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染隐蔽性害虫玉米象的稻谷、糙米和大米微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刘秭一王殿轩马雪李梦...
    97-10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中隐蔽性害虫早检早治可更好地避免粮食损失,明确粮堆中因害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稻米中隐蔽性害虫感染度的关系有助于隐蔽害虫快速检测.本研究分别以内含玉米象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和粒内成虫的稻谷、糙米和大米按0、5、10头/kg和20头/kg密度混于无虫稻谷、糙米和大米中检测其中二氧化碳浓度.24 h时,无虫粮二氧化碳浓度仅为0.04%,含5、10头/kg和20头/kg卵和1龄幼虫的稻谷、糙米和大米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42%~0.055%;含2龄幼虫相应密度稻谷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127%、0.246%和0.425%,糙米中为0.145%、0.234%和0.483%,大米中为0.134%、0.246%和0.438%;含3龄幼虫相应密度稻谷中二氧化碳浓度为 0.292%、0.425%和 0.677%,糙米中为 0.303%、0.482%和 0.670%,大米中为 0.292%、0.463%和 0.668%;含蛹相应密度稻谷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95%、0.237%和0.381%,糙米中为0.082%、0.223%、0.430%,大米中为0.096%、0.235%和0.385%;含羽化成虫相应密度下稻谷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125%、0.215%、0.494%,糙米中为0.151%、0.235%、0.557%,大米中为0.131%、0.221%、0.503%.结果表明,稻谷、糙米和大米感染隐蔽虫态的玉米象24 h,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在0.15%以下为轻度感染(除蛹期外,此时玉米象多处于卵、1龄幼虫以及密度5头/kg及以下的2龄幼虫,为害虫发生初期或低密度感染状态),浓度为0.2%~0.4%时为中度感染(此时玉米象多处于2龄幼虫期,虫口密度10头/kg左右),浓度达0.55%以上时为严重感染(此时玉米象多处于3龄幼虫期,虫口密度20头/kg左右).中度和严重感染时可在12 h检测到其显著变化.比较结果显示,糙米最容易被隐蔽的玉米象取食并产生较多气体,其次为大米和稻谷.

    稻谷糙米大米玉米象隐蔽虫态二氧化碳浓度

    益蝽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田旭李金梦史彩华汪汉成...
    106-11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体视镜对益蝽Picromerus lewis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益蝽卵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卵块呈长方形,卵壳表面具金属光泽,呈金黄色,假卵盖圆形,破卵器三角状,在假卵盖的外域成一环.1~2龄若虫暗红色,无翅芽;3龄若虫黑色,4龄若虫浅褐色;5龄若虫淡土黄色,翅芽黑褐色.成虫体黑褐色,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褐色;足黑色,多细毛.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似卵圆形;雌成虫腹下第3~6节中央有4个黑斑,初呈小黑点,渐大至宝塔状大黑斑,雄成虫腹下第3~6节中央有4个黑斑,初呈小三角,渐大至摇铃状大黑斑.

    益蝽若虫成虫形态特征

    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协同增效作用

    王芹芹冯靖文刘迪张国彦...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植物源松油醇和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菌活性,室内筛选了对花生白绢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最佳混配比(质量比),并采用共毒系数法和盆栽法评价了二者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松油醇与d-柠檬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较强,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49.23 μg/mL和60.87 µg/mL.且在500 μg/mL和1 000 μg/mL浓度下,松油醇处理15 d和30 d可完全抑制花生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以及菌核再萌发.而相同条件下d-柠檬烯对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菌核萌发无影响.在特定浓度下,松油醇与d-柠檬烯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均能提高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松油醇和d-柠檬烯以1∶4和1∶2复配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47.87和216.57.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松油醇和d-柠檬烯以1∶4和1∶2复配的防效均高于单剂.综上,松油醇和D-柠檬烯复配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进行开发利用.

