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LUT-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薛丽陆凯
    1074-1078,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TNBC患者79例(TNBC组),另择同期本院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患者40例为对照(对照组).留取TNBC组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对照组患者乳腺活检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标本GLUT-1 mRNA表达情况.收集TNBC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2月,其中随访1年时出现死亡、肿瘤复发进展、出现严重并发症(恶病质)等定义为预后不良.比较TNBC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与对照组乳腺活检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TNBC组患者肿瘤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TNBC患者术后1年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TNB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GLUT-1 mRNA表达水平TNBC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TNBC组肿瘤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对照组乳腺活检组织(均P<0.05),而TNBC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乳腺活检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Ki-67指数≥70%、有神经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期的TNBC组患者肿瘤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直径<5 cm、Ki-67指数<70%、无神经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均P<0.05).肿瘤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预测TNBC患者术后1年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845、0.812、0.842,最佳截断值为0.83,有较高的预测效能(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LUT-1 mRNA表达水平≥0.83是TNB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组织GLUT-1 mRNA表达水平≥0.83的TNBC患者生存期低于<0.83的患者[(27.9±4.6)个月比(36.5±5.8)个月,P<0.05].结论 TNBC患者肿瘤组织GLUT-1表达上调,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或可作为TNBC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三阴性乳腺癌葡萄糖转运蛋白1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临床价值

    痛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水平及其与尿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周畅王佳洁廖凤珍冯林...
    1079-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痛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并探讨其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治疗的痛风患者120例,为痛风组.另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2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72-4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A72-4、尿酸水平;分析痛风组患者血清CA72-4水平与尿酸的相关性及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结果 痛风组患者血清CA72-4、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76±1.39)U/mL比(1.21±0.37)U/mL、(748.29±75.41)μmol/L 比(321.20±34.5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痛风组患者血清CA72-4水平与尿酸呈正相关(r=0.57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CA72-4、尿酸、ESR和hs-CRP水平均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痛风患者血清CA72-4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血清CA72-4水平或可作为痛风患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痛风肿瘤标志物血尿酸相关性

    三维能量多普勒定量技术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测价值探讨

    葛丹姚洁姚春江婷...
    1083-1086,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中血管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7例(恶性肿块86个),所有肿块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根据组织学分级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常规超声检查所见、3D-PDUS指标.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包括淋巴结转移、肿块内部钙化、肿块Adler血流分级;3D-PDUS指标包括肿块体积、血管参数[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VI、FI、VFI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测准确度.结果 Ⅲ级组VI、FI、VFI高于Ⅱ级组,Ⅱ级组高于Ⅰ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FI为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VI、FI、VFI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测准确度均较高(AUC=0.888、0.891、0.894,均P<0.001).结论 3D-PDUS显示的VI、FI、VFI是瘤内血管化重要定量指标,可为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提供可靠的影像学预测信息.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超声病理

    大气污染与耳鼻咽喉急性疾病发病的时间序列分析

    方许哲朱瑾滕尧树张槿...
    1087-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气污染与耳鼻咽喉急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至2018年杭州市主城区4家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急性疾病(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急性鼻-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的门急诊量,并获取同时期该地区大气污染及气象参数数据.采用R统计软件建立广义相加模型,研究不同大气污染物浓度对耳鼻咽喉急性疾病门急诊量的影响,根据季节、年龄分层分析研究不同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门急诊量的关系.结果 2013至2018年杭州市主城区耳鼻咽喉急性疾病门急诊总量333 254人次,日均门急诊量为152人次.颗粒污染物(PM2.5、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在滞后第4天时对耳鼻咽喉急性疾病门急诊量的影响效应最大;气态污染物(SO2、NO2)日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分别在滞后第4天、滞后第6天效应最大.单大气污染物模型中:年龄分层分析显示,在就诊的不同年龄亚组中,5~14岁年龄亚组中各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门急诊量的相关性最为明显,PM2.5、PM10、SO2、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其效应排序为:NO2>SO2>PM10>PM2.5,RR值分别1.07(95%CI:1.05~1.09)、1.05(95%CI:1.03~1.07)、1.04(95%CI:1.02~1.05)、1.03(95%CI:1.02~1.05);季节分层分析显示,冷季(11 月至4月)中大气污染物对耳鼻咽喉急性疾病门急诊量增加的影响强于暖季(5月至10月)(P<0.05).在双大气污染物模型中,大气双污染物与耳鼻咽喉急性疾病门急诊量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13至2018年杭州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与人群耳鼻咽喉急性疾病门急诊量增加相关,且具有滞后效应.耳鼻咽喉急性疾病的发病冷季效应强于暖季,5~14岁儿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这对制定耳鼻咽喉急性疾病的防治策略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气污染耳鼻咽喉急性疾病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

