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

彩万志

双月刊

0577-7518

zbxb@cau.edu.cn

010-62732528

100193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植物保护学报/Journal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2年,1986年挂靠在中国农业大学。它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展学术交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办刊宗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重视编辑出版方面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实施,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并注意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刊登了大量植物保护学科各方面,包括农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农药等,信笺应用或与应用联系较紧密的未曾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及研究简报等。为传播科技信息、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的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草原马铃薯鳃金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其与微地形的关系

    陈毅君腾达范毅加马力丁·吾拉扎汗...
    1179-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新疆草原的重要害虫马铃薯鳃金龟Amphimallon solstitiale(L.)在不同微地形的分布特征,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在伊犁草原不同微地形区域进行取样,统计其中的马铃薯鳃金龟幼虫数量,利用9种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C、丛生系数I、扩散型指数Iδ、负二项分布K值、久野指数CA、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m*/m、Lα指标和Z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Iwao 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分析幼虫的空间分布类型,通过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并利用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和Kuno序贯抽样模型提出抽样调查技术.结果显示:马铃薯鳃金龟幼虫的平均虫口密度随着伊犁草原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且9种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模型均表明马铃薯鳃金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微地形对聚集度指标表征的聚集程度和Iwao m*-m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存在影响,其中C、I、m*、Lα和Z显示马铃薯鳃金龟幼虫聚集程度均随地势的升高而逐渐降低,K、CA、m*/m和Iδ显示幼虫聚集程度均随地势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位于平地和坡麓的马铃薯鳃金龟幼虫经Iwao m*-m回归模型拟合呈均匀分布.由λ值可知马铃薯鳃金龟幼虫在4种微地形的聚集行为均由外部因素导致.基于马铃薯鳃金龟幼虫数量建立了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和Kuno序贯抽样模型并得到理论抽样数和临界累计虫量,当允许误差为0.2时,平均虫口密度为6头/0.09 m2的理论抽样数为49个样方;在允许误差为0.2时调查40个样方,临界累计虫量为33.22头.表明马铃薯鳃金龟幼虫在伊犁草原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微地形会影响其发生密度,但并不影响其空间分布类型.

    马铃薯鳃金龟草原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聚集分布地势

    不同类型草原围栏封育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曹梓渝张海翔熊昌宇崔艺凡...
    1189-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草原围栏封育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于2023年春、夏、秋3个季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温性荒漠草原、荒漠-温性草原过渡带和温性草原围栏封育区内外,采用陷阱诱捕法对植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进行系统监测,并分析2类昆虫在围封区内外的多样性差异,结合植被群落特征与昆虫群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类草原中,2023年共采集到1309头植食性昆虫和2390头捕食性昆虫,分别隶属于49种和30种,总计3699头.温性荒漠草原围栏封育区内部的昆虫物种数、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外部;而荒漠-温性草原过渡带和温性草原围栏封育区内部的昆虫多样性指数则高于外部,但其优势度指数低于外部.同时,3类草原不同季节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在围栏封育区内外部的发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植食性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与植被高度呈负相关,而个体数则与植被频度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亦与植物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围栏封育区内部,随着捕食性昆虫个体数增加,植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量也随之上升,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荒漠-温性草原过渡带和温性草原实施围栏封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多样性,从而降低某些害虫暴发成灾的风险.

    天然草原围栏封育昆虫多样性植被相关性分析

    祁连山北麓天然草原主要蝗虫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分析

    钱秀娟曹宁王兴铎刘长仲...
    1203-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祁连山北麓天然草原主要蝗虫种类以科学防治蝗虫,采集当地优势种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常见种东方雏蝗Chorthippus intermedi-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宁夏束颈蝗Sphingonotus ningsianus以及稀有种黄胫异痂蝗Bryodemella holdereri、祁连山短鼻蝗Filchnerella qilianshanensis、肃南短鼻蝗Filchnerella sunanen-sis、北方雏蝗Chorthippus hammarstroemi共9种蝗虫,于室内进行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及其结构特征描述,并选取7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对基于其他外部形态特征不易区分的种类进行种间分类.结果显示:供试9种蝗虫雄性外生殖器差异在于阳具基背片形状、侧板边缘凹凸程度、后突形状等,可用于以上种类鉴定.雄性外生殖器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00的成分因子有2个,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锚状突外侧间距、两锚状突间距、锚状突内侧间距和后突外侧间距,第2主成分主要为阳具基背片桥宽,二者总贡献率为88.14%.表明利用雄性外生殖器的主要特征锚状突、后突、冠突、桥宽的相对位置,可以准确区分祁连山北麓天然草地供试的9种蝗虫.

