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T细胞免疫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策略

    李扬秋
    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常伴有T细胞免疫功能不全,由于免疫检查点(IC)分子表达上调引起T细胞耗竭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利用IC抑制剂治疗AML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患者T细胞耗竭的异质性很大,且还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T细胞免疫功能不全,多层面分析区分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而采取相应的靶向T细胞免疫治疗才是理想的策略.

    急性髓性白血病T细胞耗竭免疫检查点分子免疫治疗

    胃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郑宇潘宏铭
    234-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进展期患者占比高的特点.既往胃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HER2阳性胃癌可应用曲妥珠单抗.由于胃癌的高度异质性,以致胃癌的药物研发及临床研究进展不尽人意.近几年,随着免疫治疗的进展及新靶点在胃癌中的探索,胃癌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就胃癌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胃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慢性饥饿应激通过增强ITGB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

    李思雨曹静桦王凤伟
    240-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饥饿应激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长期血清饥饿法模拟肿瘤细胞慢性饥饿环境,通过梯度降低血清浓度构建结直肠癌SW480、DLD-1低血清耐受亚株并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利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长期血清饥饿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改变;对SW480细胞正常血清培养株和血清饥饿细胞亚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Metascape软件构建迁移相关核心蛋白关联网络,并选取16个核心基因进行RT-qPCR验证;检测ITGB1及其相关通路关键分子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敲降ITGB1和使用STAT3抑制剂后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血清饥饿组和对照组SW480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长期血清饥饿减弱了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但增强其迁移能力;而对DLD-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产生抑制作用.SW480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长期血清饥饿诱导细胞中3 016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迁移相关差异基因有283个; Metascape分析发现ITGB1、CD44、TNS1、STAT3等潜在核心基因相互关联;经验证,长期血清饥饿导致SW480细胞中VTN、TNS1、VEGFA、STAT3、ITGB1等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同时导致ITGB1、MMP2等的蛋白水平和JAK2、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敲降ITGB1和使用STAT3抑制剂均能减弱长期血清饥饿SW480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可耐受慢性饥饿应激,并且该种应激可通过上调ITGB1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饥饿结直肠瘤细胞运动整合素β1STAT3转录因子

    Lnc-BM通过FASTK/MT-ND6轴调节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胃癌进展

    张明月陈晨王萌王守宇...
    249-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Lnc-BM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3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BM的表达水平.构建Lnc-BM过表达或敲低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分析Lnc-BM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分析Lnc-BM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NA Pull-down实验分析Lnc-BM与FASTK蛋白的结合,Western blot检测Lnc-BM的表达对FASTK蛋白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和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检测Lnc-BM过表达或敲降的胃癌细胞中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变.裸鼠荷瘤实验进一步观察Lnc-BM对胃癌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 Lnc-BM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BM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敲低Lnc-BM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均P<0.05).RNA Pull-down结果显示,Lnc-BM可直接结合FASTK蛋白.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Lnc-BM后FASTK蛋白水平升高,敲低Lnc-BM抑制FASTK蛋白表达(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BM后,线粒体相关蛋白MT-ND6和TOM20表达升高(均P<0.05). 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结果显示,Lnc-BM过表达显著提高细胞的线粒体呼吸能力(均P<0.05).在Lnc-BM稳定过表达细胞中敲低FASTK,可有效抑制Lnc-BM过表达细胞中增强的线粒体呼吸能力(均P<0.05).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显示,过表达Lnc-BM显著促进肿瘤生长(均P< 0.05).结论 Lnc-BM可通过FASTK/MT-ND6轴调节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胃癌进展.

    胃癌Lnc-BMFASTK线粒体

    "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

    孙颖李志明康宁王文雯...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法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疼痛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8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自拟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方口服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疼痛症状、体力状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体力状况评分、CRP、IL-6、TNF-α水平、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1、2、4个月时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以健脾益气养血止痛方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降低CRP、IL-6、TNF-α水平.

    乳腺癌骨转移中药治疗疼痛生活质量

    预测磨玻璃结节侵袭性风险的Nomogram模型构建与验证

    李晓宇刘志良金炳基苗野...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标志物和CT征象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磨玻璃结节侵袭性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2例磨玻璃结节患者资料,其中模型组患者240例,验证组患者82例.经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筛选出磨玻璃结节侵袭性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出列线图模型,同时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ROC曲线、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本研究中磨玻璃结节侵袭性风险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CYFRA21-1、边缘、血管集束征和结节实性成分占比(CTR).由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外部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磨玻璃结节侵袭性风险能力.通过Bootstrap 1000次自动抽样绘制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示模型曲线与实际曲线一致性指数为0.955,绝对误差较小,拟合度良好.DCA曲线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同时结节边缘、血管集束征和CTR与浸润性腺癌病理亚型相关.结论 基于生物标志物和CT征象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磨玻璃结节侵袭性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磨玻璃结节生物标志物Nomogram模型CT征象病理亚型肺浸润性腺癌

    1990-2019年中美两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和死亡预测分析

    贺嘉慧胡钦勇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人群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进行未来10年的死亡预测.方法 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获取1990-2019年期间中国和美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疾病负担的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的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数据.Joinpoint回归分析用于分析长期变化趋势,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PC)用于预测2020-2030年归因于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由1.44/105增长至1.80/105,年龄标准化DALYs率从34.17/105增长至40.79/105.从性别角度看,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男性的死亡人数、DALYs及相应的年龄标准化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女性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及DALYs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21.36/105、29.71/105.Joinpoint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总人口和男性归因于食管癌的死亡率平均年度百分比(AAPC)分别以0.78%(95%CI:0.71~0.84)和1.52%(95%CI:1.44~1.60)的速度上升,女性AAPC以0.88%(95%CI:-0.96~-0.80)的速度下降;而美国女性AAPC以0.07%(95%CI:0.02~0.09)的速度缓慢上升.预测在2020-2030年,中国和美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死亡负担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呈显著上升趋势,预计2020-2030年我国由高BMI导致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将会继续增高.

    食管癌高体重指数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疾病负担Joinpoint回归分析

    线粒体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吴发胜张晖谢家童李建福...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具有高发生率、高侵袭性和高致亡率的特点,其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线粒体作为普遍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器,通过调节细胞代谢、信号转导、氧化应激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等过程,影响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总结近年来有关线粒体靶向药物、线粒体转移和线粒体基因疗法等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探讨线粒体治疗肺癌的原理和前景,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线粒体肺癌作用机制治疗

    snoRNAs在肝癌中潜在作用的研究进展

    宋馨馨汪旭倪娟
    2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仁小RNA(snoRNAs)为核仁内存在的一类非编码RNA分子,主要负责rRNA的2′-O-甲基化和假尿嘧啶化修饰.此外,snoRNAs还在tRNA修饰、剪接体snRNA修饰、端粒结构维护及mRNA的可变剪接等生物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多项研究表明snoRNAs的表达异常与癌症的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同时,因其在体液中较稳定、易被检测,可作为临床中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snoRNAs的合成、分类、结构和功能,并介绍其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核仁小RNA肝癌作用机制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和思考

    樊倩妤黄秋艺陈健
    290-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将其用于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成为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对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相关的新辅助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新辅助治疗中应用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和思考,为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