女百年参政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五四时期妇女参政实践,必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妇女参政和妇女事业发展.

    妇女参政妇女解放五四时期

    元杂剧题诗关目论略

    季思媛张勇敢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题诗作为一种戏剧行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戏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元杂剧有 50 部作品涉及诗词题写关目,共计 113 处,这些题写内容来源于化用旧作、袭用前作和自主创作三种方式.剧作家对于题写形式的选择与相应的戏剧题材有着高度的适应性,除了利用纸质材料作为题写载体,题壁、题画、题叶等题写行为在剧中时有发生.作为一种叙事手段,题诗关目在建构时空场景、推动叙事进程、摹写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元杂剧题诗关目

    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女子"断发"情节研究

    王雪娇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发"之举,渊源有自,其来尚矣.早在原始社会,"断发"行为就是因地制宜的百越民俗和悖礼犯义的中原禁忌,与地域因素、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乃至社会伦理关联密切.而聚焦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断发事件,主体犹以女性居多,女子"断发"的背后暗含了其婚恋状况的反映、贞节观念的体现和内心悲愤的宣泄,现实寓意丰富深厚.明清小说戏曲借用此种情节结构,渲染描绘,呈现了矢志守节,割发立誓;男女恋爱,截发传情;意同折辱,剃发受惩;内心悲愤,断发绝念;夫妻分离,剪发寄情;看破红尘,削发空门;迫于生计,祝发谋生等特定类型.此情节叙写了不同情境下的个体故事,代表了不同遭遇下的女性心声,蕴含了广博精深的文化内蕴和独树一帜的审美属性.

    女子断发明清小说戏曲

    南洋记忆的返潮——黎紫书小说的记忆书写

    丁浔予罗伟文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忆形塑着现在并影响着个体与族群未来的行动.在"巫统"治下的马来西亚,统治者对记忆进行剪辑,以文化记忆置换个人的生活记忆.马华群体与作家自身的创伤体验使得记忆进一步受蔽.面对记忆的困境,通过时空形状的塑造捕捉"刺点",以重现事件,再现个体与马华群体所体验的创伤,是黎紫书进行记忆书写的策略.记忆书写是黎紫书呈现、疗愈个人与马华群体创伤的途径,也是一种对权力话语的抵抗.黎紫书的记忆书写最终指向创伤的救治、认同的重塑与个体行动姿态的转变.经由书写的行动,丰腴的南洋记忆穿越了时间的罅隙,开始返潮.

    马华文学黎紫书记忆时间

    舒群小说的俄苏资源

    顾铭玥范庆超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尔滨华洋杂处的地理空间,给生长于此的舒群提供了利用俄苏资源的先天条件.出于开掘典型生活的创作冲动和象征性表达流亡感受的现实需要,以及遵从"拥护苏联"左翼革命叙事模式的政治自觉,舒群积极开展俄苏书写.具体书写方式包括:标识显性俄苏文化元素、适度反思"中东路战争"、塑造红俄和白俄形象.通过对俄苏资源的充分书写和积极利用,舒群小说获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和时代性的革命政治意义.

    哈尔滨俄苏资源舒群小说书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