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退化人工云杉林次生演替阶段木本植物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赵阳王若鉴李波王飞...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退化人工云杉林次生演替阶段的群落为对象,揭示群落组成结构与生存状态,预测群落发展趋势。[方法]以样地代表多种资源的综合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的计测指标,计算优势种群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并分析种间总体联结性。[结果]结果表明:次生群落乔木层共有树种11 种,人工云杉大量死亡,红桦、糙皮桦与岷江冷杉的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均远大于其他种,为该次生群落优势种;岷江冷杉在乔木、灌木层均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桦木在乔木层优势明显,但在灌木层不具优势;次生群落乔木层普遍存在生态位重叠,且重叠程度大于灌木层,灌木层出现了生态位分化。乔木、灌木层物种间总体均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结论]研究表明,该次生群落为桦木-岷江冷杉林群落,且群落处于正向演替中期-竞争平衡阶段,各种群的优势与生态位仍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中,群落结构尚不稳定。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无明确相关规律,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也无明确相关规律。生态位重叠反映着群落的稳定性,乔、灌木层共有种的优势程度与生态位宽度则反映物种的增长潜力,因此,该次生群落乔木层的稳定性大于灌木层,岷江冷杉种群具有进一步增长趋势,桦木种群更新受到限制,将逐渐被耐阴树种所取代。因此研究区次生林的经营应多为冷杉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退化人工云杉林次生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

    油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共生网络对根腐病的响应

    何应会黄耀恒陆荣民杨日升...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发根腐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推进油梨树种产业发展。[方法]本研究以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健康和根腐病发病油梨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基于 16S核糖体RNA(rR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和染病植株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比较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确定土壤病原菌和有益菌的变化。[结果]染病植株相对于健康植株,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性变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油梨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油梨根际土壤优势真菌类群。在门分类水平、纲分类水平以及属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变化,但随着分类水平降低,群落组成变化越明显。此外,健康和染病油梨根际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高于真菌群落,而健康与染病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小于真菌。细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真菌网络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紧密,并且负连接百分比和关节类群数量更多,细菌网络的稳定性更高。同样,油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于真菌群落表现出更高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对根腐病有反应的细菌和真菌,如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和溶杆菌lysobacter和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由于其在染病油梨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土壤,可以被视为相关的生物防治菌。[结论]根腐病并不会使油梨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但会使得一些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细菌比真菌对根腐病具有更高的抵抗力。

    油梨根腐病高通量测序根际细菌群落根际真菌群落共生网络

    采煤沉陷区模拟土壤侵蚀胁迫对灌木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郑欣如张欣葛楠陈曦...
    11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半干旱地区采煤活动造成的土壤侵蚀对北沙柳Salix cheilophil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阐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方法]在野外原位试验条件下,对北沙柳、小叶锦鸡儿根部进行原位根系断裂试验来模拟土壤侵蚀胁迫,设置对照组(CK)和轻度胁迫(S1)、中度胁迫(S2)和重度胁迫(S3)四种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测定了不同胁迫处理下两种灌木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并使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逆性。[结果]土壤侵蚀胁迫显著抑制北沙柳和小叶锦鸡儿的株高、冠幅、枝条长度和枝条直径,且随着侵蚀胁迫程度增大,抑制程度越明显;北沙柳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侵蚀胁迫程度增大而降低,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小叶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在胁迫后期恢复至侵蚀胁迫前期;北沙柳的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小叶锦鸡儿的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侵蚀胁迫后期北沙柳和小叶锦鸡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隶属函数分析显示,在土壤侵蚀环境中,小叶锦鸡儿抗逆性最强,北沙柳次之。[结论]小叶锦鸡儿对采煤沉陷区土壤侵蚀的破坏致损效应具有更好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更适于干旱、半干旱矿区的生态修复与植被建设。

    北沙柳小叶锦鸡儿采煤沉陷区土壤侵蚀胁迫生理生长特性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油茶SNP标记开发及指纹图谱构建