    天然草原肃南县蝗虫雄性外生殖器主成分分析

    意大利蝗雌成虫对植物的取食特性

    康文静李金星任金龙赵莉...
    121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自然条件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雌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食性及其取食策略,于2021年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为调查区,利用嗉囊显微分析技术观察其取食选择性,明确其不同发育阶段食性差异,并利用功能生态位分析揭示其取食策略.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意大利蝗雌成虫可取食8科21种植物,其中在其卵巢发育阶段I~II级取食的植物种类最少,为11种;III、IV、V级时取食种类逐渐增加,其取食的植物种类分别为13、17和18种.意大利蝗雌成虫主动取食的植物种类在卵巢发育阶段III级时最多,为8种,之后随卵巢发育阶段等级的提升而减少,IV级和V级时分别为7种和6种.意大利蝗雌成虫多取食双子叶植物的菊科和藜科植物,其中对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新疆绢蒿Sarcozygium kaschgaricum和木地肤Bassia prostrata取食较多.意大利蝗雌成虫对C、N和P的取食量均在卵巢发育IV级时其最高;且其对植物的选择指数与植物的P含量、C:P和N:P含量比呈显著相关性.表明意大利蝗雌成虫对植物的选择受植物P含量影响,植物的C、N含量不直接影响雌成虫对植物的选择,而植物P含量会间接影响其对植物C、N含量摄入.

    新疆意大利蝗卵巢发育食性植物化学计量特征

    青海省门源草原毛虫取食特性及其防控经济阈值

    房文娇李霜王思宇成利...
    1218-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青海省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sis的取食特性及其防控经济阈值,在室内条件下观察门源草原毛虫对8种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其取食能力;并按照不同虫口密度进行室外笼罩试验,测定不同虫口密度下门源草原毛虫造成的牧草产量损失以及不同生物药剂对门源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并根据当年牧草价格、产量水平及防治费用等计算门源草原毛虫的经济阈值.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植物中,门源草原毛虫较喜食针茅Stipa capillat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相对取食频数分别为0.33和0.26;4龄幼虫日取食量最高,为40.67 mg/d,5龄幼虫对针茅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均最高,分别为6.61%和93.94%.将门源草原毛虫虫口密度x与牧草产量损失率y进行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线性函数y=0.051x+0.083(R2=0.940)的拟合最好.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施药10 d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混合施用对门源草原毛虫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8.92%;其次为金龟子绿僵菌单独施用,防治效果达97.33%.仅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Ps3防治门源草原毛虫时的经济阈值为49.35~57.00头/m2,仅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时的经济阈值为45.43头/m2,仅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草原毛虫时经济阈值为54.25头/m2,金龟子绿僵菌与球孢白僵菌混合施用防治时的经济阈值为90.92头/m2.门源草原毛虫3龄幼虫取食量最小,根据使用药剂造成防治成本及防治效果产生差异性,建议在门源草原毛虫3龄前使用金龟子绿僵菌进行田间防治.

    门源草原毛虫取食能力产量损失防治效果经济阈值

    冷蒿粗提物协同金龟子绿僵菌对亚洲小车蝗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霜畅笑王敏杨蕾...
    1226-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冷蒿Artemisia frigida粗提物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的协同防治效果,用不同浓度的冷蒿粗提物和金龟子绿僵菌复配饲喂亚洲小车蝗4龄蝗蝻后进行毒力测定,并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两者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0%冷蒿粗提物与108个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后亚洲小车蝗的死亡率最高,为82.5%,显著高于其余复配处理、单独使用冷蒿粗提物和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处理后的死亡率;10%和20%的冷蒿粗提物分别与108个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后,亚洲小车蝗4龄蝗蝻的体重增加量、体长增加量、生长速率以及总体表现力均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冷蒿粗提物和单独使用金龟子绿僵菌的效果,其中10%冷蒿粗提物与108个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处理的效果最佳.表明冷蒿粗提物与金龟子绿僵菌复配对抑制亚洲小车蝗存活和生长发育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有开发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蒿属植物杀虫真菌协同防治生物农药蝗虫复配

