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通讯
职教通讯

史国栋

旬刊

1674-7747

zjtx@jstu.edu.cn

0519-86999916/5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职教通讯/Journal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职教刊物之一,创刊20年来,《职教通讯》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博,贴近职责实际,准确把握职教热点与难点,及时为职教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融理论性、报道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连续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即就业、早就业、快就业

    庄西真
    1页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

    谈岑钰张宇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仍存在教学资源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教学资源持续开发与更新维护成本不足、教学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受限、教学资源的用户体验不佳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系统化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协同政府、企业、学校和教师等主体加强制度与资金支持、打造数字化生态圈、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采取做好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加强资源整合与优化、落实推广与应用、定期评估与收集反馈意见等实践策略.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时代需求、关键挑战与优化方略

    宾恩林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展,催生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时代需求.职业教育内容数字化对中国—东盟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以数字化建设教材增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内容的可访问性和包容性.然而,目前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仍然面临建设单一化、开发技术匮乏与推广不足等挑战.鉴于此,需要确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目标,明确其整体关联性、系统规定性、工具性、科学正确性、内容结构的渐进性、实践基础的综合性、成长过程的反复性、数字形态的易懂性等关键属性;依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智库,根据教材的属性发展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开发技术;促进国际制度系统化协同,完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条件.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教材建设教材开发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职院校电子实训智慧课堂建设策略研究

    姚海燕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高职院校电子实训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目标导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实训智慧课堂存在的院校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系统化设计、缺乏精准化教学评价、校企共建力量薄弱、教师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推进高职院校电子实训智慧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出了革新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系统化构建电子实训智慧课堂"三阶三环"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意义建构的教学资源、选取与活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与数字素养培训等电子实训智慧课堂建设策略.

    电子实训智慧课堂深度学习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孙珍珠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适应国家数字技术发展进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国际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着理念层、制度层、支撑层及参与层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为此,提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变革路径: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理念;推进转型立法,辅以政策支持;充分进行资源开发,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合力推动学校转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突破路径

    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化治理:基本逻辑、要素分析与实施路径

    赵明凤伍百军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推动现代产业学院治理向数字化治理转变,在深刻把握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化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厘清了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化治理的关键要素.基于此,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化治理的实现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即精准设置数字化治理目标,全面明确数字化治理主体,准确定位数字化治理对象,合理使用数字化治理工具,有效实施数字化治理评价,以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治理现代化.

    现代产业学院数字化治理基本逻辑要素分析实施路径

    匹配区域人力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制度化解决方案——以中国香港职业训练局人力调查制度为例

    陈静霞付雪凌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教育供给有效应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动态变化,中国香港职业训练局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人力需求调查与预测制度.开展人力调查是职业训练局各行业训练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其负责4年为一周期的人力调查和人力更新工作,分析24个主要行业人力需求的周期性、动态持续性变化,为特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规划提供依据.体系化的顶层设计、高效的工作机制、科学的调查范式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匹配区域人力需求与教育供给提供了制度化解决方案.

    人力调查教育供给供需匹配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意蕴、要素结构与推进策略

    刘硕硕宋子齐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交融的产物,是推动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也是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要始终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互利共生为关键,精准把握产业学院的要素结构,具体路径包括: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多元主体同向同行;重视机制建设,探索搭建长效运行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构筑柔性治理体系.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要素结构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价值意蕴、制约因素及实践举措

    许跃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是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途径.在阐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涵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因素,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价值意蕴制约因素实践举措

    "双师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生成逻辑、现实挑战与提升路径

    郝永贞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生产了一个映射现实且高度智能化的智能世界,深刻改变着工作世界和教育世界的形态,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不同于数字素养的人工智能素养.然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高要求与人工智能素养的低水平、人工智能素养内在需求大与外部供给不足、人工智能技术滥用倾向与人工智能伦理安全等现实矛盾制约着"双师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发展.为此,急需探索"双师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研制"双师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发展框架,推进智能素养发展新基建;构建"双师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育体系,推动智能素养发展微认证;强化"双师型"教师人工智能素养自主意识,创建智能素养发展共同体.

    人工智能素养人工智能时代"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