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桃蛀螟性诱剂的筛选及其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陈万斌杨宸黄晓丹何康来...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的主要玉米穗部害虫,幼虫取食玉米果穗不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而且严重降低玉米品质.为了更好地利用性诱剂监测玉米田桃蛀螟种群动态和有效防控桃蛀螟为害,比较了桃蛀螟性信息素成分顺-10-十六碳烯醛-(Z)-10-hexadecenal,Z-16:Ald]和反-10-十六碳烯醛[(E)-10-hexadecenal,E-16:Ald]在不同配比和不同剂量下的诱蛾效果;利用筛选出的诱集效果最佳的桃蛀螟性诱剂对黄淮海夏玉米田桃蛀螟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 表明,桃蛀螟性信息素成分顺反比Z∶E为1∶9、剂量100 μg的诱芯对桃蛀螟雄蛾的诱蛾效果最好,2017年和2018年的总诱蛾量分别为140头/诱芯和186.3头/诱芯.2018年和2019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不同地点的监测结果发现,黄淮海夏玉米穗期桃蛀螟在8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发生高峰,但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发生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该配方可在生产中用于黄淮海夏玉米田桃蛀螟种群监测,为桃蛀螟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桃蛀螟性信息素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发生动态

    草地贪夜蛾对云南德宏玉米经济损失评估及防治措施调查

    万敏太红坤顾蕊王根权...
    220-226,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快速蔓延为害,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351份玉米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以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为基础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估算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德宏州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农户实际采用的防治措施.结果 表明,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德宏州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399.29万元,其中,玉米产量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66.51万元,农户防治投入增加和政府宣传、培训和防治等费用支出约为1032.78万元.本研究不但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地区作物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例证,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草地贪夜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贪夜蛾玉米农户调查经济损失

    宁夏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

    王喜刚郭成瑾张丽荣胡丽杰...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种类以及生理小种的类型、组成和分布,为宁夏有针对性地选育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1、A2交配型标准菌株和含有11个主效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对2018年-2019年从原州区、泾源县、彭阳县、隆德县、西吉县、盐池县、海原县采集得到的13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表明,宁夏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和生理小种存在多样性,采集地交配型有A1、A2、SF(自育型)3类,分别占被测菌株的30%、63.8%、6.2%;生理小种有8种类型,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发生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44.62%,是宁夏马铃薯主栽区的晚疫病菌优势小种,在各测试地均有分布;次优势小种为3.4.10和1.2.3.5.6.7.8.11,发生频率分别为12.31%和10.77%.宁夏不同种植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组成复杂,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但西吉县、原州区交配型年度间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宁夏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生产中要合理布局已有抗病品种,挖掘培育抗病水平高的新品种,综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交配型生理小种宁夏

    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防控策略初探

    张曼丽曾庆朝周洋姜玉英...
    234-239,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省发生后,迅速扩散,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并制定防控策略,本文对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9月8日全省18个市县草地贪夜蛾幼虫田间发生密度和面积以及成虫灯诱和性诱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省主要为害的作物为玉米、莪术、高粱和甜高粱,以玉米为主.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季节在玉米田发生密度大小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幼虫周发生面积大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根据性诱和灯诱的诱蛾高峰,初步判断在2月份有草地贪夜蛾成虫从泰国、老挝和越南迁入海南.4月中旬后蛾量迅速下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预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在4月中旬后迁出海南.针对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制定出了以冬春西南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的分时、分区、分重点的监测防控策略.

    海南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防控策略

    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主要害虫及天敌昆虫发生动态

    杨雪琳乔折艳朱高锋贾煜婕...
    240-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苹果和桃的重要产区.本研究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黄色粘虫板调查烟台地区果园中主要害虫和其他常见害虫及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和桃园中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小绿叶蝉在两个果园中的年发生总量存在一定差异,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年诱捕量为545.8头/诱捕器,显著高于桃园年诱捕量291.4头/诱捕器;苹果园小绿叶蝉年诱捕量为94头/黄板,显著低于桃园年诱捕量220头/黄板;两种果园中梨小食心虫年发生总量无显著差异.苹小卷叶蛾整体发生量不大.两个果园中主要天敌昆虫发生量差异较大,桃园中黑带食蚜蝇和中华通草蛉年诱捕量分别为36.4头/黄板和41.2头/黄板,均显著高于苹果园年诱捕量2头/黄板和4头/黄板.通过调查两种果园主要害虫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为果园害虫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苹果园桃园害虫天敌昆虫发生动态

