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骆少明

季刊

1674-5663

journal@zhku.edu.cn

020-89002383 89003056

510225

广东省广州市纺织路东沙街24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主要反映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各系部教师和科技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农业经济、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电子信息,以及其他农业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实验新方法、新技术和国内外研究动态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文献综述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高校师生和农业科技管理人员。 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文摘——植物保护》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文摘——园艺》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文摘——土壤肥料》摘录期刊。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实行开放的办刊政策,除主要刊登本院稿件外,也广泛接受外单位和社会各界学者的稿件,其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都有作者在本刊发表文章。我们竭诚欢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广大科技人员来稿,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论文、具副高以上职称及博士学位人员所投稿件,本刊将免收版面费,并优先发表,同时在版面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酌致稿酬。 欢迎全国各地科技工作者投稿和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米玛斯与银王鸽种蛋发育规律及乳鸽生长发育规律的对比分析

    郑世奇黎灿媛张穗玲李梓莹...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玛斯白鸽与银羽王鸽均属大型肉鸽品种,在我国养殖规模较大.为深入了解二者的生产潜力与差异,本试验随机选取米玛斯与银王鸽种蛋各100枚进行人工孵化,记录蛋形指数,孵化期每日记录蛋质量,每日破蛋观察孵化期胚胎发育情况.乳鸽出壳后将分别交由对应种鸽哺育,记录哺乳期乳鸽体质量和外貌变化.结果显示,米玛斯种蛋的蛋质量、蛋长以及蛋形指数显著大于银王鸽种蛋(P<0.01).孵化期第0~17天米玛斯种蛋与银王鸽种蛋蛋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孵化期第0~17天米玛斯与银王鸽胚胎生长发育进程无明显差异,但孵化期第17 d银王鸽胚胎蛋黄吸收程度低于米玛斯胚胎.乳鸽体质量记录结果显示,哺乳期第2天和第5天米玛斯乳鸽体质量显著高于银王鸽乳鸽(P<0.05),但哺乳期第16~20天银王鸽乳鸽体质量却显著高于米玛斯乳鸽(P<0.05).乳鸽外貌观察结果显示,哺乳期第4天银王鸽乳鸽皮肤出现黑色素沉积,与米玛斯乳鸽外观出现明显差异,且哺乳期第14~20天的银王鸽乳鸽羽毛发育和覆盖程度优于米玛斯乳鸽.综上所述,米玛斯与银王鸽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各具优势,其中由于米玛斯鸽蛋更大,具有较好的蛋用潜力,而银王鸽乳鸽后期生长速度快,羽毛附着高,更适合用作肉用.此外,可根据生产需求将米玛斯和银王鸽与不同优势品种杂交,培育新型肉鸽品种.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米玛斯和银王鸽的生产潜力以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支撑数据.

    米玛斯白鸽银王鸽种蛋乳鸽

    120日龄狮头鹅体质量与体尺相关与回归分析

    黄红艳黄智荣张力允林冰锦...
    7-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120日龄(即上市日龄)狮头鹅体质量与体尺间关系,试验测定了 501只120日龄狮头鹅(公255只、母246只)的体质量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狮头鹅公鹅体质量和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母鹅(P<0.01),体质量、体尺性状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狮头鹅公鹅利用体尺性状预测体质量的回归模型为 Y=0.471*X2+0.192*X6+0.187*X7+0.022*X9+0.042*X10+0.055*X11+0.475*X12-10.434,其中Y为体质量、X2为胸宽、X6为骨盆宽、X7为颈围、X9为半潜水长、X10为体斜长、X11为龙骨长和 X12为胫围.母鹅回归模型为 Y=0.384*X2+0.031*X4+0.297*X6+0.226*X7+0.094*X10+0.223*X12-12.227,其中Y为体质量、X2为胸宽、X4为胸角、X6为骨盆宽、X7为颈围、X10为体斜长和X12为胫围.本研究为后续开展狮头鹅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狮头鹅120日龄体质量体尺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NoV P颗粒嵌合PEDV S1基因多表位抗原的制备

