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3个主要树种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王建军陈科屹何友均吕延杰...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 3 个主要树种组的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提高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预估精度,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主要树种组(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为研究对象,采用 4 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 626 块复测样地数据,首先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其次在最优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样地随机效应,建立单木断面积生长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期初胸径(D)的倒数(1/D)、每公顷株数(N)、大于对象木的胸高断面积和(BL)、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算数平均胸径之比(BL/D)、海拔(E)以及坡度和坡向的组合(Tc)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样地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明显降低,对数似然值(LogLik)明显增大。引入异方差函数和自相关结构后,提高了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的精度;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比基础模型的低,兴安落叶松、白桦、栎类最优混合效应模型的R2 分别由0。435提高到0。658、由 0。354 提高到 0。489、由 0。307 提高到 0。379。[结论]与基础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能显著地改善模型的拟合效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生长动态预测提供了具有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学可靠性的断面积生长模型。

    断面积异方差自相关结构混合效应模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

    锑胁迫下不同楸树无性系的光合生理特性

    刘振华邹武林峰秦平书...
    11-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锑胁迫对不同锑耐受型楸树无性系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 2 种不同锑耐受型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敏感型无性系(1-1)和耐受型无性系(5-8)。以无污染的红壤为基质开展盆栽胁迫试验,设置3种锑胁迫处理,质量分数(以锑元素计)分别为0、1 200、3 000 mg/kg,分别在胁迫0、20、40 d测定 2 个无性系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结果]1)在相同锑胁迫条件下,敏感型无性系(1-1)较耐受型无性系(5-8)植株的生长受影响较大。2)在锑胁迫处理下,2 个无性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下降,并且随着锑胁迫质量分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逐渐降低,但是耐受型无性系下降幅度远小于敏感型无性系。3)2 个无性系在锑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差异。在同一时间内随着锑胁迫质量分数的升高,可变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和PSII潜在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耐受型无性系受影响较小。4)锑胁迫下 2 个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胞间CO2 浓度呈上升的趋势,表明在锑胁迫下楸树是受非气孔因素导致的。[结论]在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耐受型无性系(5-8)相对于敏感型无性系(1-1)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受损伤的影响较小,能够更好地应对锑胁迫。

    耐受型楸树无性系光合生理

    光周期处理对刺槐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张曼伍越孙宇涵彭祚登...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分析不同光周期下根原基突出时间及不同阶段根系的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探讨其生根能力,筛选出促进刺槐生根的最适光周期。[方法]以4个二倍体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设置5种光周期处理,统计分析不同光周期下刺槐生根率及生理指标变化,并观察根外部形态变化,同时每天取根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根原基发生时间。[结果]1)解剖学观察显示,刺槐无性系组培苗生根过程分为3个时期:愈伤组织形成期(0~7 d)、不定根形成期(根原基诱导期)(7~10 d)、不定根伸长期(10 d后)。2)生根情况及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4个刺槐无性系中,D26-5①刺槐无性系根原基较早出现,同时生根能力最强,生根率为92%,且24 h/0 h光周期处理下根原基突出时间最早,生根率提高至97。8%。3)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随着光周期增加而上升,24 h/0 h光周期下含量最高。丙二醛含量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两者在 24 h/0 h光周期处理下的含量都要小于16 h/8 h光周期,说明刺槐应对连续光照时可通过调节渗透物质等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结论]刺槐无性系组培苗不定根发生能力受光周期影响,在24 h/0 h光周期下根原基突出时间最早,生根能力最强。

    刺槐光周期不定根石蜡切片

    干旱胁迫对枫香'云林紫枫'生长及叶色的影响

    吕薇曹受金周琦沈鑫...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与'云林紫枫'生长及叶色的关系。[方法]以'云林紫枫'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系统开展了其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80%(对照组)、65%、50%和 35%条件下的幼苗生长和叶色变化研究。采用小型色差计CR-10 Plus测定叶片色度值,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1)土壤含水量为 65%条件下'云林紫枫'总生物量积累最多(23。83 g),而 50%条件下'云林紫枫'株高(62。98 cm)和地径增长量(1。34 mm)最大;2)随着试验的进行,各处理叶片色度值L*先升后降,色度值a*和b*先降后升,水分处理70 d后叶片各色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且65%条件下L*、50%条件下a*和b*及35%条件下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不同水分处理下的'云林紫枫'叶片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叶绿素a/b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处理70 d时,35%条件下的叶片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与65%条件(P<0。05);50%条件下叶片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50%条件时有利于'云林紫枫'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累积,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云林紫枫'叶片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长期过低的水分供应会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云林紫枫'叶片色素含量及种类是影响叶色呈色的重要因素,可溶性糖含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色苷的合成和表达。