    两种亚菊属植物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活性研究

    安越逯靖王存存侯志波...
    246-250,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油醇、樟脑、马鞭草烯醇、冰片和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的活性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熏蒸、触杀和驱避等测试方法评价两种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 表明,川甘亚菊挥发油、灌木亚菊挥发油和1,8-桉叶油醇均具有一定的熏蒸活性(LC50分别为94.60、81.17 mg/L和18.42 mg/L)和触杀活性(LD50分别为216.93、100.50 μg/头和52.69 μg/头).同时,在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和15.73 nL/cm2)时,分别处理2h和4h后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以及桃金娘烯醇对赤拟谷盗幼虫均表现出较明显的驱避活性,冰片驱避活性接近于阳性对照避蚊胺.因此,川甘亚菊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幼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川甘亚菊灌木亚菊1,8-桉叶油醇冰片赤拟谷盗杀虫活性驱避活性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张红梅王燕尹艳琼刘莹...
    251-25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2019年采用马来氏网监测昆明晋宁区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两者发生趋势基本一致,半闭弯尾姬蜂与小菜蛾具有跟随现象.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全年有1~2个发生高峰期,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出现峰值滞后小菜蛾成虫峰值20~32 d.2016年-2019年半闭弯尾姬蜂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12日-8月30日、7月2日-8月21日、6月30日-8月31日、5月20日-6月10日,夏秋季寄生率明显高于冬春季,7月15日-10月30日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在42.00%~87.21%,春季至夏初田间半闭弯尾姬蜂数量和寄生率较低,夏秋季是人工田间释放半闭弯尾姬蜂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为半闭弯尾姬蜂田间保护应用提供依据.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

    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病毒种类鉴定及分析

    陈新亮房伯平王章英姚祝芳...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引起国家种质广州甘薯资源圃中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及优势种,为甘薯种质安全保存提供支持,2017年从甘薯资源圃中未脱毒更新的盆栽苗和大田苗中采集155份具有不同病毒病症状的甘薯资源样品,利用PCR和RT-PCR检测技术对这些样品进行了17种病毒的分子检测.155份样品均有病毒检出,包括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甘薯褪绿斑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fleck virus (SPCFV)、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weet potato caulimo-like virus(SPCV)、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甘薯脉花叶病毒Sweet potato vein mosaic virus (SPVMV)、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和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SPLCV)等9种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是SPCFV,为98.1%,最低的是SPCV,为0.6%;RNA病毒检出率为99.4%,DNA病毒检出率为94.2%.154份样品为病毒复合侵染,占总样品数的99.4%;其中4~6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70.7%,有4份样品最多检测出8种病毒(2.6%).在所有复合侵染类型中,同时含有SPFMV和SPCSV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率占54.2%.研究结果表明,甘薯种质资源经过多年茎蔓和种薯繁育,病毒感染率高,病毒种类多,以复合侵染为主,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资源品种对病毒的耐受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甘薯种质资源病毒病复合侵染

    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的田间寄生作用调查

    谢丽玲何瞻龙秀珍高旭渊...
    26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Nix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两种卵寄生蜂.两种寄生蜂存在竞争关系,但对草地贪夜蛾卵具有良好的自然寄生效果,2019年、2020年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80.43%和91.49%,卵粒总寄生率分别为63.80%和71.35%.两种寄生蜂对卵块的共同寄生的效率高于各自单独寄生的效率.夜蛾黑卵蜂的寄生效率高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效率.两种寄生蜂具有防控草地贪夜蛾的潜力和价值.

    草地贪夜蛾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生物防治广西

    2020年北京房山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动态监测

    王慧张玮张秋杰吴林娜...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葡萄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2020年,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北京市房山区3个酿酒葡萄酒庄中4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生情况,并记录了实时温湿度、降雨数据和用药时间,还分析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相对湿度和用药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感病性的差异.结果 表明:房山3个酿酒葡萄酒庄在2020年5月29日初次观察到霜霉病病叶,6月-8月病叶率增长缓慢,8月份以后,病叶率大幅增加,霜霉病严重.6月-8月期间,有多次降雨和相对湿度大于90%的持续时间达到了病原菌侵入和产孢的条件,但降雨后及时用药减缓了葡萄霜霉病的发展,3个酿酒葡萄酒庄的霜霉病病叶率均低于2.86%.4个品种最终的平均病叶率调查结果表明'赤霞珠'(病叶率83.19%)和'梅鹿辄'(63.77%)对霜霉病的感病性要高于'霞多丽'(40.86%)和'马瑟兰,(39.71%).本次调查明确了房山3个酿酒葡萄酒庄的霜霉病发生初始时间和病害发展,分析了4个酿酒葡萄品种在不同气象和用药条件下造成霜霉病病叶率差异的可能原因,为今后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和管理提供借鉴.

    葡萄霜霉病病害流行感病性病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