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讲展

    王青青
    673-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挖掘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选择.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选择有多种,根据疾病特点和作用靶点有所不同.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药物种类及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香豆素通过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3和骨髓分化蛋白2改善脓毒症相关AKI的机制研究

    金光军赵金凯徐步海张建成...
    682-687,695,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香豆素(Sco)通过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3(JMJD3)和骨髓分化蛋白2(MD-2)改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40 mg/kg Sco组和LPS+80 mg/kg Sco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脓毒症相关AKI模型,LPS+40 mg/kg Sco组和LPS+80 mg/kg Sco组小鼠在造模成功后分别腹腔注射Sco 40 mg/kg和80 mg/kg,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kg.采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染色检测小鼠肾脏组织损伤程度和细胞凋亡程度,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JMJD3和MD-2蛋白表达水平.使用LPS(1 μg/mL)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 24 h,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30 μmol/L Sco组、LPS+60 μmol/L Sco组、LPS+60 μmol/L Sco+过表达对照组和LPS+60 μmol/L Sco+过表达JMJD3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JMJD3和MD-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LPS组小鼠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变化,部分肾小管变形,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间质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凋亡信号(棕褐色)增强,JMJD3和MD-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Scr、BUN水平均升高.而与LPS组相比,LPS+40 mg/kg Sco组和LPS+80 mg/kg Sco组小鼠肾脏组织以上病理变化明显改善,JMJD3和MD-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血清中Scr、BUN水平也均降低,并且LPS+80 mg/kg Sco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LPS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JMJD3和MD-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相较于LPS组,使用Sco处理后以上变化趋势发生逆转,且Sco浓度越高,趋势变化越显著.此外,过表达JMJD3后细胞凋亡水平升高,JM-JD3和MD-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Sco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JMJD3和MD-2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脓毒症相关AKI.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香豆素蛋白去甲基化酶3骨髓分化蛋白2

    miR-21-5p对川崎病内皮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徐秀娟俞益萍
    68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21-5p对川崎病(KD)内皮细胞焦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C57BU6小鼠分为KD组和PBS组,每组8只.利用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腹腔注射小鼠,构建KD模型.利用LC-WE处理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MCAECs),构建KD体外细胞模型.在使用LCWE处理的基础上,根据转染miR-21-5p抑制剂(miR-21-5p inhibitor)或 inhibitor 阴性对照物(inhibitor-NC)vmiR-21-5p模拟物(miR-21-5p mimics)或 mimics 阴性对照物(miR-NC)、用或不用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抑制剂MCC950,将MCAECs分组为:(1)LCWE组和对照组;(2)LCWE+inhibitor-NC 组和 LCWE+miR-21-5p inhibitor 组;(3)LCWE 组、LCWE+MCC950 组、LCWE+MCC950+miR-NC 组和LCWE+MCC950+miR-21-5p mimics组.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1-5p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caspase-1 前体(pro-caspase-1)、消皮素 D 蛋白(GSDMD)p30、IL-1β、IL-18 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盒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活性.结果 与PBS组相比,KD组小鼠冠状动脉组织病变明显,冠状动脉组织中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miR-21-5p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LCWE组MCAECs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且miR-21-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与LCWE+inhibitor-NC组相比,LCWE+miR-21-5p in-hibitor 组细胞miR-21-5p表达水平、NLRP3、ASC、caspase-1、GSDMD p30、IL-1 β、IL-18的蛋白表达以及LDH活性均明显降低(均 P<0.01),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 LCWE 组相比,LCWE+MCC950 组 NLRP3、ASC、caspase-1、GSDMD p30、IL-1β、IL-18的蛋白表达以及LDH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而进一步转染miR-21-5p mimics明显逆转了以上变化(均P<0.01).结论 在KD中,miR-21-5p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从而加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提示抑制miR-21-5p可以部分改善KD期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miR-21-5p可以作为治疗KD的潜在干预靶点.

