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关永源

双月刊

1672-3554

XBmed@mail.sysu.edu.cn

020-87331643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医学综合类核心刊物,刊登南方一流医科学府的先进科研和临床成果,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近60位各专科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班子严把学术质量关,从而使本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检索刊物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居全国所有期刊的前300位。本刊ISSN1000-257X,CN44-1575/R,可在全国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141,全年订价: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酸菌在眼科的应用潜力

    王美岚刘莲
    953-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酸菌具有营养、抑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在食品、农牧业、工业、医药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乳酸菌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关注焦点集中于胃肠道疾病、泌尿道感染、慢性鼻炎、抗肿瘤等,却鲜有介绍乳酸菌在眼部应用的研究进展.乳酸菌治疗眼病的作用机制除了通过调节炎症外,还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机制治疗眼病.本文通过回顾乳酸菌在眼表疾病、真菌性角膜炎、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疾病的应用,按乳酸菌株及其相关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比较不同的乳酸菌株治疗眼科疾病的差异,总结了乳酸菌在眼部研究中的体外、体内及临床证据,使用乳酸菌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对眼科疾病的应用展现出显著的创新性和临床意义,拓宽了乳酸菌在眼科的应用范围,为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乳酸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眼科疾病治疗

    人工智能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创新与突破

    高鑫海何升华
    961-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诊断方法在精确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人工智能(AI)技术近年来在医学诊断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医学影像分析和病变识别方面.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能够自动分割和识别影像数据中的病变区域,大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综述了A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提高诊断精度和个性化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推动AI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应用.

    人工智能颈椎病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参与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刘永张海鸿
    968-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受到腰背痛的困扰,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负担.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慢性腰背痛的主要原因,阐明IVDD的致病机制对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Sonic Hedgehog(Shh)通路在IVDD中的研究报道不断出现,Shh信号通路在椎间盘的形成和出生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该通路的表达变化伴随着椎间盘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改变,靶向Shh信号通路可能在IVDD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Shh通路在IVD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试图探索该信号通路与IVDD的各种已知病理之间的可能联系,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探究IVDD的有效治疗方式及预防手段提供参考.

    椎间盘退变SonicHedgehog髓核细胞脊索细胞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

    Hippo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潘蕊张铭
    97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Hippo信号通路可通过参与脑损伤相关的神经再生、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Hippo信号通路在IS中的作用机制及通路间互作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治疗IS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思路.

    Hippo信号通路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李雨凝张乐蒙
    983-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肿瘤免疫治疗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疗效,但耐药性的出现不仅限制了免疫治疗的长期有效性,还可能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因此,如何克服免疫治疗耐药,已成为当前癌症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案和选择,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它们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的独特作用使其在抗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前景.对于癌症治疗中的TAM研究,当前的探索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和挑战.这些研究不仅涉及TAM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作用机制,还涵盖了TAM在TME中与其他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就TAM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癌症

    肠道微生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舒妍妍林旭红
    994-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疾病,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前已有的机制研究不足以满足越来越高发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状.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和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近几年,心血管疾病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改变是促使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对肠道菌群失调进行纠正可能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策略.因此,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肠道微生物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肠道通透性作用机制治疗

    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ALT状态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

    高鹏刘才周朱陇东李俊峰...
    1006-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临床上经常以ALT是否正常等因素将乙型肝炎感染者分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以ALT≥2UNL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阐明其理论学依据,本文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对此进行探讨.[方法]分层随机选取不同ALT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32例,作为干扰血清.经干扰血清干预HSC后,分别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细胞周期,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TGF-β1、Smad3、Smad7、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对ALT≥2UNL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24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无差别性影响.而在ALT异常状态下,特别是ALT≥2UNL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HSC增殖加速,处于G0/G1期的明显减少,而处于S期,G2/M期的明显增多以及TGF-β1、Smad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Smad7 mRNA及蛋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抗病毒治疗前相比抗病毒治疗后,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明显减弱.[结论]本文揭示了在不同ALT状态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的差异性影响,并通过抗病毒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补充说明了以ALT为节点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学理论基础.

    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肝星状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细胞分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雌激素及其受体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杨传梅苏雅妃沈潞华张虹...
    1017-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R)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S)发病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NIFS患者标本归为NIFS组,30位健康志愿者的样本归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标本,HE染色分别检测各组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ER表达情况,qPCR测定NF-κB、IKK和MASPIN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NF-κB、IKK和MASP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IFS组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NIFS组中ER评分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FS组中平均高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FS组的NF-κB、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IKK)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MASPIN)较对照组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和P<0.05),NIFS组的NF-κB、IKK和MASP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P<0.01),且NIFS组中NF-κB、IKK和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和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ER、NF-κB、IKK和MASP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表明ER阳性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提示雌激素及其受体参与了NIFS的发病机制.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雌激素受体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核因子κB核因子κB抑制因子激酶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合并苗勒管残留临床特点的分析与探讨

    邱珊娇许钰英张军陈德禄...
    1026-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合并苗勒管残留(MDR)患儿资料,并综述既往文献的报告,提高对CAI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的再认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患儿病史回顾,体格检查,染色体、全外显子基因测序、促卵巢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总睾酮、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抑制素B、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17羟孕酮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盆腔彩超、盆腔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并在腹腔镜下发现苗勒管结构.同时总结分析既往文献报道的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合并苗勒管结构类似病例.[结果]该患儿临床表现为女性表型,以原发性闭经来就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升高,盆腔MRI示双侧隐睾,未见子宫附件,染色体核型46,XY,全外显子基因检测:AR基因半合子致病性变异c.2359C>T(p.Arg787*),AMH、AMHR2基因检测无异常.在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时发现发育不良睾丸及发育不良子宫.病理提示睾丸旁存在输卵管样结构.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基因确诊为CAIS并存MDR,且有详实数据的病例共11例.总结发现合并MDR的首诊表现、生化资料、性腺病理与无MDR的CAIS患者类似.[结论]本研究报道的CAIS患儿合并MDR,拓宽了CAIS的临床表现谱,为苗勒管退化的基础研究提供一种非依赖于AMH-AMHR2信号调控的思路.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苗勒管苗勒管残留性发育异常雄激素受体基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4年第45卷总目次

    后插1-后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