    廖宏泽孙曼曼黄小娟郝丙青...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简化基因组,挖掘油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可用于油茶种质鉴定的简化SNP组合位点,构建SNP指纹图谱,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广西油茶主栽良种苗木的SNP分子标记方法。[方法]以12个油茶无性系种质的两个重复共24份油茶标准样本为材料,采用ddRADseq流程进行文库构建,使用BWA将过滤后的测序数据比对到已发布的南荣油茶Camellia oleifera var。"Nanyongensis"参考基因组上,利用GATK进行SNP位点筛选,ANNOVAR软件进行SNP位点注释,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果分析,使用PLINK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R语言,使用条件随机筛选法(CRS),筛选能够区分出油茶种质的最简SNP组合,绘制指纹图谱。[结果]测序数据质量良好,可用于SNP分子标记位点的开发筛选。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后,共获得622 064个为SNP标记位点,其中无基因型缺失的SNP位点40 14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大于 0。35 的SNP位点 2 094 个,前后 60 bp碱基保守无变异的SNP位点共 184 个。最终筛选出可以将 12 个油茶无性系种质区分开的15个核心SNP标记位点组合,并以此绘制出SNP指纹图谱。[结论]基于简化基因组,建立了广西主要栽培油茶种质的SNP标记开发和指纹图谱绘制的方法,为苗期油茶种质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助力规范油茶苗木市场,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油茶简化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指纹图谱

    杨树无性系表型性状及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艳李永进黎蕾吴毅...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综合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探明供试的 62个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率等12个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对杨树无性系个体间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pGen 32、SPSS 16。0 及NTsys 2。10e等软件分别计算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性状间的方差分析以及对各无性系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侧枝数、单株叶片数、叶片干质量、叶面积以及地径的变异系数均达到了 10%以上,叶柄长、叶长、苗高的变异系数也达到了 8%以上的水平。利用 5 条ISSR引物检测到 62 份杨树无性系多态性谱带百分率平均为89。04%,基因多样度平均为0。407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530 4。采用UPGMA法构建的形态和分子标记聚类图将供试材料聚成的类群均有家系内聚为一类的趋势,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表型性状聚类分析主要是根据叶片的相关性状相似度越高的被聚为一个类群;分子标记聚类主要呈现出亲缘关系越近的无性系越容易聚为一个类群的聚类规律。[结论]供试的杨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分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杨树种质资源的改良、种质创新及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杨树无性系表型性状ISSR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

    江转转陈淑娜鲍红艳叶龙雨...
    14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和系统演化机制,为悬钩子属物种的分类及演化提供分类依据,并为DNA条形码的编制和悬钩子属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及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对 16 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结构、组成、重复序列、边界扩张、基因组共线性、正向选择作用及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16 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都具有典型的四联体结构,长度为155 286~156 668 bp,平均GC含量为 37。15%,基因组大小变异整体较小,其中SSC区域和IR区域的长度更为稳定。在编码基因的功能分类中发现仅 8 种悬钩子属植物具有 2 个完整拷贝的ycf1 基因且一些基因在部分植物中只有单个拷贝。边界扩张分析结果显示,反向重复区边界不存在明显的收缩或扩张现象。共线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太平莓与其余15 种植物具较高的相似度,有良好的共线性关系;太平莓与柔毛梨叶悬钩子、竹叶鸡爪茶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太平莓与竹叶鸡爪茶的相似度最低。对悬钩子属植物进行Taijima'test分析发现悬钩子属植物有群体扩张的趋势,且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一定程度的纯化选择或中性选择作用。[结论]悬钩子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物种间亲缘关系越近,叶绿体基因组相似性越高,反之并不成立。根据叶绿体基因组的序列,可以定位它们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悬钩子属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变异位点系统发育关系

    基于种实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杉木2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分析

