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教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教通讯
职教通讯

史国栋

旬刊

1674-7747

zjtx@jstu.edu.cn

0519-86999916/5

213001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号

职教通讯/Journal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几家职教刊物之一,创刊20年来,《职教通讯》逐步形成了切合时代脉博,贴近职责实际,准确把握职教热点与难点,及时为职教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融理论性、报道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办刊特色,连续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阔天地,作为不易

    庄西真
    1页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及其实现路径

    易小邑欧璇欧阳娟蓉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观分析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其功能所能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并尊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在"尽力"与"量力"之间达成平衡.从理论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主要包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促进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促进乡村农民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化;为乡风建设提供持久的"纯化剂".从现实层面来看,乡村人力资本储备的衰减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阈值的可及性,国家制度性支持不足降低了职业教育赋能村民程度的可及性,参与主体的分散性耗散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资源的可及性.为此,要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得以实现,需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主体的赋能,增强村民的主体性构建;重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可及性

    指向乡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祝成林褚晓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使命.挖掘不同人才类型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乡村振兴需求人才.针对乡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的培训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异质性、人才质量评价缺乏特色化以及人才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等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培养体系,以核心能力培养引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职普融通,增强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

    核心能力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人才振兴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研究:进展、主题与热点——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

    吴斓许宸瑜侯改丽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研究样本来源,选取1962年至今的248篇国外农村职业教育文献,以文献计量法为主,辅以内容分析,运用HistCite和CiteSpace两款软件对研究进展、主题及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研究主要有三个研究主题,即农村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实践性研究和农村职业教育项目研究,以及五个研究热点,即面向农村医疗行业的职业教育、技术赋能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素养培训、面向特殊人群的农村职业教育和跨部门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建议:加强实证类研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加强新技术如何赋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公平问题;联合多部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文献计量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基本特征、功能定位与推进路径

    雷世平谢盈盈乐乐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简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由政府搭台、市场驱动,汇集产教资源,政、校、行、企等多元主体参与,旨在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实训实践资源均衡发展,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生产性实践组织形态.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分为学校实践中心、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以及运营模式的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具备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功能.要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谋划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市场驱动,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进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同步发力,分类推进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

    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基本特征功能定位推进路径

    走向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

    宋玲玲赵文平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内在的关系,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而"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实际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一类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师.从教育与职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传递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从教育与技术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从教育与产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向学生传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信息,也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是: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复合型品质.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应势之需、因时而动与顺势而为

    谢德新石睿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近年来,学界持续关注产教融合研究,在内涵特征、长效机制、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产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问题仍较为普遍,这既是当下产教融合的实践困境,也是职业教育研究持续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破解产教融合的困境,建议依托规范研究,把加强产教融合的实证研究作为立足点;拓宽研究视野,把加强产教融合的跨学科研究作为出发点;深耕研究焦点,把加强产教融合重点问题研究作为关键点,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刘鹏金心亦裴忠贵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

    我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政策的注意力配置研究

    陈丽君徐銮珈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注意力配置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对1986年以来51篇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政策文本进行Nvivo编码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政策注意力发展历经摸索期、调整期和进阶期三个阶段,表现出多元化、协调化、综合化等特点,但也存在育人主体过度关注学校、育人阶段过度重视"学习中"、育人空间校外与线上布局不足、政策工具与育人要素交叉配置不均等问题.为了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政策体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建议:提高学生与家长的注意力主体配置;优化入学前中后的注意力阶段衔接;拓展校外与线上的注意力空间布局;协同政策工具与要素的注意力配置结构.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政策注意力配置政策工具政策文本

    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支持研究——基于职业素养提升视角

    姜庆华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院校要把满足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待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性实施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化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推进资助育人从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从需求焦点、政策基点和实践落点等三方面厘清职业素养支撑职业院校帮困助学工作内涵建设的逻辑.我国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研制教学内容,筑牢职业素养教育阵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突出个人"全生活修炼",提升困难学生综合竞争力,助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职业素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