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真空与低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真空与低温
真空与低温

李得天

季刊

1006-7086

zkdwbjb@tom.com

0931-4585329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94信箱

真空与低温/Journal Vacuum and Cryogen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着重反映真空与低温这两门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光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望远王骥肖玉华张炯阳...
    680-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光阱(MOT)作为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原子物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通过一对反亥姆霍兹线圈形成的磁阱和六束对射正交激光形成的光阱,将原子的温度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原子的多普勒效应与碰撞效应带来的影响.相比于以热原子为工作介质的精密测量仪器,利用MOT技术研制的冷原子钟、冷原子干涉仪、冷原子加速度计等在性能上有大幅提升.阐述了MOT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MOT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在MOT性能提升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分析总结了MOT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小型化与微型化、大通量与高装载率以及参数智能优化等方面.

    磁光阱精密测量冷原子激光冷却

    北斗与GPS系统在轨原子钟钟差数据分析与评估

    张照瑞廉吉庆
    6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原子钟是时间测量的基准和核心组成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导航、定位和授时的质量.在轨原子钟性能评估是保证卫星导航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原子钟产品性能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介绍了原子钟性能评估的主要参数和评估方法.分析和对比了北斗与GPS原子钟钟差数据,结果表明:北斗二号与GPS相比,铷原子钟的准确度、稳定度和漂移率有一定的差距;北斗三号搭载了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性能指标均有较大的提升,氢原子钟 10天稳定度和天稳定度普遍达到了 10-15 量级,其性能指标与GPS相当;最新的GPS Block IIF型卫星搭载的铷原子钟长期频率稳定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国产铷原子钟的性能指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星载原子钟在轨性能评估准确度漂移率稳定度

    注入器模组低温恒温器设计及分析

    杜文清孙兴中何超峰云永琥...
    697-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3FEL)项目计划采用双注入器设计,每套注入器需要一台注入器模组.由于注入器模组内部超导腔采用ABBA的结构形式排列,因此注入器模组低温恒温器外部结构以及内部导冷形式与标准模组有所不同.介绍了注入器模组低温恒温器的设计,对关键零部件的强度、形变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评估了低温下超导腔位置的变化,为注入器模组低温恒温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注入器模组低温恒温器有限元分析

    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2K超流氦真空机组控制策略

    李娜丁美莹叶斌蔡毅杰...
    705-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低温系统为超导腔提供 100 W@2 K的垂直和水平两种测试模式.采用三套机械泵与罗茨泵组成的减压降温真空机组,通过对测试装置抽真空为超导腔提供 2 K测试环境.为了保证测试装置内满足 2 K@31.3 mbar±0.1 mbar要求,保持一定液位高度,设计了一套对应的减压降温真空机组控制逻辑,通过真空机组入口蝶阀可控开度、罗茨泵变频控制、旁通阀参与调节相互配合,在多轮测试中,能够在 2 h内实现 4 K到 2 K间的转化,极大地减小了测试等待时间,稳定实现了 31.3 mbar±0.1 mbar的压力波动,保证了液位的稳定,为超导腔测试提供持续稳定的测试环境,稳定运行时间单次最长720 h.

    减压降温真空机组2K超流氦控制策略

    低温储罐用多层绝热材料绝热性能优化

    余家愿周文杰徐佳琦邱一男...
    712-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多层绝热材料(MLI)间隔物层的层密度和间隔层材料的热导率对绝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层与层模型,在 20~300 K的温度范围内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多层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与间隔层材料热导率和层密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间隔层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变密度和变间隔层材料复合多层绝热结构(VDS-MLI).在设定的仿真条件下,等层密度,采用涤纶薄膜和干法纸作为间隔层材料的多层绝热结构的漏热热流分别为 0.359 6 W/m2 和 0.364 2 W/m2,而VDS-MLI结构的漏热热流为 0.321 3 W/m2,相较于前两种结构,VDS-MLI的绝热效果分别提升 10%和 12%.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范围内,VDS-MLI漏热热流密度显著降低,MLI的绝热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研究为多层绝热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并有望在低温绝热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变间隔材料多层绝热变层密度热导率

    深低温区标准电阻温度计自热效应修正测量方法比较研究

    孔祥杰张海洋刘思琦宋耀楠...
    719-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电阻温度计是深低温区重要的温度计量器具,在测量中存在由激励电流热效应导致的温度计温度高于实际被测温度的现象,即自热效应,该效应的精准测量和修正对标准电阻温度计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介绍了自热效应测量的二电流法、多电流法和参考温度计法,并在 5 K温度下通过实验研究了这些方法对标准铑铁电阻温度计自热效应测量的效果.结果表明,二电流法中对两个激励电流的优化配置可有效降低自热效应测量不确定度,多电流法可进一步降低该不确定度,但降低的程度随激励电流数增多而逐渐减小;将上述方法与参考温度计法结合可在不增加测量时间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自热效应测量不确定度.综合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所需时间,建议采用普遍二电流法(电流比 1∶2)和参考温度计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和修正深低温区标准电阻温度计的自热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深低温区基于标准电阻温度计开展的标定、复现、国际比对等高准确度温度测量提供参考.

    深低温区标准电阻温度计自热效应修正不确定度参考温度计

    《真空与低温》2024年总目次第30卷(卷终)

    728-7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