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25羟维生素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联研究

    蔡送金戴倩倩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25 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TSMR)方法,使用公开的来自不同样本的、欧洲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的遗传数据,以25(OH)D作为暴露因素,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ADHD作为结局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随机效应)、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WME)法和加权模式(weighted mode,WM)法进行因果推断,利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结果 正向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纳入124个25(OH)D的SNP,IVW法的效应评估结果显示25(OH)D对 ADHD 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681).此外,MR-Egger 法(P=0.1788)、WME 法(P=0.3823)、WM 法(P=0.5538)均未发现 25(OH)D对ADHD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ADHD与 25(OH)D无因果关联(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 25(OH)D与ADHD存在因果关系.

    25羟维生素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可塑性作用的研究

    黄瑜朱程刘家洪黄镇...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可塑性指标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growth factor,BD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影响,并分析疗效与神经可塑性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接受治疗的 2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 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ocial functioning in psychosis patient inventory,SSFPI)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BDNF、IGF-1 含量.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RBANS总分、即刻记忆分、视觉广度分)、社会功能(SSFPI总分、日常生活能力分、动性和交往情况分、社会性活动技能分)及神经可塑性指标(BDNF及IGF-1 差值)均显著改善(P<0.05);②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IGF-1 差值与认知功能中的视觉广度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BDNF和IGF-1 的差值与社会功能的多项指标(SSFPI总分、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的改善也呈正相关(P<0.05);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DNF和IGF-1 的差值可预测SSF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的改善程度,可解释变异的 37.90%~41.70%.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包括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及社会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患者的BDNF、IGF-1 水平升高有关.

    有氧运动慢性精神分裂症神经可塑性认知功能社会功能

    HPV L1壳蛋白及p16蛋白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临床转归中的意义

    罗燕艳代新珍廖燕婷罗小婉...
    12-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L1 壳蛋白及p16 蛋白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临床转归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7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宫颈病变中心就诊的114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且病理确诊为LSIL患者的宫颈组织进行HPV L1、p16 免疫组化分析及随访.结果 114 例LSIL患者累计进展率 21.93%,HPV L1、p16 阳性率分别为 25.44%、39.47%.单独检测中,HPV L1(+)表达者的消退率最高达 68.97%,与进展组、持续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中,HPV L1(+)/p16(+)、HPV L1(+)/p16(-)、HPV L1(-)/p16(+)表达者疾病累计消退率分别为 60.00%、78.57%、43.64%,与累计进展率、持续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发现,单独检测中,HPV L1(+)表达者在第 24 个月时的消退率高于p16(+)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中,HPV L1(-)/p16(+)表达者在第 6、12 个月时的进展率高于其他患者;而HPV L1(+)/p16(-)表达者在第 24 个月时的消退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PV16/18、p16(+)是LSIL进展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 3.242(95%CI:1.261~8.336)、2.714(95%CI:1.055~6.980).结论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型别分析、HPV L1 壳蛋白及p16 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LSIL患者临床转归中有一定临床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LSIL患者进行个体化随访及分流管理.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p16蛋白转归

    髋关节囊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南洋张雪华王玲春朱纯纯...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 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4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髂筋膜阻滞组(F组)和髋关节囊阻滞组(H组),每组 22 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主要指标包括术后 8h、24h、48h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及各观察点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次要指标为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按压次数、病房额外帕瑞昔布钠使用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 组患者术后 8h、24h 下肢肌力恢复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阻滞后 30min及术后 4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F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两组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阻滞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阻滞前(P<0.05).H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舒芬太尼消耗量及按压次数均低于F组(P<0.05),之后各时间点两组的镇痛泵数据及帕瑞昔布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48h 内恶心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筋膜阻滞和髋关节囊阻滞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但髋关节囊阻滞镇痛作用起效更快、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佳,对下肢运动影响更小.

