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双月刊

2096-689X

heritages@sina.cn

010-64882124/3522/3716

100083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16信箱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Journal Study on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查看更多>>《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CN 10-1616/K,ISSN 2096-689X)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的学术类期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性质、类型、价值、保护和管理诸方面。包括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历史现状、问题分析、理论探索、方法研讨、案例分享、批评评论、前沿动态等内容,从而传播国内外遗产保护先进理论与方法,交流推广各类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遗产超越边界

    吕舟
    1-3页

    机遇与危机并存——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热点问题回顾

    孙燕解博知
    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回顾了2023年召开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基本情况,对本届大会审议的遗产地保护状况,尤其是56项濒危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影响因素和本届大会审议的新申报项目做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并对乌克兰受战争影响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和与近期冲突相关的记忆遗产2个热点话题做了深入的解读.

    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申报与评估保护管理状况与近期冲突相关的记忆遗产

    威尼斯之危:从濒危提议看世界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尚晋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与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议题回顾了2015年《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政策》文件,并讨论了加强环境韧性、降低灾害风险、推进世界遗产气候行动、实现地方社区可持续生计、可持续城市与聚落等内容.在这些方面,威尼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城市,在多次被提议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又被"亮红牌".面对大众旅游、基础设施和建设工程等诸多威胁,威尼斯采取了建设MoSE防洪工程、开发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加强游客管理等措施,并最终在大会审议中未被"列濒".文章从这一提议出发,以威尼斯为例,讨论世界遗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旅游管理威尼斯

    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体系中的参与度及发展趋势

    魏青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世界遗产大会中的低参与度问题.基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全球遗产资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其在《公约》执行机制的决策过程中缺乏被认可的参与身份,且代表性不足,故声音常被忽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对遗产地管理者的角色缺乏系统性考量,导致其在《公约》执行体系中的地位尴尬.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在推动这一群体走向前台、构建集体意识和行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群体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的行动已经开始,或将对《公约》实施机制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为切实提升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参与度,积极响应新的发展趋势,笔者建议对《操作指南》和世界遗产大会的《议事规则》进行修订完善,明确遗产地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渠道.文章最后提出,中国作为缔约国中的遗产大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一变化进程,并加紧提升中国遗产地管理者的国际参与度和领导力,更好地传播中国的遗产地管理经验和智慧,为世界遗产事业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遗产地管理者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公约操作指南

    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思考

    霍晓卫骆文贾宁张捷...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深入,协同保护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趋势.协同保护不仅体现了遗产保护领域自身"求真"的学理诉求、"求善"的技术理性,也体现了各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自身历史"求根"的追求.当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面临从单体保护到全域全要素保护、全流程管理的转变,同时还要面对新类型、"复合型关系"、气候变化等新问题的挑战,诸多复杂场景使得协同保护越来越成为共识.为推动协同保护,应从知识协同、技术协同与管理协同3个方面进行.实现知识共享,扩展专业技术方法,梳理协同动力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共同获益的工作框架,最终实现多方共赢、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历史文化遗产复杂性协同保护

    宁波压赛堰考辨及价值研究——浙东运河宁波段关键工程研究之一

    杨晓维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波压赛堰是大运河(宁波段)关键工程之一,节制内河(塘河)与外江(潮汐河)的水量调度.2013年3月,宁波"压赛堰遗址"作为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列入第七批国保单位.由于年代久远、水系变迁,遗址名称及位置变迁多有混淆.文章根据考古调查、现场走访,结合史料、碑刻记载,考辨并论证压赛堰及其附近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等位置、沿革、运行机制.研究指出:压赛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压赛堰社区,倪家堰河(原西大河)与机场河(原穿心港)交汇处;自明代起,在其下游陆续兴建了虞家堰、虞家碶(五眼碶)、郭公碶(即国保单位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压赛堰和"压赛堰遗址"这2处遗址共同组成了集交通运输和农业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枢纽体系,建议一并纳入现有国保单位范畴予以统筹保护研究.

    压赛堰虞家堰虞家碶郭公碶

    美国国家公园的历史单元:发展、演进与多元叙事

    蔡君王艺璇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美国国家公园历史单元的发展和演化进行了系统回顾,总结国家公园系统历史单元发展的3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以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追溯美国国家公园历史单元保护和发展历程,分析历史单元在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经验,并以图表形式揭示机构和组织合作关系,从而使历史单元展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系列法律的颁布为国家公园历史单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长期保障基础;②遗产记录项目帮助确定那些具有杰出价值作为纪念或者代表国家意义的场所,同时为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提供了翔实资料;③高质量的专业合作使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历史遗产保护的政策和标准方面一直处于领导地位;④公众参与制度化加强了公众对遗产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承诺,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机构对多样化公众观点、价值和关注的响应能力.文章最后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国家公园历史单元历史文化遗产多元叙事

    "往昔在场":纽约城市记忆的展示与建构

    赵晓梅邹亦文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与记忆是往昔在场的不同形式,它们拥有相似的工作机制与目标功能——为应对当下而对过去进行加工.文章引入记忆研究方法,从"物质性"、叙述性与身体性3个方面分析遗产展示设计的记忆媒介与建构手段,以此解读被展示之"物"如何与访客发生互动,共同成为记忆建构网络的行动者.纽约是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其多元的城市记忆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公共空间、公寓住宅与博物馆等城市遗产展示之中得以建构,其中高线公园、廉租公寓博物馆和纽约市博物馆3个案例由不同的管理模式展示大历史、小历史与社区记忆,形成差异化的记忆展示与建构方式.文章通过纽约城市遗产的记忆展示来解析情感体验与话语政治在记忆建构之中的交互作用,探讨遗产在文化认同塑造与城市精神表达方面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往昔在场城市遗产展示设计记忆建构

    浅议世界自然遗产视野下自然景观保护管理的挑战

    卢俊媛陈雪琦赵德猛王琦...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具有数量众多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构成我国自然遗产的重要部分,保护这些自然遗产是建设生态文明和贡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概念入手,回顾了现代自然景观保护理念的发展,从世界自然遗产视野出发,将自然景观定义为具有自然遗产价值的景观.使用世界遗产中心官网的数据梳理《世界遗产名录》中自然景观的分布、价值内涵和保存情况,总结国际上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认知以及自然景观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通过对新疆天山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2处案例地的分析,探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总体上,自然景观的"景观"属性给保护管理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影响了世界遗产组织的自然保护价值观的文化转向,此外地区一般性问题也给地区带来了关键挑战.

    自然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价值内涵保存情况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