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雷振扬

双月刊

1672-433X

xuebao@mail.scuec.edu.cn

027-67842094

430074

武汉市民院路5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侧重民族学,也发表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方面的论文。民族学方面以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侵权及解决路径

    叶兆驰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引发了众多的法律争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征及其侵权相关问题在学界备受关注.客体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判断较为困难,从人格和思想表达的角度评判更有利于保护人类作者,而不能只从生成物的客观价值角度进行简单评判.主体方面,结合各国学说,从各方对于生成物思想贡献的角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权利方面,由于人工智能这个处于权利核心位置的对象缺乏人格和民法地位,导致权利网难以构建,由于依旧存在法理上的漏洞,现有的解决方式普遍选择回避这一点.人工智能生成物对于复制权、改编权、汇编权以及人格权都面临侵权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有自治路径、立法路径、司法路径、行政路径四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其中的行政路径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

    人工智能生成物独创性人格思想

    湖北省土地用途转换的碳排放及空间关联性

    张雄毛星月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用途转换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基于湖北省2000-2020年土地用途转换数据,计算碳排放量,研究其空间关联性特征.研究表明:湖北省土地用途转换率呈现"二增四减"的变化特征;土地用途转换导致碳排放量增加8577×104t,增幅达到68%,主要源于单位GDP能耗的提高;空间上,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一个中心,半环递减"的格局;分区域来看,各地区土地用途转换碳排放量存在空间关联性,但空间关联处于低密度联结状态;武汉市始终处于碳排放量空间的中心和空间净受益的主导地位.

    碳排放土地用途转换湖北省

    国际油价跳跃对中国农业部门的动态冲击效应

    邓琪刘峰
    17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能源战略转型尚在攻坚、国内农产品自给率明显偏低的背景下,本文立足商品与股票市场探究国际油价跳跃对中国农业部门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当期油价跳跃显著降低农产品与农业类股市收益,而上期油价跳跃的影响则恰好相反.在控制市场联动及其他潜在因素影响后,结论依然成立.由于商品与股票市场均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这一结论意味着国际油价跳跃会增强市场投机,从而对国内农产品与农业类股市产生动态冲击.因此,在风险预警与调控机制趋于完备、能源结构转型大体完成之前,仍需对国际油价极端震荡保持警惕;而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亦需循序渐进,以确保农产品市场与农业类股市相对稳定.

    国际油价跳跃农业部门大宗商品股票市场

    从"意识形态对抗"到"文化协作"——"文化研究"的渊源及其演进轨迹

    贺昌盛张安安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盛行于欧美的"文化研究"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知识转型,其与阿尔都塞等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新的历史境遇中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新思考有着密切的深层关系.文化研究曾历经过俄苏知识分子对"民粹文化"的发掘、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断、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发,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等一系列学说的演进过程,最终才形成了以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倡导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这一全新的知识领域.文化研究倡导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走出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二元式"阶级对抗"思维模式,以工人阶级自主创造的"工业-大众文化"为基础,借助"文化协作"的政治实践来推进现代社会趋于良性的发展.

    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文化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理念的建构——吴仕民长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任现品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仕民的五部长篇小说虽题材内容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核心要素,即通过描绘特定地域的生活场景,在多重交错的历史纵深感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理念.其中,富有地域色彩的风土人情为故事发展提供了真实可感的特定场景,个人史、类别史与民族史的三重奏拓展了文本的历史纵深感,对瓷器、宗法制等文化层面的观照则建构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差异互融的文化理念,最终达到地域性、历史感和民族文化理念的多维统一.这种统一,反映了吴仕民将自身创作立场、学术研究成果融入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

    吴仕民长篇小说创作特色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理念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赵继伟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会以外部作用的方式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调整与更新,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态性祛除思想政治教育滞后性、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代性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超越性、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集成性祛除思想政治教育疏离性、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内在机理

    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背景、实质与战略路径

    张驰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征程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影响着共同富裕的成色、底色和亮色.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比,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涵更为立体,其中对象要素、基本样态、发展层次和行为指向构成了内容体系的基本维度,它们彼此关联,蕴含着"全面"与"重点"、"自为"与"他为"的统一.当今现代性的扩张加重了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境遇,对此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既要全方位改善民生,遵照"美的规律"开展精神生产;又要聚焦人的培养,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打造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家园

    Abstracts

    217-224页

    龙舟竞渡图

    王笑龙
    封4页

    舟去舟来阅古今

    韩子尧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