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关永源

双月刊

1672-3554

XBmed@mail.sysu.edu.cn

020-87331643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医学综合类核心刊物,刊登南方一流医科学府的先进科研和临床成果,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近60位各专科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班子严把学术质量关,从而使本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检索刊物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居全国所有期刊的前300位。本刊ISSN1000-257X,CN44-1575/R,可在全国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141,全年订价: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桑黄素通过抑制ERK1/2-p38信号通路介导对老年大鼠骨骼保护作用

    王林周茂生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桑黄素(SSS)治疗对老年大鼠骨代谢及骨量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3月龄年轻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和20只24月龄老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10只年轻大鼠)、模型组(MOD,10只老年大鼠)和桑黄素组(SSS,10只老年大鼠).在实验过程中,SSS组每日接受腹腔注射桑黄素(10 mg/kg)治疗.治疗为期12周,待治疗结束后使用Micro-CT、HE染色切片、血清学检测以及蛋白质印迹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SSS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和密度得到明显的改善.SSS组左侧股骨BMD、Conn.D、Tb.N、Tb.Th和Tb.Sp较MOD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2周时,SSS组CTX-1、骨钙素、TRACP-5b 和PINP水平较MOD显著降低(P<0.05).和MOD组比较,SSS组的大鼠ERK1/2-p38信号通路显著抑制,ERK1/2和p38水平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桑黄素通过抑制ERK1/2-p38信号通路和降低骨转换来介导对老年大鼠骨骼保护作用.

    桑黄素骨质疏松症ERK1/2-p38信号通路骨密度大鼠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麦培彪黄晟文张坤伍卫...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相关性,以及对CAC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早期CKD患者39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结果、冠脉CTA检查结果.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患者分为非冠脉钙化组(CACS=0分)184例,冠脉钙化组(CACS>0分)20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即白蛋白<35 g/L组(30例)、35 g/L≤白蛋白<40 g/L组(198例)、白蛋白≥40 g/L组(163例).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血清白蛋白对早期CKD患者CAC的影响,其次对不同CAC程度患者中进行组内差异性分析、组间多重比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冠脉钙化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冠脉钙化组(P<0.05).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ACS呈负相关(P<0.01),即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程度越严重.[结论]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发生率越高.并且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C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危险因素

    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辅助干预效果及预测指标初析

    黎志成程楠邢纪斌田家旺...
    27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辅助干预效果,及相应的预测指标,为SGB应用于耳鸣的临床干预累积经验.[方法]回顾因其他干预方案效果不理想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SGB干预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资料.SGB干预前进行耳鸣残疾量表(THI)评估、纯音听阈测试、耳鸣响度评估,部分患者接受了睡眠质量(PSQI)评估.SGB干预后复测THI,以评价SGB的干预效果.随后,通过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方程探寻预测SGB干预效果的潜在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进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至2023年04月,共有107名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接受了SGB干预,其中男性患者67名,女性患者40名,平均(45.32±11.40)周岁,耳鸣持续(20.32±24.64)月[16(12~20)].有7名患者因个人原因中途退组,退组率6.54%,干预依从性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SGB干预后,有77名患者的THI得分下降至36分及以下,剩余的患者中有12名的THI得分下降幅度达到10分及以上,有效率为89%;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SGB干预前后的THI得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 = 15.575,P<0.001),干预效果良好.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干预前的THI得分和耳鸣主观响度与THI的改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干预前THI得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回归系数为0.308,预测了THI改善水平的17.4%.[结论]SGB干预慢性主观性耳鸣困扰的短期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用于常规干预方案不理想时(尤其是THI得分较高患者)的补充方案,但后续研究需要明确长期疗效及内在机制,为SGB应用于主观性耳鸣的干预奠定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慢性主观性耳鸣星状神经节阻滞耳鸣困扰干预效果预测指标

    低体质指数不利于不明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妊娠结局

    梁怡婳焦雪丹张清学陈慧...
    283-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女方体质指数(BMI)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人工授精诱导排卵周期(OI-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OI-IUI助孕的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夫妻共76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女方患者BMI分为 3 组,低BMI组(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组(正常体质量,18.5 kg/m2≤BMI<23.0 kg/m2)、高BMI组(超重、肥胖,BMI≥23.0 kg/m2),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探讨BMI与OI-IUI活产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G阳性率(7.08%、9.74%、13.19%)、宫内妊娠率(5.51%、7.91%、13.19%)和活产率(4.72%、6.90%、12.50%)由低BMI组到高BMI组依次递增,早期流产率(14.28%、10.26%、5.26%)则是由低BMI组至高BMI组依次递减,其中高BMI组活产率明显高于低BMI组及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影响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与低BMI相比,高BMI可提高活产率(OR=3.15,95%CI=1.191,8.329,P=0.021).[结论]低BMI不利于不明原因原发不孕女性OI-IUI妊娠结局,对该部分患者鼓励以健康方式进行合理增重.