    川崎病炎症小体细胞焦亡miR-21-5p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探究益癸方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

    单珊王佳晨陈怡洁徐哲昀...
    696-702,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实验探究益癸方汤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等数据库搜索方剂中主要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Drugbank筛选疾病靶点,再使用Cytoscape 3.7.1进行药物-疾病靶点网格的构建,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癸方汤组、戊酸雌二醇组、益癸方汤+戊酸雌二醇组,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以外,其余组采用去卵巢手术法造模.术后1个月开始给药,益癸方汤组给予10mL/(kg·d)益癸方汤灌胃,戊酸雌二醇组给予0.21 mg/(kg·d)戊酸雌二醇灌胃,益癸方汤+戊酸雌二醇组给予益癸方汤10 mL/(kg·d)+戊酸雌二醇0.21 mg/(kg·d)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10 mL/(kg·d)蒸馏水灌胃.给药12周后,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主动脉血,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取左右股骨组织.采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大鼠股骨骨微细结构,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间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Janus激酶(JA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 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益癸方汤中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柚皮素、谷甾醇等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Akt1、TNF等,涉及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益癸方汤组、戊酸雌二醇组、益癸方汤+戊酸雌二醇组大鼠股骨组织BV/TV、Tb.Th升高,血清中PINP、E2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STAT3、JAK、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益癸方汤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炎症、细胞凋亡等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草药网络药理学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

    基于人工智能的CT影像加权评分系统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

    李志平张永胜徐辉景陈文...
    703-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l)的CT影像加权评分系统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结节患者187例,共215个肺结节.术前CT图像导入Al肺结节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由该系统自动识别,得到结节的相关量化参数:结节数量、部位、类型、平均直径、体积,并提供每个肺结节的AI恶性概率数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初级模型,并进行加权赋分得到综合加权评分.采用ROC曲线评估各个变量、初级模型和综合加权评分等相关指标对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215个肺结节中,良性肺结节69个,恶性肺结节146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亚实性结节(OR=4.732)、Al恶性概率>0.6(OR=5.602)、医师阅片恶性(OR=28.654)是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基于这些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初级模型.Hosmer-Lemshow检验显示初级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性(P=0.486).比较综合加权评分、初级模型、结节特征、医师阅片、Al恶性概率的诊断效能,综合加权评分的AUC最高,为0.929.综合加权评分与初级模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加权评分与医师阅片、结节特征、Al恶性概率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为了简化放射科医师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的流程,将综合加权评分分成3个区间分数(<4分、4~6分、>6分).随着综合加权评分的升高,肺结节被诊断为恶性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结论 基于AI技术构建的综合加权评分系统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有助于简化放射科医师的评估流程和临床决策的制定.

    人工智能肺结节评分系统鉴别诊断

    炎症指标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发病及预后的价值研究

    俞捷心刘艳莉
    710-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ME)(RVO-ME)的发生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60例RVO-ME患者为研究对象(RVO组),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白内障或屈光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RVO组患者给予连续3个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RVO组患者急性期和对照组患者炎症指标以及RVO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急性期和对照组患者炎症指标.根据ME治疗效果将RVO组患者分为ME消退组和ME未消退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炎症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急性期炎症指标预测RVO-ME发生的效能及治疗后3个月炎症指标预测RVO-ME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RVO组患者急性期和对照组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PV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O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急性期比较只有S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E消退组和ME未消退组患者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NLR对RVO-ME发生的预测效能最好,截断值为2.17时,预测的灵敏度为0.621,特异度为0.672.治疗后WBC的截断值为6.25×109/L时,预测RVO-ME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0.690,特异度为0.595.结论 RVO-ME患者急性期SII、NLR、MPVLR升高,NLR是较好的RVO-ME发病预测指标,持续的WBC高值提示对雷珠单抗应答不佳,可据此指导诊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WBC预后

