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与空调(四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与空调(四川)
制冷与空调(四川)

雷波

双月刊

1671-6612

zlykt2002@163.com

028-86466640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机械馆

制冷与空调(四川)/Journal Refrigeration & Air Condition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四川省制冷学会主办的《四川制冷》杂志,1985年创刊以来,深受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自2002年起更为《制冷与空调》,由四川省制冷学会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主办。《制冷与空调》主要刊登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学术论文,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通报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2007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本刊已入选“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08页,大16开。其读者群为制冷与空调科研所的科技工作者、厂矿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者、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排风口位置对竖壁贴附射流夜间通风降温效果影响的分析

    季文慧李亚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成都地区气候特征,开展排风口位置对竖壁贴附射流夜间通风降温效果的分析.选取夏季典型日气象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针对s/b=2,送风速度为 4m/s,分析上部排风和下部排风对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上排风和下排风对竖壁贴附区速度场无明显影响,但是下排风情况下水平贴附区射流主体性保持较好,水平空气湖区速度较大.上排风模式下射流沿着壁面继续向上"攀附"一段距离,对贴附墙体降温效果更好.

    贴壁射流夜间通风排风口位置降温效率

    某水电站尾调室高湿环境散湿量分析和半经验预测方法

    周益李娜侯春尧盛卿...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电站尾调室内环境常年高湿,对尾调室合理除湿,保障室内人员和机组设备的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尾调室内散湿量的分析和预测是开展除湿工作必不可少的一步.基于实测数据、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总结了某水电站尾调室各项空气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对比了短期测试和长期测试的散湿量,确定了高湿环境下大空间对流传质系数(以空气含湿量差为基准)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某水电站尾调室的散湿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1月底至次年1 月,在入口风速较低的情况下,入口空气温度与围岩换热至出口时上升1.5~2.2℃,入口低湿度空气至出口时接近饱和状态;尾调室内的散湿量是动态变化过程,在11月底处于峰值 28~32g/(m2·h),至次年1月不断下降至 7~10g/(m2·h);将对流传质系数视为风速和含湿量差的双因素函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给出了拟合计算式.

    地下空间高湿环境散湿量对流传质系数

    周期性边界下围岩热湿耦合传递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倩曹晓玲周旭冷子瑜...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周期性边界下围岩热湿耦合传递特性,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了围岩热湿耦合传递数学模型,并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围岩热湿耦合传递特性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围岩年平均热湿吸放量及时长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围岩温湿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围岩内部温湿度幅值存在延迟和衰减,越远离壁面其温湿度幅值越小,峰值温度越低且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围岩调温圈厚度逐月增加,从1 月厚度为5m到 12月扩展至 11m;年温度波幅对围岩吸放热量影响最大,年平均温度对吸放热时长影响最大,年湿度波幅对围岩放湿量影响最大,年平均湿度对围岩吸湿量及吸放湿时长影响最大.

    围岩热湿耦合传递周期性边界正交试验热湿吸放量

    急性缺氧暴露对人体生理反应及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王杰孙亮亮胡玥苏小文...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低压环境舱开展高海拔环境中人体急性缺氧暴露实验,研究环境压力和温度对人体生理参数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大气压力的降低,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口腔温度、舒张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均呈增加,而血氧饱和度和收缩压呈降低趋势.其中,平均皮肤温度、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温度的增加,只有血氧饱和度降低,其他生理参数均升高.其中,平均皮肤温度、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随大气压力的降低而降低,思辨能力反而提高.其中,记忆能力受压力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随温度的增加有所提高,思辨能力在不同压力下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反应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其中反应能力受温度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该研究为保障平原地区人员急进高海拔地区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高海拔地区急性缺氧暴露生理反应认知能力

    板管型降膜式蒸发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

    谢健陈观生罗硕成刘湘云...
    40-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膜式蒸发器兼有满液式蒸发器换热效果好及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充灌量小的特点.对板管型降膜式蒸发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其在使用R410A为制冷工质时,条缝宽度、喷淋密度及板面温度对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工质入口条缝宽度为 1.5mm时,板面的液膜覆盖率及换热系数最大,条缝宽度小于或大于1.5mm时,板面的液膜覆盖率及换热系数均有所降低;板面的液膜覆盖率及其换热系数随着液膜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液膜雷诺数达到 10000以上时,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并趋于零;板片温度升高可以增强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但雷诺数较小时的影响很小,只有雷诺数足够大时板片温度的影响才得到明显的体现.

