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雷振扬

双月刊

1672-433X

xuebao@mail.scuec.edu.cn

027-67842094

430074

武汉市民院路5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侧重民族学,也发表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方面的论文。民族学方面以研究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逻辑

    高晓林梁永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极富哲学特质的辩证逻辑:在发展立场层面,它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文化利民,凝聚文化强国建设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在发展要素层面,它全盘思考"总"与"分",统筹兼顾"一"与"多",科学把握"主"与"次",体现了全面性与重点性的辩证统一;在发展过程层面,它遵循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的主线基调、问题导向与体用贯通并驾齐驱的脉络演进、长期建设与曲折发展相互依存的趋势表征,体现了守正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在发展语境层面,它注重走自己的路与融入世界全面联通,在深化交流互鉴中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格局,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辩证逻辑,对于深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辩证逻辑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创新

    顾超一张梧
    11-14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根基

    孙明霞
    14-1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与理论体系的创建——评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刘卓异
    17-19页

    中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向——基于社会共情赋权的视角

    苏德陈启元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阶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核心阵地.基于社会共情赋权视角,探究个体共情、情境理解、社会责任感、技能建构、青少年赋权五个核心要素在中学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为中学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奠定"知情行"与共的共情基础、打造文化交往与人际融通的共情情境、构筑社会责任共担的家-校-社共情场域、培养青少年全面共情能力、推进以主体性激发为指向的共情行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学社会共情赋权家校社一体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推进路径

    陈立鹏马悦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改进研究方法和着力建构研究体系.为此,需创新体制机制,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各学科、各机构广泛交流,协同创新;大力建设高水平科研队伍,发挥制度对于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打造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局面,推动知识的生产和创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多学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律体系问题

    周少青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同时也是一个基于法律治理的系统性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涉及宣示性法律、实施性法律、权益保障性法律以及捍卫性法律等四类.前三类法律侧重于正向引导、鼓励、保障(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捍卫性法律则是通过防范和惩处危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行为,从制止反向发展的角度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业的正常发展.从铸牢国家共同体意识的国际比较视域来看,中国铸牢国族的伟大实践建立在系统的、有坚实社会正义支撑的法律体系之上,西方国家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或不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示性法律实施性法律权益保障性法律捍卫性法律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田烨于梦杰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并共享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利于团结各族群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而且可以通过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此过程中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各族人民共同的现代化,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各民族嵌入式社会结构,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董振邦夏远力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的作用尤为凸显,语言文字是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推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容美土司家族诗人诗作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

    雷宇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六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初的百余年间,容美田氏土司家族出现了九位诗人,留下了近千首诗作.诗人们不仅热爱中国古典诗词成"癖",而且接受儒家观念,对屈原精神、济世救民思想、科举制度文化、天下一统理念、中华文化象征符号等表现出广泛的认同.身处蛮夷之地的容美田氏土司家族诗人之所以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因汉民的迁入和民族交流互嵌,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播;王朝国家在土司地方推行儒学教育,为土司家族诗人们打下较好的"国学基础";诗人们突破地理、民族、文化等阻隔,与中原士人广泛交往交流,提升了诗作水平,增强了认同意识;诗人们在交流互动、山河胜迹游历中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容美田氏土司家族诗人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诗作,是我国民族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研究土司家族诗人诗作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对于树立文化自信,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土司家族诗人诗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