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永升

月刊

1005-5509

zjzyxb@163.com

0571-8661369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丹参二萜醌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及抗肺癌相关机制研究

    秦逸杨徐晓楠张光霁
    379-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抗肺癌进行研究,验证DT的抗肺癌效能以及其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并探寻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549肺癌BALB/c-nu裸鼠模型56只,根据腹腔注射及灌胃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T低剂量组、DT中剂量组、DT高剂量组、顺铂+DT高剂量组,测量并记录各组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CDKN1B)、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分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和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的变化.[结果]DT干预后的肺癌小鼠体质量上升,炎性细胞浸润好转,转移灶计数减少,瘤体积减小且抑瘤率升高,说明DT对肺癌移植瘤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A、Ra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CDKN1B、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致癌基因表达降低和抑癌基因表达升高程度最为明显(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DT高剂量组VEGFA、Ras表达有所降低,CDKN1B、Bax表达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T剂量越高,致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qPCR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DT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DT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ROR-γt和Foxp3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其中顺铂+DT高剂量组ROR-γt和Foxp3表达下降最明显(P<0.01).DT剂量越高,ROR-γt和Foxp3的表达水平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具有较为可靠的抗肺癌效能,且这种效能具备剂量依赖性;DT与顺铂联用有增强顺铂抗肿瘤疗效的趋势.

    肺癌活血化瘀丹参二萜醌顺铂增效剂量

    大黄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分析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梁育桦曹兴琴毛明江郭莹...
    38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大黄不同极性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与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90%乙醇回流提取大黄,采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分级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以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其蒽醌类物质,以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法和总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抑菌圈直径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探究大黄不同极性部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结果]正丁醇部位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和大黄酸-8-O-葡萄糖苷含量最多,峰面积分别为(2.72±0.07)mAU*min和(2.59±0.06)mAU*min,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9.95±4.95)mg·g-1和(35.71±3.26)mg·g-1;正丁醇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最强;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正相关(P<0.05).[结论]大黄总提物正丁醇部位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最强,可能与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葡萄糖苷等成分有关,该结果对后续的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大黄HPLC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抑菌活性

    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调控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和神经新生

    杨丽芳文林月欧小燕张寒...
    398-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对后循环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复制成永久性后循环缺血模型,假手术组8只仅暴露血管不结扎.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不予任何针刺治疗,但在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进行针刺治疗的相同时间内,对该组大鼠进行抓取、捆绑和固定,确保时间、条件与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相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双侧风池穴和C2、C4、C6颈椎尖位置予以电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治疗频率每天一次,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共2个疗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脑血流量,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示踪法检测缺血区大脑皮质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缺血区大脑皮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右侧大脑纹状体中Nestin、NeuN的阳性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bFGF、MMP-9、E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干预后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VEGF、MMP-9、bFGF、ES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上升(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P<0.05),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P<0.01),缺血区大脑皮质VEGF、bFGF蛋白表达增加(P<0.05),MMP-9、ES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西药组比较,颈椎横突尖电项针组大鼠右侧纹状体Nestin、NeuN阳性表达增加(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可改善后循环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促进大鼠血管和神经发生,其作用可能与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有关.

    后循环缺血针刺颈椎横突尖电项针法血管新生脑缺血神经发生

    参芪地黄汤通过GPX4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小鼠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王向晶周奕菁黄科娄成利...
    407-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调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对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通过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建立DN小鼠模型,并灌胃不同剂量的参芪地黄汤.通过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肾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评估参芪地黄汤对DN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通过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水平,评估参芪地黄汤对DN模型小鼠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通过检测总Fe水平以及转铁蛋白(transferin)、前列腺6跨膜上皮抗原3(six-transmembrane epithelial antigen of prostate 3,Steap3)蛋白水平评估参芪地黄汤对DN模型小鼠铁死亡的影响;通过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水平以及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3 member 2,SLC3A2)、GPX4、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S)蛋白水平来评估参芪地黄汤对DN模型小鼠GPX4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地黄汤干预可明显提升DN模型小鼠体质量(P<0.01);降低DN小鼠血糖、Cr、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P<0.05,P<0.01);同时改善DN模型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MDA、ROS、4-HNE水平(P<0.01);降低总Fe水平(P<0.05,P<0.01)以及transferin、Steap3蛋白水平(P<0.05);升高GSH/GSSG比例(P<0.01)以及SLC7A11(P<0.05)、SLC3A2、GPX4、GCLC、GSS蛋白水平(P<0.05,P<0.01).[结论]参芪地黄汤对DN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可以减轻脂质过氧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参芪地黄汤糖尿病肾病铁死亡脂质过氧化GPX4信号通路ROSSteap3GSH/GSSG

    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探析

    徐凤凯贾瑞婷陈晓朱爱松...
    4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特点.[方法]以归纳总结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对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源流、代表方剂、启示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起源于张仲景,传承发展于葛洪、释僧深、谢士泰、孙思邈等,有补肾治虚之功.《深师方》乐令黄芪汤可疗虚劳里急,《删繁方》肾沥汤可疗骨极虚寒.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丰富了《黄帝内经》中"调以甘药"的理论内涵,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劳者温之"的治疗法则,扩大了《伤寒论》中"可与不可"的选择范围.所举验案辨证属骨痹病和腹痛病,以乐令黄芪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可补肾益精血以疗虚损,可复营卫之气而济百病,对临床复杂性虚损病证的辨治极具启示意义.