    枫香土壤水分生长叶色生理指标

    母树年龄和复幼对锥栗插穗生理及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蒲垚李颖王涛余思远...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母树年龄及基部促萌复幼对锥栗Castanea henryi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从生理水平和解剖结构特征解析其可能原因,为锥栗扦插繁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方法]对 2 年生和 8 年生锥栗母树分别进行基部截干促萌复幼处理,以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新枝为试材,以不截干枝条为对照,分别于扦插后 0、7、14 d取插穗基部,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观察,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木质素含量、氧化酶活性、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于扦插后60 d统计各处理的扦插生根率和生根数量。[结果]1)扦插14 d后,可见2年生锥栗插穗有不定根长出,8年生锥栗插穗基部有白色突起。2)母树年龄越大,扦插生根率越低,且基部促萌复幼对锥栗插穗不定根的影响不显著(P>0。05)。2 a对照、2 a复幼的生根率(68。0%、70。0%)和每插穗不定根数量(11。3、10。6)显著高于 8 a对照和 8 a复幼的生根率(3。2%、4。4%)和每插穗不定根数量(3。2、2。9)(P<0。05)。3)8 a插穗木质素含量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显著高于2 a插穗(P<0。05),且复幼不能降低插穗木质素含量。扦插7 d后8 a插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对照和复幼处理中均显著低于2 a插穗(P<0。05)。4)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IAAO酶活性在不同年龄和复幼插穗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8 a插穗的IAA水平显著高于2 a插穗(P<0。05)。扦插7 d后,2 a锥栗插穗的SOD显著高于8 a锥栗插穗(P<0。05),8 a插穗的GA3 含量显著高于2 a插穗(P<0。05)。[结论]母树年龄是影响锥栗插穗不定根发生的主要要素,单纯基部平茬促萌复幼措施可能不适宜被用来提高锥栗成年插穗的不定根发生率。调控木质素的合成和代谢途径可能是提高锥栗成年插穗不定根发生的关键。

    母树年龄复幼不定根发生锥栗

    基于MODIS数据的全国林灌草火点时空特征分析

    蒋凤覃先林黄水生胡心雨...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在空间、时间尺度上对我国全域林灌草火灾发生特征有清晰的认知,进而对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用 2003-2022 年MODIS卫星火点数据产品和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以全国陆地区域作为研究范围,利用优化的热点分析方法来分析林灌草火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分析年际、月度以及我国传统节日林灌草火点的时间分布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从年际、月度分析林灌草火点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林灌草火点的稠密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稀疏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2)属于草的卫星火点数量最多,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属于灌丛的火点数量最少,主要发生在夏季。3)卫星火点数量在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中占比排名前三的是:春节、清明节、劳动节。4)2003-2022 年的年际和月度林灌草火点数量呈现波折起伏的走势,在年际变化上,2015年为全国火点数量发生突变年;在月度上,5 月是火点数量发生突变的月份。[结论]1)我国南部火点稠密,中东部火点稀疏,且2003-2022年疏密区域未发生明显迁移,因而在实施防火部署时可进行差异化管理。2)春、冬两季草地分布的区域以及阔叶林分布区域在春、夏两季需加强防火管理。

    森林防火MODISMann-Kendall趋势分析优化的热点分析法时空分布规律

    基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的沙柳特征因子动态变化

    王晓华许昊锁岚马俊杰...
    60-7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沙柳特征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环境因子影响下的地径、枝高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样本采集、气象数据收集等手段,基于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以灌丛、枝条以及二者的嵌套作为随机效应,探究灌木地径、枝高与土壤水分(SM)、年平均降水量(MAP)、年平均气温(MAT)及年龄等影响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对于不考虑随机效应的广义加性模型(GAM),灌木地径与影响因子呈较强的非线性关系(有效自由度E均大于8。20,且P<0。001),枝高仅与时间呈非线性关系,与其他影响因子均为线性关系。2)相较于GAM,GAMM在随机效应的影响下,地径与各影响因子之间非线性显著降低(E变小),但在以灌丛为随机效应的模型中,地径与年平均气温趋于线性关系(E为 1),而枝高与时间的非线性关系更强,与其余影响因子仍呈线性关系。3)考虑随机效应的GAMM比GAM的拟合结果更优,且嵌套模式下的GAMM拟合效果最好。[结论]沙柳不同特征因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而相比枝高,地径的变化程度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沙柳特征因子的动态变化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沙地生境变化过程中植物种群变化、植被演替及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沙柳特征因子环境因子广义加性模型广义加性混合模型动态变化规律

