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与空调(四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与空调(四川)
制冷与空调(四川)

雷波

双月刊

1671-6612

zlykt2002@163.com

028-86466640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机械馆

制冷与空调(四川)/Journal Refrigeration & Air Condition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四川省制冷学会主办的《四川制冷》杂志,1985年创刊以来,深受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自2002年起更为《制冷与空调》,由四川省制冷学会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主办。《制冷与空调》主要刊登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学术论文,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报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2007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本刊已入选“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08页,大16开。其读者群为制冷与空调科研所的科技工作者、厂矿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者、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kmeans聚类的主变压器室复合通风运行优化节能研究

    肖波郑月松王晓玉王文峰...
    74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郑州市110kV全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室的既有通风方式进行运行优化节能研究.基于前期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优化设计的研究,提出一种复合通风系统的温度梯度优化运行策略.通过CFD模拟确定满足主变室安全温度所要求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交互运行的启停温度及间隔时长.采用kmeans聚类对郑州市5~10月室外干球温度进行聚类,并采用频率统计折算法对簇的重心位置进行调整,优化温度梯度典型日的确定方法,用于复合通风系统的节能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运行策略可使机械通风全年运行时长从2400h减少至362.7h,节能率约为84.9%,也比基于室外干球温度的通风策略节能约47.1%.本研究具有区域推广价值,对变电站通风系统的安全节能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kmeans聚类110kV全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室复合通风运行策略节能分析

    隧道顶部式太阳能烟囱空腔截面比对通风与火灾排烟性能影响研究

    李程黄有波
    753-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城市浅埋隧道顶部式太阳能烟囱耦合运营通风与事故排烟的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烟囱空腔截面宽/深比下的通风与火灾烟气流动模拟,分析太阳能烟囱入口体积流量变化规律.设置太阳能辐射强度由400W/m2至1200W/m2,烟囱截面积为24m2,截面宽/深比由1.5至6,火源热释放速率为3MW、10MW、20MW.研究得出:太阳能辐射强度增加使空腔吸热量上升,导致通风流量更大,通风流量与q1/3呈正相关;太阳能烟囱入口处体积流量与烟囱深度的2/3和烟囱宽度呈线性增加,烟囱空腔宽/深比越大,烟囱入口处的通风体积流量增加,排烟体积流量却更低,烟囱排烟体积流量随Q1/3和hc1/2增加,烟囱宽为12m,空腔间隙为2m时,上游所有烟气被排除,其通风与排烟性能最佳;基于模拟结果,建立了通风与排烟流量修正模型,修正模型预测值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可为隧道太阳能烟囱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太阳能烟囱隧道火灾新能源排烟竖井通风流量

    屋面通风除湿床吸湿特性正交模拟分析

    柳晟崔景潭徐新华严天...
    760-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屋面通风除湿床是一种新型的除湿装置,白天可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对固体干燥剂进行零能耗的自动再生,夜间则通过风机将室内空气循环流经除湿床,其中的固体干燥剂吸附水蒸气,实现对室内的除湿.介绍了该除湿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热湿传递过程,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其数值模型,设计正交模拟试验对其吸湿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极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温度每上升2℃、空气流速每提高0.5m/s、硅胶涂覆厚度每减小1mm,有效吸湿时间分别缩短0.5/0.5/2.6(h);硅胶涂覆厚度每增加1mm,有效吸湿量平均增加约9.8g;入口空气温度每上升2℃或气流速度每提高0.5m/s,平均吸湿量均可上升约0.3g/h.研究结果可为该屋面通风除湿床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屋面通风除湿床吸湿特性有效吸湿时间正交模拟分析

    考虑热效应的地下建筑光导通风一体化系统自然通风特性研究

    罗慧琳曹晓玲周旭
    768-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导照明通风一体化系统将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地下建筑的照明与通风能耗.针对以往的优化设计通常忽略光导管热效应的情况,建立了热效应和室内热源耦合作用下的光导照明通风一体化模型,对其作用下自然通风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导管管壁因太阳辐射引起的热流密度分布十分不均匀,沿圆周方向热流密度呈对称分布最高可达227W/m2.热效应强化了光导照明通风一体化系统的自然通风效果,当考虑热效应时,自然通风量最高增加了17.9%,通道出口处空气平均流速提升了56%.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从200W/m2增至1000W/m2,光导管热效应增强通道内的空气流量由187m3/h增加至202m3/h.