    章程罗沛周德荣付新亮...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诺如病毒(Norovirus,NoV)P颗粒嵌合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1基因多表位的抗原.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PEDV S1多表位基因序列,酶切后连接到诺如病毒P基因重组pGEX-4T-1载体,将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后,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验证和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表达菌体,使用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在不同诱导时间下进行原核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条件,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使用鼠源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单抗和PEDV阳性血清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重组质粒NoV P-partical-PEDV-SE经双酶切鉴定获得大小约510 bp的目的基因条带,进一步测序结果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9 ku,与预期大小一致.使用1.0mmol/L IPTG在37℃条件下培养2 h作为最佳诱导条件,对超声破碎后的菌体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在上清液中表达.鼠源GST单抗与PEDV阳性血清均能特异性地识别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通过对NoV P-partical-PEDV-SE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成功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制备猪流行性腹泻多表位口服疫苗,实现对PEDV的有效预防奠定基础.

    诺如病毒P颗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蛋白免疫原性疫苗

    珠三角杂交鳢源鰤鱼诺卡氏菌耐药性分析

    马壮江飚孙龑鑫温彩怡...
    19-2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杂交鳢源鰤鱼诺卡氏菌耐药情况,课题组从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进行杂交鳢流行病学调查,共分离获得127株杂交鳢源病原菌,其中鰤鱼诺卡氏菌株42株,对有代表性的27株鰤鱼诺卡氏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全年均可分离到鰤鱼诺卡氏菌,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3.1%;多数鰤鱼诺卡氏菌株体外对同一药物共同表现敏感或耐药,对β-内酰胺类完全耐药(100%),而对大环内酯类多数敏感(85.2%);其次,佛山地区部分菌株较中山地区菌株更为耐药,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杂交鳢鰤鱼诺卡氏菌整体耐药谱相似,多重耐药性情况较严重,佛山和中山地区部分菌株耐药性上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杂交鳢诺卡氏菌病精准用药提供参考.

    杂交鳢鰤鱼诺卡氏菌分离耐药情况

    一株镰刀菌酸高效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刘名求赖家俊杨凤妹钟雨婷...
    26-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镰刀菌酸(Fusaric Acid,FA)污染土壤和饲料脱毒提供菌株资源,从发生枯萎病的香蕉根际土里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分离出一株FA降解菌FAD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菌株FAD1鉴定为分枝杆菌属(Mycolicibacterium sp.),将其接种至以FA作为唯一碳(C)或氮(N)源培养基中观察生长特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植物活体测试评估FAD1对FA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FAD1在以FA作为唯一 C或N源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其中在以FA作为唯一 N源和额外添加C、N源培养基中对FA的降解效果最佳.在HPLC检测结果表明,FAD1在含有FA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衰退期,FA降解率高达89%.植物活体测试显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幼苗在含有FA且未经FAD1发酵的培养基中浸泡40 h后失去膨压、叶面失水死亡,而其余经FAD1发酵后的处理组均存活.综上所述,FAD1能够在以FA作为唯一 C、N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对FA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在防治FA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危害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降解镰刀菌酸降解菌菌种鉴定分枝杆菌属

    深圳大梅沙海岸森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谭勇顾惠怡林春惠陈红锋...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植物资源现状对当地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深圳大梅沙海岸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样方法、x2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大梅沙海岸森林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4 400 m2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83科172属228种;其中,被子植物74科162属21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蕨类植物7科8属14种;物种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为主要建群种;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山麦冬(Liriope spicata)分别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明显优势种;乔木层的中小径级(DBH<20 cm)占比高,群落成层现象不明显;群落外貌表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优势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正联结,群落稳定性较低.大梅沙风景区海岸森林植物群落不稳定,部分区域受到人为干扰,为了促进海岸森林植被的建设,建议结合林相改造,选择乡土优势种,如华润楠、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等.