    九种药剂对沙漠蝗的室内药效评价

    张希圣Allan Mweke冯士骞John Huria Nderitu...
    1234-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针对重大农业跨境迁飞害虫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不同生长阶段的防治药剂,于室内条件下测定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溴氰菊酯4种化学农药,印楝素和天然除虫菊酯2种植物源农药以及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蝗绿僵菌Metarhizium acridum 3种生物农药对沙漠蝗3龄和5龄若虫的致死效果.结果显示: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溴氰菊酯和天然除虫菊酯处理3龄若虫5d后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85.0%,LT50均小于4 d;其中,马拉硫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5龄若虫的室内致死效果显著,10 d后校正死亡率达85.0%以上,溴氰菊酯和天然除虫菊酯对5龄若虫的致死效果相较于3龄若虫显著下降,25 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6.2%和13.8%;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和蝗绿僵菌以及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对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6.7%~15.6%.表明马拉硫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是用于沙漠蝗防治的高效防控药剂,可用于沙漠蝗的应急防控.

    沙漠蝗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室内药效

    干扰VmCarEs-6基因影响苜蓿斑蚜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郝浩阳朱凯辉牙森·沙力涂雄兵...
    1240-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VmCarEs-6基因在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中的作用,于室内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对苜蓿斑蚜的毒力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致死浓度胁迫后苜蓿斑蚜体内Vm-CarEs-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星状阳离子聚合物(star polycation,SPc)纳米材料作为载体将ds-VmCarEs-6导入到苜蓿斑蚜体内,测定干扰效率和苜蓿斑蚜的存活率,并测定干扰VmCarEs-6基因后高效氯氰菊酯对苜蓿斑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随着高效氯氟氰菊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对苜蓿斑蚜的致死效果越显著;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苜蓿斑蚜的致死浓度LC10、LC50和LC70分别为2.550、5.617和7.761 mg/L;LC10、LC50和LC70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48 h后,苜蓿斑蚜体内VmCarEs-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增加,dsVmCarEs-6的干扰效果越显著,dsVmCarEs-6处理48 h后,苜蓿斑蚜体内VmCarEs-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干扰效率为73.30%;ds-VmCarEs-6处理6、12、24、36和48后,苜蓿斑蚜的存活率分别为92.22%、88.89%、86.67%、83.33%和78.89%,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dsVmCarEs-6处理48 h后,不同浓度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的苜蓿斑蚜死亡率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表明苜蓿斑蚜VmCarEs-6基因影响苜蓿斑蚜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苜蓿斑蚜高效氯氟氰菊酯RNA干扰毒力测定纳米材料

    祁连山中段狼毒入侵退化草甸群落格局及环境解释

    刘咏梅董幸枝李潇雨朱志梅...
    1248-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入侵退化草甸的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青海省祁连县选取典型研究区,综合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分类方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区域尺度上分析狼毒型退化草甸群落的分类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草甸群落中共调查到18科30属37种植物,其中早熟禾Poa annua、狼毒、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等为优势种,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异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diversifolia、肉果草Lan-cea tibetica、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和披针叶野决明Thermopsis lanceolata等为主要伴生种.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群落划分成6种群落,分别是早熟禾+高山嵩草+披针叶野决明+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群落、狼毒+早熟禾+委陵菜+披针叶野决明群落、狼毒+早熟禾+麻花艽+花苜蓿群落、早熟禾+狼毒+草玉梅+花苜蓿群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蒲公英+鹅绒委陵菜Argentina anserina群落、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早熟禾+车前Plantago asiatica+鹅绒委陵菜群落.其中,狼毒入侵群落中毒杂草类植物占比明显高于原生草甸群落,莎草科植物不具有生长优势,入侵群落中狼毒平均盖度随着入侵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土壤、地形、气候因子以及综合环境因子的DCA和CCA排序结果显示,影响狼毒入侵草甸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其次为年均温和经度,表明研究区内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受水分、热量和空间因子共同影响.

    双向指示种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因素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