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昭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昭通学院学报
昭通学院学报

张毅敏

双月刊

1008-9322

ztsf@chinajournal.net.cn

0870-2163855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环城东路

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乳交融 命运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云南实践

    林超民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取得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民族问题摆在很高的位置,坚持民族平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教育、完善法制、维护统一,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党的领导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熔铸中华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福泉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回顾云南民族形成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云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即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这三大多样性互动磨合、相互依存、良性互动、高度融合的格局,成为云南实践科学发展观、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典范,也是建构中国"多元一体"和谐民族关系的典型.提出云南在长期的民族工作实践中积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做法和经验.列举了中国共产党凝聚各民族团结齐心建设国家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例,如: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村、大理州洱源县郑家村的7个民族一家亲、普洱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等云南故事.提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互促进的四点建议.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实践的三维向度

    李若青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基层实践应基于历史、目标、操作三维向度,需要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中,体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从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中,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针对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实践三维向度

    重要声明

    32页

    论长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功能

    周俊华张锐豪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城的修筑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史.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御线,伴随着历史的演进,长城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展,长城成为一条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带状通道,近代以后长城还演变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长城内外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经历了从分立、竞争到互动、融合.长城带见证了中华各民族凝聚发展而统一的历程,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是中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长城、长城带和长城符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可从三个维度阐释,一是长城内外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加速了各民族政治成熟,催化中国早期王朝国家的构建,确立了长城带的政治秩序,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国家观.二是长城带内外政治、经济、民族等的互动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近代以来长城政治象征符号的凝聚与象征意义的表达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转向"自觉"发展.三个维度既是长城功能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和三个重要节点.通过对长城、长城带和长城象征符号的国家构建功能、族际整合功能、政治文化功能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发挥长城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从中华民族共同体高度把握长城的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

    长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历史叙事与时代升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沧源实践

    孙浩然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沧源世代流传的"司岗里"各民族同源共祖神话,以及折射爱国守边精神的"汉朝子孙"历史叙事,蕴含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沧源各族儿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政治归属中生成,在经济交往中沉淀,在文化认同中凝结,在近代以来抵御外侮中淬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社会主义建设而升华.深入剖析云南沧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爱国守边精神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在新时代实践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沧源爱国守边历史叙事

    以"石榴籽工程"助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云南农大动科院学生二支部参与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为例

    李鸿辉豆腾飞李福仙曹振辉...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根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指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出发,分析当前云南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问题,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术科研的专业水平、增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为目标,探索推进以"石榴籽工程"为路径的支部建设方式,凝练优秀示范经验,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提供新启发.

    民族团结进步高校学生党支部石榴籽工程支部建设

    中国共产党对"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及其内在规律

    商植桐任文慧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阶段,坚持守正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了"两次结合",实现了两次飞跃,让新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准了历史方位、探索出文化自信之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把握"两个结合"的内在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守正创新两个结合内在规律

    红色歌曲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刘喆邢亮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以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任务.红色歌曲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是高校思政课实现以文化人的应有之义,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红色歌曲与思政课内容、形式和过程的相互契合为两者提供了融合发展的空间.红色歌曲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思政课教师要善用红色歌曲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歌曲思政课融合路径

    ChatGPT著作权主体的否定性分析

    郑雯婕佴澎陈翔瑞任增菲...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热点效应引发了我国法学界的派生讨论,目前代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的ChatGPT势头大热,ChatGPT能够代替人类撰写论文、诗歌、新闻报道等,其自主生成的内容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就是在著作权领域中的一大新议题.不少学者提出将其纳入著作权主体的范畴进行规范保护,但ChatGPT始终没有引发技术的革新性变动,也没有构成对法律主体制度的突破与颠覆,生成的内容不属于作品,也不需要赋予其著作权主体地位.

    ChatGPT生成内容著作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