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孙国军

月刊

1673-2596

cfxbs@163.com

0476-2205717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学院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赤峰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刊号为ISSN1673-2596(国际标准刊号);CN15-1341/C(国内统一刊号)。现任主编孙国军教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出版法规为准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推动学术进步,优化学术生态为己任。学报注重学术性、思想性、高校性、前瞻性,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促进学院专业学科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辟有“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艺术研究”等特色栏目与固定栏目。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在2008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精品学报评选活动”中,《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 “优秀学报”称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创刊。 2003年,赤峰学院成立,原《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更名后的《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致力于“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建设,依托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培育学报特色,打造期刊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维动画在泰山皮影戏传承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付雪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山皮影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现代社会中,泰山皮影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观众的文化需求与传统皮影戏呈现形式之间存在隔阂.如何保持泰山皮影戏原有魅力,又能让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文化传承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借用二维动画技术传承发展泰山皮影戏,以达到吸引年轻观众和传播泰山皮影戏的目的,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传承

    元宝山细纹刻纸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

    刘晓男孙国军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纹刻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赤峰市元宝山细纹刻纸承袭古典刻纸艺术,融入现当代艺术元素,用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与质朴和精致并重的图像造型,呈现出对自然、生活和价值观的美好追求.本文介绍了元宝山细纹刻纸的发展概况,从作品设计元素及色彩构图方面与乐清刻纸、蔚县剪纸进行比对,分析该刻纸流派的艺术特征,阐明该遗产的价值.最后提出未来要严守作品质量,探索技艺发展,重视产业化与市场推广,以促进元宝山细纹刻纸持续发展.

    剪纸细纹刻纸艺术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中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自我调节与评价研究

    张会林雪玲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与面授课堂一致,在线教学时教师也会基于自我调节意识与能力结合教学经验、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调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教师线下教学经验在线上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线教学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调节具有整体性.因此应重视教学管理保障、学生反馈和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在线上教学常态化的背景下实现在线教学优化.

    在线教学国际中文教学教学能力教学评价

    高校英语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探析

    苏昕韩晶晶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必要工具,因此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符合"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理念,是促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深化语言学习的文化内涵、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方法融入及评价方式融入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全面考查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全球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支持.

    高校英语中华优秀文化文化自信

    大学外语教学法述评

    刘鹏伟阮国艳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际交流与竞争的日益加剧,外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成为各行各业所需的关键技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已发生深刻变革,转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模式,同时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大学外语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策略研究

    张晓雪李用俊苏心悦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教育部面向高校开展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度剖析,将微观经济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阐述在"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创新改革,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MOOC平台,突出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价值,构建多元考评体系激励学生投身于课程学习.

    微观经济学"新文科"课程思政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赵艳峰邵莹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爱国主义理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征程下,加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网络平台可以成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时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时代网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

    穆禹汗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在专业领域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更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备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代化人才.本文将从实际出发,聚焦于新时期职业院校"党建+课程思政"的双融合双促进育人模式,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职业院校党建工作思政教育

    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张秀芬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师素质与能力是新时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强国的需要,是新时代加强初中思政课教育教学,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的需要.当前,初中思政课教师存在着铸魂育人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储备欠缺、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育人者先育己,铸魂者先铸己魂.强化铸魂育人意识、夯实理论功底、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是提升初中思政课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举措.

    初中思政课教师素质与能力问题与对策

    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与创新

    康英华孙志永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肩负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研究背景,以外语教育为例,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外语教学的建设目标,探讨外语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教学任务和路径,提出外语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总体思路和相关策略,旨在提升外语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和途径,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重任.

    外语教师策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