    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联结群落稳定性大梅沙

    贵州省韭菜坪地区藓类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林晴张艳容窦婧晗周俊辉...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贵州省毕节市郝章县韭菜坪地区的藓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放大镜下对叶片分枝分离,对植物体的外观形态、茎的表面结构、叶的形态、叶片的结构等进行观察.结合相关书籍与文献得到该区藓类植物共有13科、20属、28种,其中17种未能明确.通过形态解剖学在显微镜下,对此17种藓类植物配子体的叶片形态以及各个部位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及最终鉴定,确定此17种藓类植物分别是深绿褶叶藓、尖叶美喙藓、缩叶长喙藓、淡叶长喙藓、节茎曲柄藓、纤枝曲柄藓、黄曲柄藓、柔软明叶藓、钝叶偏蒴藓、广叶绢藓、柱蒴绢藓、比拉真藓、宽叶短月藓、硬叶对齿藓、反叶对齿藓、东亚小锦藓和小扭叶藓.

    藓类植物调查鉴定韭菜坪地区贵州省

    垦造水田防渗层快速构建工艺研究——以韶关与清远为例

    李嘉寅陈平蔡宝昌王秋香...
    53-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广东韶关南雄与清远清城2种不同地貌的垦造水田项目地为例,通过注水翻耙、原地灌浆、掺加客土等工艺进行防渗层快速构建和土体特征分析.清城项目地通过掺10%的客土可达到55%的保水率,南雄项目地通过注水翻耙即满足保水要求,保水率在50%以上.防渗层构建后,清城防渗层的土壤容重在1.55~1.72 g/cm3,南雄的在1.53~1.61 g/cm3;清城防渗层的土壤质地为壤土,南雄则为砂质壤土,但清城防渗层中大于2 mm粒径的砂粒含量是南雄防渗层的2倍;清城防渗层饱和导水率在0.010~0.020 mm/min;南雄防渗层饱和导水率在0.045~0.113 mm/min.研究证明即使砂质壤土也可通过注水翻耙或掺客工艺满足水田保水要求,使土壤兼具防渗层和耕作层的作用,对于土壤的定性也应该进行更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大粒径砂粒和黏粒含量对防渗层保水效果的考虑.

    垦造水田防渗层土壤质地保水犁底层

    ABT处理对'美人'梅插穗几种内含物含量的影响

    魏尚霖黄嘉泳李永泉王溢...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美人'梅(Prunus × blireana'Meiren')嫩枝插穗进行200 mg/L ABT生根剂处理,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对插穗在生根过程中的外部形态、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1)插穗从开始扦插到形成大量不定根的整体所需时间约为28 d;(2)ABT对插穗的生根具有显著的有利影响;(3)ABT处理的插穗,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line,Pro)、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含量在扦插后期后均显著高于CK;(4)对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处理和CK之间无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可认为:'美人'梅插穗生根需满足高含量的IAA和低含量的GA,前期较高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促进不定根的诱导和发育.ABT处理的插穗在扦插中后期,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量得到显著增加,同时IAA和GA的含量也提高,这有效地平衡了插穗的内源激素水平,为不定根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人'梅(Prunus×blireana'Meiren')扦插生根营养物质内源激素

    大苞鞘石斛组培扩繁研究

    曾丽红王凤兰张永强艾潇潇...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 Warner)无菌苗为试材,比较不同培养基组合对大苞鞘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最适合大苞鞘石斛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ies,PLBs)增殖的培养基是MS+2.0 mg/L 6-BA+1.0 mg/L NAA+20.0 g/LSu,最适合其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是 MS+0.3 mg/L NAA+30.0g/LSu+1.0 g/L活性碳,最适合其丛生芽生根的培养基是1/2 MS+1.0 mg/L6-BA+0.5 mg/L NAA+30.0 g/L Su+2.5 g/L香蕉粉+1.0 g/L活性碳.

    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wardianumWarner)组织培养培养基外源激素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