    炎症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

    彭健韫金菊项美娟兰乐健...
    717-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KD)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糖尿病、DKD微量蛋白尿(即早期DKD)和DKD大量蛋白尿,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性别、年龄相互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各组血清炎症指标和尿液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DK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炎症指标和肾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炎症指标对早期DKD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DKD微量蛋白尿组、DKD大量蛋白尿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DKD微量蛋白尿组、DKD大量蛋白尿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DKD微量蛋白尿组、DKD大量蛋白尿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NAG、β2-MG、TG、CRP、IL-6是影响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且CRP、IL-6与β2-MG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CRP、IL-6、β2-MG诊断早期DKD的AUC分别为0.714、0.769、0.785,而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862,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CRP、IL-6、β2-MG联合检测在早期DKD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肾病炎症指标危险因素早期诊断

    强离子间隙对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杨珍珍叶莉莉陆建红范德墉...
    722-727,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V 2.0)获取2008年至2019年ICU中成年AKI患者9 118例的数据.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确定SIG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低SIG组和高SIG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低SIG组和高SIG组30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IG与AKI患者30、90 d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亚组分析进一步研究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率可能的交互作用.结果 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 058例和死亡组3 060例,90d全因死亡率为33.5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查尔森合并指数、阴离子间隙、白蛋白、血磷、SIG、WBC、Hb、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肌酐、尿素氮、PT、PaO2、血总钙、血镁、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合并高血压、房颤、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脓毒症比例、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S分析显示,AKI危重患者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呈非线性趋势关系(P=0.010).以SIG=4.87 mmol/L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G组(<4.87 mmol/L)4 592 例和高 SIG 组(≥ 4.87 mmol/L)4 526 例.低 SIG 组 30 和 90 d 全因死亡率分别为 19.60%和 26.26%,高SIG组分别为33.65%和40.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SIG组比较,高SIG组患者30和90 d累积生存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SIG水平(≥4.87 mmol/L)是AKI危重患者30和90 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亚组分析显示,除了年龄、合并高血压外,大多数亚组分层因素对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高SIG水平(≥4.87 mmol/L)是AKI危重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SIG对AKI危重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人群.

    强离子间隙急性肾损伤预后

    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张威李静杰王海峰王峰...
    728-732,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AIS的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51例、心源性栓塞型30例、小动脉闭塞型55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AIS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IL-6、IL-10的差异.根据入院时NIHSS、mRS、ESRS评分结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状况及复发风险的因素.ROC曲线评估实验室指标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状况及复发风险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IS患者NLR与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TOAST分型AIS患者年龄、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N、NLR、RDW、hs-CRP、D-二聚体、Hcy、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是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hs-CRP、D-二聚体是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LR、D-二聚体是AIS患者复发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LR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最佳截断值为2.52,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528,AUC为0.670.NLR联合hs-CRP、D-二聚体判断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状况的最佳截断值为0.40,灵敏度为0.718,特异度为0.730,AUC为0.781.NLR联合D-二聚体判断AIS患者复发风险的最佳截断值为0.42,灵敏度为0.736,特异度为0.661,AUC为0.736.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LR与NIHSS评分、mRS评分、ESRS评分均呈正相关(rs=0.291、0.358、0.277,均P<0.001).结论 NLR在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NLR联合hs-CRP、D-二聚体等指标可有效提高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效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评分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miR-24表达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高飞张秀梅金小乐薛乾隆...
    733-736,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miR-24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重症肺炎组,同期本院收治的184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普通肺炎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24表达水平.根据治疗结局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肺炎组患者miR-24表达水平与病情评价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miR-24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外周血miR-24表达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肺炎组患者miR-24表达水平与CRP、降钙素原(PCT)、APACHE Ⅱ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PaO2呈正相关(P<0.01).重症肺炎组死亡患者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PaO2、miR-24表达水平均低于存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O2、APACHE Ⅱ评分、miR-24均是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4表达水平预测重症肺炎组患者预后的AUC为0.780(95%CI:0.711~0.8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59和0.826.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miR-24表达降低与病情加重及预后恶化有关,miR-24可能成为评价病情并预测预后的新标志物.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miR-24预后预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