    髋关节置换术腰麻镇痛罗哌卡因髋关节囊阻滞髂筋膜阻滞

    不同危重程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部微生物特征分析

    吴勇潘秀霞秦华刘运军...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危重程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肺部微生物组学的特征,从而为肺炎患儿的精准诊断及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并且为肺部微生态在肺炎患儿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提供新策略和新视野.方法 收集2023年1月至12 月在荆门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 64 例不同危重程度CAP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n=34)和普通肺炎组(n=30).通过BALF的宏基因组测序获得不同危重程度 CAP 患儿肺部的微生物组学信息,对得出的两组样本的菌群生物信息数据进行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物种分类分析及差异性分析.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儿BALF的Chao1 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的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PCoA)显示,两组患儿BALF的微生态菌群组成相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1,P=0.005).经物种分类分析发现,在属水平,重症肺炎组患儿BALF样本中以支原体属为主,其次为链球菌属,第三为嗜血杆菌属,普通肺炎组患儿BALF样本中以链球菌属为主,其次为支原体属,第三为嗜血杆菌属.两组患儿的微生物种群在属水平层面排名前 20 位物种中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是支原体属、链球菌属、红球菌属、奈瑟菌属、普雷沃菌属、棒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物种差异性分析显示,在属水平,有 47 个物种有差异(P<0.05).结论 不同危重程度CAP患儿的肺部微生物菌群丰度、多样性及微生物组结构与组成存在差异性,不同危重程度CAP患儿间优势菌群有所不同,本研究丰富了CAP患儿的肺部微生物组学数据.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测序社区获得性肺炎肺部微生态

    血清胆汁酸谱在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孙皓月许梦洁吴乐灿郑恩典...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胆汁酸谱在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水平变化,并结合肝脏酶学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 58例早期NAFLD患者为早期NAFLD组,同期选取 66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纳入者的基本信息及血液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15 种胆汁酸亚型,并结合肝脏酶学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早期NAFLD组患者的血清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牛磺鹅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含量显著升高,且与疾病相关性较高(SIMCA软件分析VIP>1,p(corr)>0.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CA是早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 2.367(1.511~3.709)、6.481(2.003~20.963)、4.950(1.675~14.631)、2.643(1.335~5.234)(TCA数值经log2 转化),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TCA、TCDCA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早期NAFLD的发生,且诊断评估能力均较高,其曲线下面积均>0.7.结论 早期NAFLD患者胆汁酸谱成分发生变化,其中TCA、TCDCA水平升高,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有望成为早期NAFLD的血清标志物.

    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牛磺胆酸牛磺脱氧胆酸血清胆汁酸谱

    子宫颈癌患者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浓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胡丽丽黄新城李莉王晓娇...
    34-3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浓度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3 年 1 月至2024 年 2 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 53 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子宫颈癌组,同期选取 53 名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纳入者的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水平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差异.结果 子宫颈癌组患者的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53.461,P<0.001);子宫颈癌组患者的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t=9.910,P<0.001).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的血清胎盘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与子宫颈癌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关联性.

    胎盘碱性磷酸酶子宫颈癌临床诊断

    人中性粒细胞多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吴苏龙曾文美郑玥黎毅敏...
    37-4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中性粒细胞多肽(human neutrophil peptides,HNP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住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ARDS患者 80 例,在入住ICU 24h内留取患者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HNPs浓度.根据ARDS患者 28d存亡情况分为存活组(48 例)和死亡组(3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HNPs浓度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等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浆HNPs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优势比.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 HNPs浓度、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NPs 浓度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344,P<0.001);HNPs、APACHE Ⅱ评分是影响ARDS患者 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DS患者的血浆HNPs可用于ARD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早期评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人中性粒细胞多肽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预后

    甲状腺相关血清学指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陈心悦田奕余招焱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经手术治疗的 272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前甲状腺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TSH×TRAb 低表达组患者的BRAF基因V600E突变发生率低于TSH×TRAb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TGAb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小于Tg×TGAb高表达组,颈侧区转移率低于Tg×TGAb高表达组,BRAF基因V600E突变发生率低于Tg×TGAb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Ab/TPOAb低表达组患者的BRAF基因V600E突变发生率低于TGAb/TPOAb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SH×TRAb值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最大(敏感度 61.3%,特异性 71.7%),其次是TGAb/TPOAb值(敏感度 39.2%,特异性 76.1%),最后是Tg×TGAb值(敏感度 60.9%,特异性 53.9%);术前Tg×TGAb值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大小的敏感度为 61.6%,特异性为 64.7%;术前Tg×TGAb值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转移的敏感度为 60.0%,特异性为 73.5%.结论 术前 TSH×TRAb、Tg×TGAb、TGAb/TPOAb值是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V600E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V600E突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术前Tg×TGAb值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大小、颈侧区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及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王楠王国蓉施雯停李清炉...
    46-5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Medline、Embase、Cochrane of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4 年 2 月.由 2 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8.0 对MHD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其余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 篇文献,涉及 5285 例病例,共计 30 项影响因素,归纳为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2个主题.Meta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1.44,95%CI:1.04~2.00)为MHD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因素(P<0.05);血磷(OR=1.75,95%CI:1.02~2.99)为相关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原因复杂,受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其他影响因素仍需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影响因素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