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
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
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

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社

月刊

1672-5085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一亩园110号北楼318室

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肿瘤与时间节律关系的研究

    姜鹤窦烨宋育泽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抗肿瘤药物的药物动力学也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基于肿瘤与时间存在节律性,我们介绍了中医对肿瘤时辰治疗和化疗的研究,希望为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肿瘤时间节律中医时辰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白介素-6检测的研究

    陈捷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M)血清瘦素和白介素-6水平,为进一步阐明DM的病理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30mg/d的单纯DM组(34例),30~300mg/d的早期DN组(30例),>300mg/d的临床DN组(2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瘦素和白介素-6水平,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DM组血清瘦素(7.9±3.1)ug/L、IL-6(10.2±4.7)n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分别为(4.3±2.6)mg/L、(6.6±1.9)ng/L,(p<0.05)];早期DN、临床DN组的血清瘦素、IL-6均较DM组、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临床DN组又较早期DN组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DN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与尿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r=0.75和r=0.6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IL-6水平升高,并与病程相关.

    2型糖尿病瘦素白介素-6

    韦贵康教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廖康兴王明杰何邦广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韦贵康教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和调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治疗上融合中、西医两法两用,既突出了中医的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中医手法治疗为主,同时辅以中药内治法,在临床上得到突出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韦贵康

    针刺尸体、活体穴位所发电流的研究

    张大同沈瑾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电化学科学规律角度研究针刺穴位组织的电流变化,证明针刺穴位能够产生具有电位差、电流的电化学效应,其原始效应物质为电子、离子.方法:[1]将12只ICR实验小鼠按其存活及处死后的整个时间过程分为:A组(健康活体),B组(死亡1h),及C组(死亡28h);先将针灸针分别刺入每只经麻醉的ICR实验小鼠左侧的曲池与后三里穴,用数字显示电流仪测量观察2min并记录产生的电流变化,后将该小鼠处死;待该小鼠处死1h、28h后再分别对其右侧的曲池与后三里穴,并用数字显示电流仪测量观察2min并记录产生的电流变化;记录的数据再制表分析.[2]将针灸针分别垂直刺入9名实验志愿者的肩髃、肩髎穴位中,用数字显示电流仪测量观察2min,记录产生的电流变化,数据再制表分析.结果:[1]针刺实验小鼠A组的所发电流在83~1μA区间,并一直呈现由高向低的电流变化,电流发生率为100%,电流的平均差值为35.92μA;B组所发电流在41~1μA区间,并一直呈现由高向低的电流变化,电流发生率为100%,电流平均差值为21.58μA;C组所发电流在148~1μA区间,一直呈现由高向低的电流变化,电流发生率为100%,电流平均差值为68.92μA;[2]不锈钢针灸针刺入人体穴位所测9名志愿者所发电流在-44~67μA区间变化,并一直呈现向以0为轴心的电流减小的趋向变化,电流的发生率为100%,电流平均差值为55μA.结论:针刺穴位能够产生具有电位差、电流的电化学效应,其原始效应物质为电子、离子.

    针刺电针电化学穴位研究针刺效应物质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

    刘国伟王毅
    40-42页

    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断侧向发育型肿瘤锯齿状腺瘤

    男性体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赵青陈俊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男性体像的年龄特点、影响因素和中西方男性体像关注的差异.方法: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体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家庭、同伴、异性、媒体等因素对男性体像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男性体像满意度在各年龄阶段有区别于女性的自身特点.结论:中西方在男性体像态度上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

    体像男性体像综述体像满意度

    罗汉果提取物中罗汉果甜苷的含量测定

    蒋明廉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罗汉果提取物中罗汉果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经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显色,于590nm处对罗汉果提取物中罗汉果甜苷进行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1.04%,RSD=1.46%(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紫外分光光度法罗汉果罗汉果甜苷含量测定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性及防护

    周俊蓉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暴露与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越来越关心的话题.有报告显示:每年有60-80万卫生从业人员被针刺伤或者皮肤受到感染.护士是受到危害的主要群体,而助产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他们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心里危害的环境中.锐器损伤,血液,体液污染和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助产士职业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助产士职业危害防护

    贲门、食管癌术中放置鼻肠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郑吉仁黄党生章育盛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贲门癌、食管癌术中放置鼻肠管,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及最佳实施方法.方法: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N,n=79)和对照组(PN,n=81).EN组采用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第1-8天经鼻肠营养管滴饲能全力500-1000ml/d;PN组采用术前留置胃管,术后仅予静脉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在术后第1天及第8天查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结果:EN组全部病例均完成留置鼻肠管,术后吻合瘘1例,肺部感染2例.PN组吻合瘘2例,肺部感染6例.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3%,7.40%,差异有显著性(P<0.01);EN组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而PN组稍有增高(P>0.05);两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前后对比仅轻微增高(P>0.05);结论:贲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贲门食管癌鼻肠管肠内营养手术

    河蚬糖蛋白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吴立峰吴广印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河蚬糖蛋白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设立空白对照、肝损伤对照和15.0、30.0、60.0mg(kg·d)-1河蚬糖蛋白五组,分别建立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和乙醇肝损伤模型,2周后前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后者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CCl4肝损伤模型:中剂量组的血清ALT及中、高剂量组的血清AST水平均较CCl4对照组降低.乙醇肝损伤模型:低、高剂量组MDA和各剂量组TG含量均明显低于乙醇对照组.结论:河蚬糖蛋白对CCl4和乙醇诱导的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河蚬糖蛋白CCl4乙醇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