    松油醇d-柠檬烯花生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广东省雷州市捕获鼠的物种鉴定及抗性水平评估

    孙婷姚丹丹乔妍婷闫浩杰...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凝血灭鼠剂在广东已使用40多年,评估不同鼠类种群的抗药性对于科学合理使用抗凝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基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complex subunit 1,Vkorc 1)上的错义突变可以导致鼠类对抗凝剂的抗性.本研究首先根据鼠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ydase subunit Ⅰ,CO Ⅰ)基因对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捕获的91只鼠进行物种鉴定,然后根据不同鼠类种群内的Vkorc1错义突变频率,评估当地种群对抗凝剂是否产生抗性.结果表明,COⅠ基因支持形态分类的结果,捕获的鼠种包括黑缘齿鼠Rattus andamanensis、黄毛鼠R.losea、黄胸鼠R.tanezumi和褐家鼠R.norvegicus.Vkorc1多态性分析显示,22只黑缘齿鼠中检测到1种沉默突变Ala18Ala,52只黄胸鼠中检测到2种沉默突变Ala18Ala和Ala41Ala,16只褐家鼠中检测到2种沉默突变His68His和Ile82Ile.目前乌石镇的鼠类种群没有产生与抗性相关的Vkorc1错义突变,表明当地种群对抗凝血剂的抗性水平较低,第一代抗凝剂仍可用于当地鼠害防治.

    鼠属Vkorc1多态性DNA条形码抗药性

    4种微生物杀虫剂对点尾尺蛾幼虫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王姝婕刘子业孙斌卢小军...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用于防治点尾尺蛾Ourapteryx nigrociliaris的微生物杀虫剂,发展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等药用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苏云金芽胞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对点尾尺蛾幼虫的致死效应,并使用时间一剂量一死亡率(TDM)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TDM模型均通过Hosmer-Lemo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4种微生物杀虫剂处理10 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达到79.31%、86.21%、93.10%和 72.41%,半致死浓度 LC50分别为 1.81×106 PIB/mL、2.71 × 103 IU/mL、9.40 ×106 孢子/mL以及9.86×106孢子/mL.综合考虑药剂致死率和致死速度,球孢白僵菌、苏云金芽胞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优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更具应用潜力.本研究为点尾尺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点尾尺蛾粗榧微生物杀虫剂时间一剂量一死亡率模型毒力测定

    东革阿里提取物对红火蚁工蚁的生物活性研究

    梁彪冯伟明王冰邵雪花...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东革阿里Eurycoma longifolia提取物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水试管喂毒法测定了其主要成分苦木苦味素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和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喂毒后1~10 d,苦木苦味素化合物ep6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20 mg/L浓度下处理10 d后的死亡率为77.78%.ep6对红火蚁工蚁的聚集率、抓附率、行走率、爬杆率和食物识别率有显著抑制活性,但对红火蚁食物消耗率基本没有显著影响.20 mg/L浓度下处理10 d的聚集率、抓附率、爬杆率、行走率、食物识别率和食物消耗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 73.86、50.27、44.99、27.78、6.67和10.81百分点.苦木苦味素化合物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良好的毒杀和抑制行为活性.

    红火蚁东革阿里苦木苦味素毒杀活性防治

    玉米挥发物及其复配剂对绿盲蝽引诱作用

    王怡申梦香张建民万鹏...
    144-15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具有引诱作用的气味挥发物,探索和开发针对绿盲蝽的绿色高效防治技术,本文通过电生理、行为学及田间试验等手段,对绿盲蝽的寄主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并对选择反应率最高的寄主挥发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6种主要供试寄主中,绿盲蝽雌雄成虫对玉米的选择反应率最高,分别为37.7%和33.5%,且雌成虫对寄主的选择反应强于雄成虫.在玉米主要挥发物中,绿盲蝽雌成虫对3%2-乙基己醇和1%苯乙烯电生理、行为学反应较强,选择反应率最高分别为75%和76.9%.进一步对2种挥发物不同组合的室内与田间引诱效果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苯乙烯和3%2-乙基己醇最佳复配比为1∶9,在田间诱捕试验中该复配剂14 d内平均每板引诱到24.8头绿盲蝽成虫,较对照组(黄板)诱集效果提高了 71%.综上,本文明确了苯乙烯和2-乙基己醇是绿盲蝽趋向玉米的关键气味化合物,对该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绿盲蝽的引诱剂配方,为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方法.