    R∶FR值对盐胁迫下银杏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赵慧琴马悟真王改萍翟金庭...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置不同比例红光与远红光环境,研究其对盐胁迫下银杏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深入探究通过光质调节提高银杏抗盐性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年生银杏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 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NaCl,红光与远红光之比为 7,即R∶FR=7)、T1(0。3%NaCl,R∶FR=7)、T2(0。3%NaCl,R∶FR=1。2)、T3(0。3%NaCl,R∶FR=0。8),测定处理14、28、42 d的光合色素含量及相对电导率,于 42 d试验结束时测定生长指标、叶片形态和光合指标,分析R∶FR值对盐胁迫下银杏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1、T2 处理下银杏幼苗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下降,T3 处理下银杏幼苗叶片鲜、干质量相较T1 处理有显著提升。叶片形态参数中,各盐处理相较CK叶面积、叶片周长、叶宽及叶长均出现下降,T1处理下降幅度最大;随着R∶FR值的降低,盐胁迫对银杏幼苗叶片生长抑制减轻。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盐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T3处理上升幅度最小。不同处理下银杏幼苗叶片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叶绿素a/b(Chla/b)随时间变化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组Chla+b含量整体表现为CK>T3>T2>T1,处理 42 d后,不同处理间Chla/b表现为CK>T3>T1>T2。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T3 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及内禀量子效率(φ0)相较CK无显著差异,相较T1处理显著升高;随着光环境中R∶FR值的降低,盐胁迫下银杏幼苗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Ic)显著提升。[结论]随着光环境中R∶FR值的降低,盐胁迫对银杏幼苗的生长、膜系统的损伤、呼吸及光合特性的抑制作用得到了有效缓解;且当R∶FR为0。8时,光合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缓解效果最佳。

    银杏盐胁迫红光与远红光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

    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李永涛王振猛杨庆山张子龙...
    8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评价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后期栽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无林地(WLD)和 3 种不同林龄(TC3a、TC8a、TC12a)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3种林龄及无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随着林龄的增加,优势菌群未发生改变。林龄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的影响有限,其中细菌Chao1index、ACE index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TC8a>TC3a>TC12a,而真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表现为TC3a>TC8a>TC12a。细菌的群落组成数量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与真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细菌的群落组成在各个分类水平上均表现为TC12a>TC8a>TC3a>WLD,而真菌则表现不规律,但均以TC3a数量最多。土壤微生物优势群落和主要群落组成基本一致,但在相对丰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unidentified Bacteria相对丰度均超过 10%,是优势菌门,而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均超过45%,是绝对优势菌门。林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均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均高于WLD,而土壤含盐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林龄的微生物群落受养分影响明显,细菌群落中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真菌群落中盐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分别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柽柳人工林调控了滨海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但对林龄的响应变化不规律。

    黄河三角洲柽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质量

    红锥树干径向水分亏缺对饱和水汽压差的时滞响应

    刘士玲杨保国郑路张培...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作为树干水分变化状况指标的树木水分亏缺(TWD)变化特征及其与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关系,揭示径向变化对环境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为合理指导红锥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径向变化记录仪记录不同分化等级红锥树干径向变化过程,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分析TWD对VPD的响应特征。[结果]不同分化等级红锥的TWD波动趋势相似,TWD随着VPD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同步。小时尺度上,TWD和VPD显著正相关(r=0。488,r=0。489,r=0。512,P<0。01),划分失水期和复水期后,两个时期的TWD和VPD也显著正相关,且失水期的相关性增强(r=0。623,r=0。667,r=0。593,P<0。01)。日尺度上,无论是否划分失水期和复水期,二者均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减弱。前后1 天内的时滞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分化等级,TWD与VPD显著正相关(P<0。01);划分失水期和复水期后,在任何时间段考虑时滞响应时也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失水期的相关性强于复水期的相关性。未划分失水期和复水期时,不同分化等级红锥TWD对VPD响应滞后时间均为3 h。划分失水期和复水期后,失水期TWD对VPD响应滞后时间缩短,复水期TWD对VPD响应滞后时间延长。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复水期的滞后时间比失水期分别长3、4和5 h。VPD大幅度波动条件(VPDL)下,随着VPD的反复升降,TWD表现为失水-复水交替出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VPD小幅度波动条件(VPDs)下,TWD变化趋势较平缓,两种条件下TWD对VPD的响应均存在时滞。无论分化等级,VPDL条件下TWD与VPD之间的相关性(r=0。550,r=0。553,r=0。584,P<0。01)均强于VPDs下的相关性(r=0。256,r=0。260,r=0。281,P<0。01)。VPDL条件下,考虑滞后时间后,无论是否划分失水期和复水期,不同分化等级红锥TWD与VPD之间的相关性均增强。VPDs条件下,复水期的相关性低于忽略时滞效应时的相关性。[结论]TWD对VPD的响应存在时滞效应,在失水期和复水期,TWD对VPD的响应特征不同,且在不同分化等级间存在差异;失水期和复水期的划分有助于研究TWD与VPD的相关性。

    径向变化动态径向变化记录仪红锥时滞效应林木分化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