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交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交流
中外交流

周刊

中外交流/Journal Exchan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30个InDel多态性的中国西南地区彝族人群遗传结构研究

    任峥刘玉波张晗王启燕...
    417-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具有丰富的遗传和文化多样性,但由于对现今种群的采样稀少,对贵族种群的法医特征和遗传结构仍然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展示了来自贵州的彝族的152名无关个体的30个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s)数据,我们计算了30个InDel基因座的法医参数,发现该遗传标记系统拥有较高的法医学个人识别的能力,但由于非父排除概率较低,因此只能用作亲子鉴定的补充工具.所研究的彝族人群在遗传上与中国南部的地理相邻的人群紧密相关,但彝族内部仍存在人群亚结构.

    贵州彝族InDel法医学特征人群遗传结构

    新疆高校英语教师职后读博经历与专业身份建构的叙事研究

    梁媛元徐红梅
    419-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一位职后读博的新疆高校英语教师为例,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探讨新疆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身份建构与教师读博经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新疆高校英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叙事

    网络环境下大专生自主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调查分析

    陈晓雪
    42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和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网络已成为获取信息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它所带来的信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大专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网络所带来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对此,通过问卷调查对大专生自主使用网络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情况、意识、形式、途径和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为大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网络环境大专生心理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充分发挥"四个课堂"合力,切实提升思政课学生参与性

    张杏辉
    422-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思政课仍存在一定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参与性较低.而学生是否参与以及参与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政课能否真正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因此,本文立足四个课堂这一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思政教学现状,围绕如何提升学生思政课堂参与性,提出做精第一课堂、做细第二课堂、做实第三课堂、做新第四课堂,力图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切实发挥思政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用.

    四个课堂思政课参与

    中国西南某高校电信学院2015年-2019年因公出国(境)任务分析与思考

    陈淼高霞
    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因公出国境人员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里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任务,确定了将国际化作为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议题.教育国际化就是各国不断探索和追寻本国家、民族教育走向世界一流的一个发展历程,着眼于教育目标和成效的现代性和新进性[1].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因公出国(境)正是派出教师和学生通往国际的重要出口,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大学国际化的发展[2].虽然初突如其来的的新冠疫情公共危机严重扰乱了国际秩序,大大缩减了高校师生出国交流的规模,但也终究无法挡住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中国西南某高校电信学院2015-2019年因公出国(境)任务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更好得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及时抓住随之而来的发展机遇,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国际化顺利发展.

    地区分析变化

    参与式教学活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邓敏
    425-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参与式教学活动融入到对外汉语课堂中,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增强学习趣味性.笔者通过在对外汉语课程中采用丰富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感受,提出了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参与式教学对外汉语湖南师范大学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口译听辨能力——逻辑性重构研究

    杨晓君
    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信息听辨中的一环,英语口译所需的逻辑性重构能力十分重要.然而,在口译教学中,相对于其他口译技能,逻辑性重构能力却鲜少得到重视.本文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析口译过程中的逻辑性重构能力及其培养方式,以期提高口译质量.

    英语口译听辨逻辑重构能力认知心理学培养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路径研究

    贾媛媛
    427-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是新时代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水平整体偏低,责任意识较淡薄,参与意识不足,高校普遍未能提供足够的、有效的生态文明教育.文章从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得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开展途径,即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的养成、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保障机制.以求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路径

    党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对策

    王彤宇
    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教育先育人这一教学理念一直都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由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如何融入党史进行育人,以此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培育人才.

    党史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对策

    乡村青年教师留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A镇乡村青年教师样本的实证

    许敏悦
    429-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义务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青年教师更是乡村义务教育良好发展的中流砥柱.探究影响乡村青年教师留教意愿的因素及揭示其作用机制是稳定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创造乡村教育美好未来的基础.本文在个人与环境匹配的理论上将影响因素分类四个主要方向,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问卷进行改编.基于A镇乡村青年教师有效样本数据,运用偏相关分析证实整体环境、工作收入、职业认同、组织参与是影响乡村青年教师留教意愿的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四个因素对乡村青年教师留教意愿的影响强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整体环境、组织参与、工作收入、职业认同,回归模型反映了四个因素对乡村青年教师留教意愿的作用机制.

    留教意愿乡村青年教师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