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俞伯灵

月刊

1004-2253

zjsk@vip.163.com

0571-87053204

310025

杭州市省府大院二号楼

浙江社会科学/Journal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发表国内外社科工作者的优秀成果,也是反映浙江社科学术研究动态的窗口。注重探讨现实中的一些重大的焦点式的理论问题,力求体现学术性、时代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自创刊以来,质量稳步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游戏:席勒穿越美学迷宫的构思及其悲剧设计

    黎学军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席勒美学的发生论意义上,人只有在游戏中其眼里的世界才是美的,因为此时的人既不会落入感性的窠臼,也不会被理性牵着鼻子走.席勒试图通过两种秉性各异的思维力之间的相互撕扯去超越内在于认识论的二元对立屏障,即通过"灵魂与肉身"撕扯的力量去触发"游戏驱动力",从而使得美的表象整体性地浮现在人的心灵之中.人在走过美的通道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即成为一种既高于感性也高于理性的认识主体.虽然席勒也认为这种主体也许只有神才配得上,但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以美的路径去发现身体主体的理论努力.悲剧主要就是落实席勒美学发生论的一种艺术类型,两股相互撕扯的意识力被具象化为舞台上正反两种势力的斗争.

    席勒美学游戏灵魂身体

    重塑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人学研究主体性范式的理论变革

    邵芳强张婕
    12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主体价值虚无的现代性危机以及重塑人的主体性的现代哲学难题,肇始于西方哲学人学研究在二元论传统中确立"理性主体"至上权威的主体性范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破解了西方哲学人学研究主体性范式的历史缺场、对象悬置、逻辑倒置与虚幻实现,在现实历史领域中重塑"现实的人"的主体存在基础,在社会历史实践中重构"历史的主体"的主体实践逻辑,在真正共同体中重建"个体—主体"价值同一的主体实现场域.最终,马克思在现实、历史与类特性中重塑起人的主体性,实现了人的主体性研究论域从认识论向实践论、研究对象从抽象主体向实践主体、生成逻辑从思辨逻辑向实践逻辑、实现场域从虚幻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的四重理论变革,在人类共同体形态演进中描绘出一幅消解理性主体异化、释放人的主体潜能的文明图景.

    人学研究主体性"现实历史""现实的人""历史的主体"共同体

    "浙学":一种修辞惯例及其阐释

    陆敏珍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士大夫对"学"进行了各种政治与学术的语言建构,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范畴性集合名词,形成了一种关于"学"的修辞惯例.当朱熹提出"浙学"一词时,这仅仅是对修辞惯例的一种应用.这一类推式的镜像表述,使"浙学"能自动地成为可以汇集信息、突出主旨和设定的类型词汇.朱熹以"浙学"作为其思想演绎的方法,他对浙学的概写与定位关乎的是自身的范式性话语,是在关于自身的内在视角之外提供了一个外在的视角,以达成巩固自己学说的优越感与认同感的目的,最终将自我的学术视为道学的唯一合法性话语.他用多种修辞方式对浙学进行直接且明确的批判与矫正,将之作为一种异论之学,表达了"无法同己"的情感与态度."浙学"这一类的修辞依据,不仅有助于构建群体观念,还提供了一种认知思路.在历史的沿用过程中,通过挪用和转译的方式,"浙学"的词义本身及其引申的意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展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与变化.

    朱熹浙学修辞惯例

    现代文论构建中的"文学事实"观——蒂尼亚诺夫文论思想探究

    张冰
    141-14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20世纪现代文论的学科化进程以及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细化,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实现了现代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主将蒂尼亚诺夫从文学概念、体裁、思潮流派以及文学事实与生活事实的演变角度出发,运用系统位移思想和系统功能思想深入文学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发展模式,即文学中心代代继承而新现象仅在边缘徘徊的二元对立、单线发展的文学历史观.他开创性地提出了"边缘为中心"的动态互动理论、文学的系统结构位移理论、文学的系统功能思想以及"动态的语言结构文学观","文学事实"观是其中的核心理论思想.

    蒂尼亚诺夫文学事实文学系统位移文学系统功能俄罗斯形式论学派

    青山不老马歇尔

    罗卫东
    150-155页

    Abstracts

    156-160,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