    冷春晖娄永峰谢三秀朱柯帆...
    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表型和分子 2 个角度评估江西信丰县国家杉木良种基地杉木 2 代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明确种子园的遗传背景,为后期种子园的改良(去劣疏伐)、重建(亲本选择与配置)等提供依据,同时为开展杂交育种提供遗传信息。[方法]以江西信丰杉木 2 代种子园内 51 个建园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 8 个种实表型性状掌握种子园不同无性系间种实性状的差异,同时利用SSR标记从DNA水平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供试51个无性系在种实表型性状和DNA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0。53%~37。04%,其中球果和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8。99%和14。01%,种子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种子的稳定性要比球果的高;种实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为2。060,表明种实性状的多样性较丰富。在DNA水平,14个SSR标记在51个无性系中共扩增出68个等位位点,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925、0。506、0。486 和 0。511,表明信丰杉木2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基于种实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均可将 51 个无性系分为两大类群,但两者的具体聚类结果存在较大差异,Mantel检验显示种实性状与SSR标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064,P=0。870>0。05)。[结论]信丰杉木2代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具有再选择空间和改良潜力。

    杉木种子园种实性状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基于AE-BP模型的杨木胶合板应力损伤识别

    刘佳于孟言高珊陈昱龙...
    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应力损伤全过程中的杨木胶合板进行无损检测,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AE检测结果进行识别,以提高胶合板损伤检测精度。[方法]以市场占有量较高的托盘用杨木胶合板作为研究对象,在联合AE和应力损伤试验过程中,提取 6 个AE特征参数,利用声发射RA-AF联合分析法区分杨木胶合板产生裂纹的类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确定损伤演化程度和AE特征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损伤识别模型,并对识别网络进行测试训练。[结果]AE信号幅度和上升时间可有效地表征杨木胶合板应力损伤从微裂纹萌生、产生宏观裂纹至完全断裂的损伤演化过程;通过RA-AF联合分析发现:杨木胶合板在应力损伤试验第一阶段主要为剪切破坏损伤,第二、三阶段主要为拉伸破坏损伤;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损伤类型与AE峰值频率之间的存在较强对应关系,可有效的表征不同的损伤类型:在 31 kHz内为基体开裂,在31~100 kHz内为脱胶分层,大于100 kHz为纤维断裂;构建AE-BP神经网络模型对应力损伤类型训练样本的拟合优度是95。94%,测试集的拟合优度是98。89%,模型总拟合优度是96。51%,网络训练效果较好。[结论]在应力承载AE监测过程中,通过构建AE-BP模型,可对杨木胶合板产生的未知损伤进行有效检测并准确识别。

    杨木胶合板声发射BP神经网络损伤识别

    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

    尚晓丽雷海倩肖芷竣陈中琪...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发展生态旅游赋能以绿色矿山为代表的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为全国绿色矿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游憩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矿区开发条件、城市开发环境 6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矿山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最高为 0。84,最低为 0。38,开发评价指标综合评分差距较小。旅游资源丰富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政策支持情况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础设施、相关者的参与度和友善度、交通便利性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与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安全状况对湖南绿色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影响不显著。[结论]湖南省生态旅游赋能矿山修复开发潜力大,为此,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管理,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矿山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水平,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矿山遗留资源和当地文化,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基础上,提高矿山生态旅游价值,打造矿山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矿山修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湖南

    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的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

    邓梦杰李义华吴露青黄文静...
    18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将环境规制纳入冷链物流效率分析框架,对我国冷链物流绿色低碳发展效率展开综合测度,为促进冷链物流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方法和Global Malmquist-lunberger指数法对 2012-2020 年全国 30 个省区(市)的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度与动态分析,并构建"绿色发展效率-全要素生产率GML指数"矩阵,综合比较各省份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的优势与不足。[结果]我国的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整体不高,2020 年达到有效的仅有河北、山西、辽宁和上海,并且差距逐渐拉大。分区域看,我国东中西3 大区域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整体上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东中部地区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现阶段各省份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不同的效率水平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依赖程度不同;通过矩阵分析,全国 30 个省份被分为稳定型、活跃型、低谷型和潜力型 4 类。[结论]降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碳排放,提升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冷链物流业绿色转型;2)统筹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各环节落实;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冷链物流网络。

    超效率SBM非期望产出GlobalMalmquist-lunberger指数绿色发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