    光导通风一体化系统热效应自然通风

    基于LSTM+Attention模型的区域用电负荷增长预测方法

    罗晓冬辜小琢方煜杜萍...
    776-781,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用电量受外界温度、建筑保温及室内人员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复杂的用电依赖网络.若仅关注用电负荷增长值而忽视这些依赖关系,将显著增大预测负荷的损失.因此,提出基于LSTM+Attention模型的区域用电负荷增长预测方法.拟合分析区域的历史用电负荷数据,结合用电依赖性残差值的计算,分析用电负荷增长的周期性特征,引入LSTM+Attention模型识别用电负荷的影响因子特征,通过缩放线性回归方程,得到预测区域用电负荷增长值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得出的预测结果,表现出的预测负荷损失较小,预测准确度较高,满足了区域供电的电力调度决策需求.

    区域用电用电负荷用电负荷增长负荷增长预测LSTM+Attention模型预测方法

    冷却塔气水比对冷却水系统运行的影响分析研究

    孙林娜魏俊辉刘启明褚赛...
    78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空调水系统节能是建筑行业内较为普遍的有效手段之一,冷却侧系统节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并分析了冷却塔冷却原理,其中外界湿球温度及逼近度是影响冷却塔效率的决定性因素,逼近度范围在3~5℃是经济合理的.通过对冷却塔系统运行工况的热工计算分析,气水比与冷却塔特性数及冷却数息息相关,也是决定冷却塔出水温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进一步研究气水比与冷却塔特性数及冷却数的关系发现,考虑到冷却塔的经济性,常规冷却水系统设计工况下的气水比经济适用范围为0.8~1.0,若同时考虑到系统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建议冷却塔特性数不低于0.8,同时气水比不高于1.2.冷却侧系统制定运行策略时需考虑冷却塔空气流量及冷却水流量的敏感变化区间,实现高效调节,避免能源的无效浪费.

    冷却水逼近度气水比冷却塔特性数冷却数冷却水

    基于改进AOA与PID的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能耗优化与控制研究

    李守杰莫修栋余志锋浦诗悦...
    79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能耗,提高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控制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阿基米德算法(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AOA)与PID的能耗优化与控制方法.方法首先构建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能耗优化模型,并以系统能耗最低目标函数,采用引入Circle映射和莱维旋转变换策略的改进AOA算法进行目标函数求解,实现了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能耗优化.然后构建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被控对象模型,利用改进AOA算法优化的PID控制算法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实现了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降低高效机房冷却水系统能耗,达到节能效果,相较于能耗优化前,优化后的系统平均能耗降低了9.88%,且改善了冷却水系统控制效果,使冷却水系统中的冷却水泵流量和冷却塔出水温度能更快达到期望流量和温度,且响应时间较快,为235s,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

    AOA算法PID控制能耗优化系统控制冷却水系统高效机房

    基于流固耦合的不同叶片数离心泵水力特性及结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张佳妮
    800-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心泵作为一种把机械能转换为流体动能的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叶片数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影响对于保障离心泵稳定、高效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在实验难以完成的条件下获得离心泵的性能预测.现对叶片数为5和6的常用离心泵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离心泵的外特性及静压分布.结果表明:两种叶片数离心泵的外特性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在设计流量点下,6叶片离心泵内部流场更加均匀,其扬程增加了8.6%,轴功增加了7.5%,而效率降低了2.5%.两组离心泵方案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发现,最大位移发生在叶轮和轴承处.不同叶片数对泵整体结构的应力和形变影响较小,均符合强度要求.

    离心泵流固耦合叶片数量水力特性结构力学性能

    地板送风系统室内热环境研究

    杨孝鹏
    807-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地板送风系统的室内环境特性.研究了三种不同送风风量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送风口位置和送风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室内垂直温度分布.当送风口风量增大时,送风动量也随之增大,垂直温度分布梯度变缓.室内温度分层高度随室内送风量的增大而增加.通过两组不同送风量实验对比,结果得出,送风口流速相同时,其送风射流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近.

    地板送风系统热分层温度分布分层高度

    医疗洁净工程净化空调指标分析

    邵涛涛娄君吴萍陈孜轶...
    815-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了30个来自四个不同热工分区的医疗洁净区的净化空调设计资料,结合常用设计参考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洁净用房的净化空调性能数据参考区间,如冷负荷指标、热负荷指标、送风量指标、新风量指标等.对医疗洁净空调区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控制设计的性能指标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医疗洁净空调区净化空调指标洁净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