    绿盲蝽2一乙基己醇苯乙烯引诱剂

    配施硅肥对稻飞虱取食量、田间种群数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黄所生吴碧球程学江庞兴东...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增施硅肥在水稻田稻飞虱绿色防控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室内蜜露测定、田间盆拍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在广西代表性土壤条件下增施硅肥对稻飞虱蜜露量、田间种群数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在施硅量为15 kg/hm2和45 kg/hm2水稻上的平均蜜露量均显著低于不施硅对照.在水稻分蘖期,与不施硅对照相比,15 kg/hm2施硅处理下两个试验点稻飞虱发生量均显著减少;45 kg/hm2施硅处理下宾阳试验点的稻飞虱发生量显著减少,而合浦试验点在水稻分蘖盛期稻飞虱发生量虽未显著减少,但水稻分蘖后期稻飞虱发生量极显著低于不施硅对照,减少了 51.03%.在水稻灌浆期,与不施硅对照相比,宾阳试验点15 kg/hm2和45 kg/hm2施硅处理稻飞虱的发生量均极显著减少,而合浦试验点稻飞虱发生量没有显著变化.15 kg/hm2和45 kg/hm2施硅处理的稻谷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不施硅对照,产量比不施硅对照提高1.88%~9.05%.增施硅肥可明显降低水稻田稻飞虱的取食量和田间种群发生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稻谷产量,因此,水稻增施硅肥有助于广西稻飞虱的绿色防控.

    硅肥稻飞虱取食量种群动态绿色防控

    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种内及种间斗争行为差异研究

    马文玲杨灯海范恒喆盛成旺...
    15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之间存在复杂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关系,竞争中的获胜方可以占有食物、配偶等资源,其中,斗争行为是昆虫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我国玉米上的重大入侵性害虫,其入侵过程伴随着与本地害虫的竞争,草地贪夜蛾与本地害虫的种内及种间竞争能力差异是其能否成功入侵、定殖甚至取代本地种群的关键.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玉米上重要的本地害虫,本文分别对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和东方黏虫幼虫的种内及种间斗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在种内斗争行为中,不同龄期东方黏虫幼虫均表现出较高频次的攻击行为,以头部接触行为发生最为频繁;而草地贪夜蛾仅高龄幼虫对低龄幼虫表现出显著攻击性,如在6龄vs 4龄中,头部接触频次为(0.318±0.073)次/min、猛击频次为(0.313±0.059)次/min.在种间斗争行为中,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均对东方黏虫表现出显著高频次且具有杀伤力的攻击行为,如在4龄vs 4龄、5龄vs5龄、6龄vs 6 龄、4 龄 vs 6 龄和 6 龄vs4 龄中,猛击频次分别为(0.337±0.052)次/min、(0.695±0.127)次/min、(0.546±0.051)次/min、(0.362±0.043)次/min和(1.026±0.172)次/min;而东方黏虫仅4龄幼虫对同龄期草地贪夜蛾表现出显著攻击性,其他龄期幼虫的攻击和防御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阐明鳞翅目害虫幼虫的斗争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阐明害虫的种内及种间互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草地贪夜蛾东方黏虫斗争行为害虫互作种内竞争种间竞争

    异色瓢虫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能

    吴钰薇郑林浩高鹏朱立贺...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潜能,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异色瓢虫对上述2种鳞翅目害虫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在网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对2种害虫低龄幼虫的防控效果.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这2种害虫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其中雌成虫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1.120和0.987,控害效能(a/Th)分别为134.514头和154.408头,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120.124头和156.437头;雄成虫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1.071和0.830,控害效能(a/Th)分别为116.262头和124.568头,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108.540头和150.039头.网室试验结果表明,2∶300、4∶300和8∶300的益害比下异色瓢虫均能有效控制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数量,释放后8 d防效分别在65%、80%和95%以上.综上所述,异色瓢虫具备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有效控害的潜力,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异色瓢虫防控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提供理论依据.

    异色瓢虫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捕食功能反应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