    建中汤肾沥汤伤寒论黄帝内经深师方删繁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风险因素研究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李霄鹏谢志敏张润润赵婷...
    420-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资料,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病情稳定后复发的情况,探究影响SLE患者病情复发的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SLE的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2020至2023年,从全国21家医院收集SLE患者1 209例,建立SLE列队研究人群.选择其中48例复发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其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以1:2的比例从队列中选取96例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分析及列线图构建复发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LE病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优势比(odds ratio,OR)=2.40]、肾脏损伤(OR=2.39)、抗U1核糖核蛋白(U1 ribonucleoprotein,U1RNP)抗体(OR=2.90)、畏寒肢冷(OR=2.90)、腰膝酸软(OR=3.95)、治疗用药(OR=0.45)均为SLE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SLEDAI评分≥10(P=0.002)、肾脏损伤(P=0.036)、抗U1RNP抗体阳性(P=0.047)、腰膝酸软(P=0.010)、畏寒肢冷(P=0.033)是影响SLE复发的危险因素.治疗用药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0.001)则是减少复发的有利因素.临床指标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699,中医因素模型AUC=0.679,中西医结合预测模型AUC=0.786.校准曲线及DCA证实三种模型均具有良好预测能力及适用性.其中中西医结合模型更具有优势.[结论]SLEDAI评分≥10、肾脏损伤、抗U1RNP抗体阳性、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是SLE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减少复发的有利因素.基于SLEDAI评分、肾脏损伤、抗U1RNP抗体、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及治疗用药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及临床使用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风险因素预测模型中西医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

    王金娥刘晓红张皓翔李光熙...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肝常有余"理论与儿童的生理、病理联系着手,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和论治规律,并阐释化肝煎的来源、方义及其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肝常有余"理论分别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生理上的"有余"体现了小儿良好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状态;病理上的"有余"指生理上的"有余"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转化为病理上的"亢盛"表现,是小儿疾病向"易实"转化的病理基础.由此探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通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多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症状特点多表现为春季多发、情志异常、夜间发作、病程日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肝,同时联合治肺诸法,以达肝肺同治.化肝煎的主要功用是疏肝解郁、降逆散火,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核心病机特点,临证可加减使用.文末所举小儿慢性咳嗽医案辨证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证,治以疏肝泻火、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化肝煎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肝常有余"理论可用于指导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运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有据可循,疗效显著,可为今后中医药早期干预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肝常有余肝郁化火木火刑金儿童慢性咳嗽化肝煎中医理论

    从少阳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

    陈申达张立山洪波张松...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诊疗思路.[方法]从少阳的生理病理入手,阐述少阳的病位特点,少阳与痰饮水湿的关系,分析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症候,将其与少阳证联系,并总结相应的治法,列举临床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解表不彻底,邪传少阳,是咳嗽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而在咳嗽的亚急性期与慢性期又多兼有痰饮水湿等病邪.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多伴有气道痒、咽干咽痒、口苦或口中乏味、嗅觉味觉减退、头晕,有的还伴有阳后焦虑,兼具少阳病的特点.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可从少阳论治,其中少阳太阳合病、少阳夹饮、少阳湿热较为常见,还有部分表现为少阳少阴合病.所附医案辨证属于少阳太阳夹饮咳嗽,治以和解少阳、外散风寒、温化水饮之法,咳嗽明显改善.[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多为邪犯少阳所致,与痰饮水湿关系密切,治疗上需同时辨识少阳与他经合病以及病邪兼夹等情况,为临床提供思路.

    少阳三焦痰饮水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六经辨证

    基于"理法方穴术"探讨武连仲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

    于丽苗蓓亮刘筠武连仲...
    439-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武连仲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法、方、穴、术.[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及整理医案,总结武老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解及辨证治疗思路,并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武老认为,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理为"实则阳明,虚则少阴";法为"清泻阳明,补益少阴";方常用黄连温胆汤合白虎汤加减以"清泻阳明",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益少阴";形成了君臣佐使配伍合理的选穴处方;探索了提插捻转、补泻得当的针刺操作方法.治疗中时时注意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临床疗效颇佳;所附验案属于"实则阳明"案,法、方、穴、术以"清泻阳明"为主,标本同治,获得了临床痊愈的理想效果.[结论]武老基于"理法方穴术"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扩展丰富了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辨治体系,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实则阳明虚则少阴理法方穴术医案名医经验武连仲

    丁彩飞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经验

    周卢姗王逸轩杜玲锐丁彩飞...
    44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丁彩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系统收集丁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医案,总结分析丁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用药特色,并附一验案佐证.[结果]丁教授提出,"痰"邪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机关键,重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恢复,疾病可分为脾虚肝郁、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三类证型,治疗上提倡"健脾化痰,疏肝理气,补肾活血",配合中医外治、情绪调摄等,以获良效.所选验案,丁教授辨为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以五苓散化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促甲状腺素恢复正常水平,月经按时来潮.[结论]丁教授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特征,贯通中西,内服外治,以获得调经种子,改善内分泌代谢状态的治疗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提供了参考.

    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医药辨证论治名医经验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