    降膜蒸发器传热数值模拟两相流流动

    夏季室内风速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

    蒋婧孙已明秦石磊刘菲...
    47-5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室内环境设计标准大部分面向居住建筑,对教学建筑的研究较为少见,且室内环境设计主要以人员舒适度为基础,较少考虑到人员工作及学习效率的层面.而教室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其内部环境的优劣与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因此以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主观问卷调查与学习效率测试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夏季教室舒适温度 24℃、CO2 浓度为600ppm的环境中在不同风速(0m/s、0.4m/s、0.8m/s、1.2m/s)下学生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和学习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夏季教室内推荐风速为 0.4m/s,在该风速下,有着最高正确率、最短反应时间和最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对风速评价和风速满意度评价也在良好范围.不同风速对学习效率测试项目的影响程度差异主要取决于任务类型.

    中学生室内风速学习效率主观评价实验研究

    铁路站房公共卫生间通风模式优化研究

    江世杰张雨婷余涛马荣江...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站房公共卫生间存在换气次数大、污染物浓度高、通风能耗高等问题.以某铁路站房公共卫生间为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下部就近排风+上部排风、顶部下送风+下部就近排风、顶部中送风+下部就近排风三种通风方案下的污染物排除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顶部中送风+下部就近排风时卫生间内污染物浓度最低,此时卫生间内 0.9m、1.5m高度污染物均能有效排除,不满足率均小于 0.5%;针对顶部中送风+下部就近排风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在保证污染物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得出换气次数最低可取 10h-1,送风量与排风量比值应大于60%,送风速度应小于排风速度.

    公共卫生间通风模式气流组织污染物

    碳权衡视角下建筑全生命期减排有效性研究

    杨晓君高波袁中原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生命期混合分析评估法,建立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开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并与同一气候区下的传统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从建筑寿命、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角度进行比较,开展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权衡研究.结果显示:案例建筑全生命期内建材生产、运输、建造拆除及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65.8%、1.0%、2.4%、30.8%;将建筑减排水平提升至近零能耗,当建筑寿命低于 45年时,全生命期减碳有效性较案例建筑稍有降低,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能够增强建筑全生命期减排有效性;建材回收利用能有效减少隐含碳的投资回收期,传统建筑受影响程度更大,更适用于建筑节能改造.

    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权衡近零能耗建筑减排有效性

    基于TRNSYS的季节性冰储冷与蒸发冷却耦合的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闫泳橙孙铁柱王祺马杰...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空调系统能耗较高,以及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受室外环境影响制取冷风温度波动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季节性冰储冷与蒸发冷却耦合的空调系统,将冬天的冷量储存到夏天来用,辅助蒸发冷却技术制取冷风.并以榆林市的某数据中心为例,基于TRNSYS模拟软件对该系统建立了模型,分析冷量全年储存情况,验证了其在榆林地区冷量捕获和储存的可行性.对其全年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得出数据中心PUE值全年稳定在1.1左右.将季节性冰储冷与蒸发冷却耦合空调系统与同等制冷量下机械制冷和蒸发冷却加机械制冷的空调系统能耗情况进行了节能对比,PUE分别降低了0.66和 0.13.

    TRNSYS季节性冰储冷蒸发冷却PUE

    长垂直母线热压耦合厂房通风研究

    谢方祥梁波陈鹏云
    77-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地下电站发电机引出大多采用长垂直离相封闭母线(IPB),但在长垂直条件下因高度差产生的"烟囱效应"会导致母线上下温差过大,甚至超过母线最大运行工况下的温升限值,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并限制了地下电站封闭母线引出方式的运用.结合三峡地下电站等长垂直、大电流封闭母线竖井的特点,对长垂直封闭母线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热平衡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通过工程实践,探索出长垂直母线热平衡和地下厂房母线竖井通风的耦合模型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热压耦合"的长垂直离相封闭母线的应用与通风设计的新思路.

    长垂直离相封闭母线地下厂房热压耦合通风热平衡烟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