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质量控制

    霍瑶
    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围产期胎膜早破100例临床分析

    义兰花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出现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其母婴的影响危害,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发生围产期胎膜早破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总结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早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分娩方式主要以剖宫产为主,产妇的难产率、早产率及母婴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影响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胎膜早破可造成严重危害,围产期胎膜早破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治,保护母婴健康。

    围产期胎膜早破原因防治

    全凭静脉麻醉在甲状腺癌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黄会娥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在甲状腺癌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7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病例,观察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1分钟、切皮时、切皮后30分钟、自主呼吸正常时、拔管后5分钟患者的HR、DBP、SBP。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诱导前,HR、DBP、SBP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麻醉诱导后,患者的H R、D B P、S B P明显降低,与实施麻醉诱导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较为稳定,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率为5.1%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率为15.4%,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能够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在拔管期间非常平稳,有利于使麻醉质量得到提升。

    全凭静脉麻醉甲状腺癌临床疗效安全性

    鼻咽癌常规放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应用研究

    胡娟杨睿常发兴周嵩...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用于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野之间衔接的问题。方法回顾我院在2011年04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的布野使用三维计划系统,在系统中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布野,所有患者放疗过程中均需记录各个区域的照射剂量。结果两组120例鼻咽癌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的靶区剂量的包绕体积超过6000cGy剂量的达到95%以上,符合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但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患者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平均剂量高达8700±360cGy,而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平均剂量为6500±290cGy,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咽喉部剂量超过6500cGy的平均包绕体积只有17.32±3.12%,而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却高达37.83±5.3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需要与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之间的衔接和剂量均匀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粟友良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先补给脑细胞营养及水分的常规治疗,然后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肠道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进行细致周到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因颅脑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损伤营养状况并发症

    抚触对新生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于莉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取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母婴同室收治的新生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按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数相同,均为70例;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办法,其中对照组新生儿均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专业抚触师在新生儿出生后2天就开始对其进行抚触,责任护士记录两组新生儿睡眠、觉醒、哭吵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新生儿在睡眠时间、觉醒时间以及哭吵时间上差异显著,观察组照新生儿在睡眠时间更长,而觉醒时间与哭砂时间却更短,本次实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儿心理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抚触新生儿心理行为

    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探究

    李兴良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良好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和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08年10月-2014年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15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在入院后48h和手术后7d分别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论:研究表明,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来说,营养不良会使并发症增加,给手术治疗带来危险,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的营养状态发生改变,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营养

    护患沟通对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李琦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再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其康复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加强心理治疗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情况,提高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康复效果,减少患者的复发现象。

    护患沟通精神分裂治疗依从性康复

    探讨扩血管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附21例报告)

    张荷英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扩血管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儿科对收治的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在常规及强心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及强心治疗的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祖治疗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治疗为66.67%,观察祖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在常规及强心治疗基础上给于扩血管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患儿生命健康。

    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磺酸酚妥拉明疗效

    阴道镜联合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张燕盛咏梅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阴道镜联合对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阳性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县免费为35-64岁的13000例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从中筛查出2239例宫颈可疑病变进行阴道镜检查,同时根据阴道镜异常图像进行活检378例。结果阴道镜检查结果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7.9%,液基薄层细胞学阳性结果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6%。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以弥补巴氏细胞学检查的疏漏,对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阴道镜TCT组织病理学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