    胆囊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构建

    贾江夏朱宗栋周云龙李皇保...
    1093-1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胆囊癌(GB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接受根治性手术GBC患者的列线图预测预后,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GBC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5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GB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借助R软件的rms软件包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可视化列线图.以构建的列线图评分中位数为界分为预后高风险患者(评分≥157.32)和低风险患者(评分<157.32),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两者术后生存率.结果 153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OS3.0~60.0个月,术后1、3、5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56.6%、26.5%、17.2%.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HR=2.44,95%CI:1.074~5.571)、神经浸润(HR=1.80,95%CI:1.134~2.863)、脉管浸润(HR=3.18,95%CI:1.917~5.264)、T分期(HR=10.40,95%CI:4.483~24.302)、切缘(HR=1.97,95%CI:1.102~3.554)、糖类抗原 19-9(CA19-9)(HR=2.12,95%CI:1.174~3.844)是GBC患者术后OS 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绘制的预测GB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列线图显示,1、3和5年生存率与患者实际生存率匹配较好.153例GBC患者的列线图评分中位数为157.32分.生存分析显示,预后高风险患者(118例)的1、3、5年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患者(35例)(27%比93%、13%比75%、9%比69%,均P<0.05).结论 病理分级、神经浸润、脉管浸润、T分期、切缘、CA19-9是GB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预测患者预后,可识别预后不良高风险患者,助于临床决策.

    胆囊癌列线图预后影响因素总生存期

    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4例诊治分析

    张健袁晖黄炎黄应亮...
    1098-1099,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鼻咽部甲状腺样低级别乳头状腺癌(TL-LGNPPA)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例TL-LGNPP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病理学特征等资料.结果 4例TL-LGNPPA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43岁;有2例以鼻塞症状为主,其余2例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4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术后肿瘤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见肿瘤组织主要由乳头状和腺管状结构构成,肿瘤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CK)7、CK19、上皮膜抗原呈阳性表达,CK5/6、甲状腺球蛋白均不表达.患者随访63~80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TL-LGNPPA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明确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完整手术切除后有良好的临床结果.

    鼻咽部乳头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鼻内镜手术

    累及胰腺组织的结节性硬化症1例

    陈鑫宇沈伟敏贾长库
    1100-110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遗传性多系统疾病,多数患者因皮肤异常表现就诊,突变基因包括TSC1和TSC2.本文报道2022年3月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罕见的因发现胰腺占位入院诊治的TSC,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TSC的认识.

    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胰腺占位

    炎症性肠病遗传因素和家系的研究进展

    项晓霞董思远叶玲娜曹倩...
    1102-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发病率逐年递增.目前的研究观点认为IBD的发生是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以及免疫因素等多种因素间复杂作用的结果.家族史是IBD最强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IBD遗传因素和家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遗传家系家族史

    儿童中耳胆脂瘤治疗研究进展

    蔡雁南胡益黄钧涛袁喆晨...
    1108-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中耳胆脂瘤可致患儿听力下降、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甚至发生颅内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如未能有效治疗,可严重影响患儿的听功能与社交能力.儿童中耳胆脂瘤较成人中耳胆脂瘤生长速度更快、侵袭性更强,故其治疗更为复杂.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其治疗目前仍较为困难,因此必须始终重视患儿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近年来,耳显微镜手术、耳内镜手术、药物辅助治疗、影像学检查技术不断提高,为儿童中耳胆脂瘤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助于耳科医师能够更好地治疗此类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儿童中耳胆脂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耳胆脂瘤儿童患者治疗

    危重症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与胰腺损伤的关系

    吕献敏颜鲁伟
    1112-1115,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现象,由于其病情复杂、多变,体内往往存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极易引起胰腺损伤.特异性指标胰腺型淀粉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清晰表明了危重症继发性胰腺损伤的存在,且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危重症患者组与淀粉酶正常组相比,往往存在更明显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因此,虽然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危重症患者胰腺影像学改变较小,在排除胰腺外组织产生淀粉酶过多或排出过少的情况下,危重症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胰腺损伤,这种继发性损伤多为功能性亚临床损伤,胰腺实质形态学改变较小.本文就危重症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的原因、危重症病理生理状态对胰腺的影响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危重症患者胰腺损伤的研究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危重症淀粉酶胰腺损伤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