    不明原因不孕体质指数人工授精活产妊娠结局

    改良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固定治疗子宫腺肌病

    李锦波李雪云吴福丽陈淑琴...
    290-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固定方法,探讨其在治疗既往曾发生LNG-IUS脱落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因LNG-IUS脱落在3个医疗机构接受改良式LNG-IUS固定的2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病例特征、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LNG-IUS下移或脱落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患者痛经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51±7.41)min,术中出血(6.71±5.30)mL.13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9例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进行.4例患者由住院医生完成,15例患者由主治医师完成,余3例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完成.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1.51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再次发生LNG-IUS脱落.患者术后1月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3月及术后6月疼痛评分及月经失血图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改良式LNG-IUS固定是治疗既往发生LNG-IUS脱落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LNG-IUS脱落.改良式LNG-IUS固定操作简便,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由各级医师施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子宫腺肌病改良式固定月经过多痛经

    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廖怡李琪王晓娥詹明盈...
    297-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两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评分(QoR-15评分),其次为术后 24 h疼痛评分和阿片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罗哌卡因组术后 24 h QoR-15 评分显著提高[(89.60±13.24)vs(81.18±12.78),P=0.012],静息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03±0.72)vs(4.26±0.93),P<0.001],咳嗽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4.40±0.89)vs(5.44±1.05),P<0.001].同时,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24 h阿片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减少[14.15(4.95~30.00)mg vs 40.50(19.25~68.18)mg,P=0.002],补救镇痛需求亦明显减少[0.00(0.00~0.00)mg vs 0.00(0.00~100.00)mg,P=0.007].[结论]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可通过提升术后镇痛效果及减少阿片药物使用量,提高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总体恢复质量,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术后恢复质量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术后镇痛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机器人辅助与胸腹腔镜微创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比较

    张天赐袁立功田界勇李鑫昊...
    310-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RAMIE)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2021年 4月至 2022年 12月收治的188例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RAMIE组69例,男性49例,女性20例,年龄(67.2±7.2)岁;MIE组119例,男性89例,女性30例,年龄(69.1±7.0)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 RAMIE组58例,MIE组58例.采用 t检验、Pearson χ2 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PSM处理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RAMIE组和MIE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带管天数、淋巴结清扫总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左喉返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RAMIE组优于M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E组在淋巴结清扫总站数方面更优(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RAMIE组和MIE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MIE近期疗效与MIE食管癌切除术相当;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同时在淋巴结清扫中尤其是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中更具优势.

    食管癌达芬奇机器系统微创食管癌手术倾向性匹配评分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经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学习曲线

    张伟华张俭孙晓柯罗鸿...
    319-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使用内窥镜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初学组20例)、B组(熟悉组20例)、C组(进步组20例)、D组(成熟组23例),分析各组之间患者围术期及随访结果差异,明确学习曲线周期.[结果]该组患者年龄为(60.22±8.06)岁,体质量为(69.77±11.66)kg,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6例、亚急性脑梗14例.A组相对于后三组获取大隐静脉长度与时间比值明显较小(P<0.001),静脉主干损伤数量明显较多(P=0.006),并且随访1年时静脉桥通畅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之前技术操作培训是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初学者造成的血管损伤,实际获取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亲自操作20例,并认真总结技术技巧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内窥镜微创大隐静脉学习曲线

    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现状与血尿酸血脂的关联性分析

    肖若愚张玉飞熊海
    324-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了解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病现状及其与血脂、血尿酸等的关联,探讨西藏西北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慢性病的防治策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西北地区(阿里地区、那曲市)居住6个月以上、18岁及以上的3432名藏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测等.[结果]西藏西北地区藏族居民HHcy患病率为75.7%,远高于我国平均人群的患病率(37.2%).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HHcy的危险因素.[结论]西藏西北地区藏族人群的HHcy患病率高.当地政府应敦促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加强对HHcy的早期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西藏西北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脂血尿酸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