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砖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砖瓦
砖瓦

邹基

月刊

1001-6945

qiangcai@vip.sina.com

029-85221486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6号

砖瓦/Journal Block-Brick-Til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面向砖瓦等墙体材料行业的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权威报道国家有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最新科研成果、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及国内外有关墙体屋面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是广大砖瓦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技术交流、传播信息的园地。本刊聘行业的资深专家作为编委,全国设有通联站25个,通讯员达400多人,所建的“中国墙材信息网站”是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杂志社每年在全行业举加技术交流装备展览会一次,每年参会人数超过800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配式空腔密肋楼盖应用技术研究

    叶文杰李昆霖廖振坤黄家程...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英泰工业中心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学校为例,对装配式空腔密肋楼盖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施工技术和受力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空腔密肋楼盖能够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人性化和灵活性、隔热与隔音性,降低结构重量和工程成本,同时能够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在标准荷载下挠度最大处位于楼盖中部,达到4.72mm,楼盖四周挠度值基本为0;楼盖混凝土应力最大处同样位于楼盖中部,为1.46MPa,未达到混凝土压应力极限值,楼盖较为安全;楼盖地板纵横向挠度变化曲线、混凝土应力变化曲线基本重合,表示楼盖纵横向受力变形状态相似,整体上楼盖受力类型为双向受力,有利于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空腔密肋楼盖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为30kN/m2.

    空腔密肋楼盖施工技术受力变形挠度荷载

    高大空间类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技术

    张吉祥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高大空间类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技术,以某艺术馆为例,该艺术场馆设计建设7个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内设计剪刀式楼梯.施工前对混凝土型号予以调整,在明确施工工序及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核心筒结构施工技术予以优化,确保核心筒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保证核心筒结构施工质量,确保该体育场馆建设如期完工.

    高大空间类建筑核心筒结构后浇筑技术

    复杂环境下基坑变形控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国权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复杂周边环境和软土地质条件下深基坑开挖的大变形问题,以浙江省杭州市某商业园区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土方开挖、地下连续墙和SMW工法3个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以减小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和控制土体的变形,并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围护结构和周边地下结构的变形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采用分区分层对称开挖的施工方式,共划分为3个大区、11个小区;3个基坑边线的围护桩水平位移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并在基坑底部附近达到峰值,在深度14m以下围护桩的水平位移趋近于零;地下通道结构沉降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单调增加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在基坑开挖30d以内为沉降变形增长阶段,而在30d以后为沉降变形稳定阶段,沉降稳定值约为5.35mm,远小于结构沉降控制10mm的限值要求.

    复杂环境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分层开挖

    某体育馆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分析

    刘天龙
    163-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大跨度网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问题,以山东省济南市某高校体育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计算,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钢网架最不利荷载组合为1.0恒荷载+1.4活荷载+0.8双层钢网架风荷载,钢网架最大变形为77mm,最大支座反力为1062kN,最大杆件压力为1590kN,最大杆件拉力为340kN;提出"屋面原位拼装、分条分块吊装拼接、全过程健康监测"的施工方案,并设计和制作了钢柱式提升支架和三角支座式提升支架;位移监测表明,随着安装进度的发展,跨中杆件挠度呈现不断增加并趋于收敛的变化趋势,杆件的位移在24h之后趋于稳定,收敛值为21.5mm,整体处于可控状态.

    体育馆网架结构施工技术正放四角锥网架数值计算受力变形

    强夯作用下饱和粉砂质土地基响应及加固效果研究

    刘玉宏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饱和粉砂质土在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而评估强夯法的加固效果.以甘肃省某加固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获得土体沉降变形、动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等参数的时空变化曲线,分析加固过程中土体的动力压密和排水规律,并评估其在场区中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夯点左右两端的水平位移分布呈对称的指数变化规律;不同夯点位置处的动应力峰值随深度均呈对数衰减的变化趋势;在重锤夯击作用下,饱和粉砂质土的动应力呈现明显的脉冲变化,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冲击阶段和固结阶段;经过强夯后,各个土层的压缩模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且深度越浅,其压缩模量的提升幅度越大,所有土层加固后的压缩模量均达到了不小于20MPa的验收要求,表明采用强夯法对饱和粉砂质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良好.

    地基处理强夯法饱和粉砂质土加固效果现场实测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土建设计类课程体系教学改进初探

    刘阳范成伟赵三青
    17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今土建类设计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学校及学生不够重视,教学资料过于陈旧和教学衔接设置不够合理等三点.在分析问题及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建议以应对相关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应加强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度,充分认识到课程地位和作用;其次,教师应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教学;第三,利用项目式教学等方式改进现今的教学衔接和关联方式,加强应用型教学;最后,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增加认识、练习等方式促进实践教学.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以期改进新工科目标下土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合格乃至卓越的工程技术人员.

    土建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深度教学课程衔接

    "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研究

    周艳春
    173-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基础,在整个建筑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结构的关键性部位,对建筑来说至关重要."基础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难度大、跨度大.以"基础工程"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深入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探索解决思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等方面提出对应措施,提高学生听课兴趣及效率,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助力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

    基础工程现状分析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基于"四创七步"的《建筑施工技术》"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冯娇伟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创七步"理念下的"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素养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中.结合"岗课赛证"及"专创融合"元素,融入任务载体,重塑教学内容.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构建了"四创七步"的课程教学模式,同时创新了教学评价方式,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依据.

    四创七步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教学评价

    《砖瓦》征稿启事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