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症医学教师队伍现状对重症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

    鹿中华陈虎杨翔张频捷...
    95-9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安徽省重症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寻找限制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因素,为促进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问卷星在线网络对安徽省 5 所高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教师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科研状况及健康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 学科基本情况:拥有重症医学独立教研室的单位仅占 20.00%.规培基地医院占80.00%,专培医院占 40.00%,培养规培人员较少,仅有 1 家医院每年接收的规培人数>5 人,50.00%单位培养人数 0~2人.学科覆盖重症医学科及众多分散重症监护室.教师教学情况:60.00%的单位每学期课堂教学>100 课时,但 40.00%的重症医学相关课时较少(≤20 课时/学期).重症医学教师教学任务分散,所带课程包括麻醉、内外科、妇产、儿科等.教学方式包含多媒体、讲座及其他形式等,被授课学生以临床专业为主,其次为麻醉.60.00%的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参加重症医学教学活动,而大部分学生(60.00%)对重症医学兴趣度较低.人力资源特点: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总数的48.94%;重症医学教师趋于年轻化、高学历、经验丰富,>30~<40 岁教师占 48.94%,最终学位以硕士为主(67.02%),中级及以上临床职称的教师占 72.34%,讲师及以上教学职称仅占 45.74%,从事重症医学年限>5 年的教师占 71.28%,从事重症医学前在其他专业工作的占 81.91%.科研状况:重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占教师人数的 18.09%,博士研究生导师占教师人数的 4.26%.近 3 年发表教学类文章>3~6 篇的医院占 80.00%;获得教学类课题≤2 项的医院占 80.00%;基础或临床课题中 80.00%的医院≥5 项;校级以上课题中 60.00%的医院≥5 项.健康状况:60.00%的教师认为重症医学所在高校发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仅有 20.00%的教师有自己的亚专科研究方向.80.00%的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6d、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10h,有 20.00%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间达 10~12h;60.00%的教师进行身体锻炼频次<1 次/周,100.00%的教师经常感到疲劳.结论 安徽省高校重症医学专业教师以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年轻化队伍为主,对重症医学专业教学工作充满希望,但重症医学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教研成绩落后于医疗、工作强度大和教师健康状况差等因素,可能会成为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障碍.

    重症医学教师人才培养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可视化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徐云峰钱佳栋陈玉杏彭信贤...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可视化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 2017 级和 2018 级嘉兴学院医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5 年制本科实习生 80 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0 名.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基于二维影像图片或解剖图谱的传统临床教学方法,试验组实习生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 3D 可视化临床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自我评价.结果 试验组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实习生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 3D 可视化教学通过课程内容生动化实施教学创新,可提高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实习教学应用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3D可视化临床实习神经外科

    PBL联合学生讲课教学模式在麻醉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汪佩何慧娟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学生讲课教学模式在麻醉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麻醉科实习的 46 名麻醉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每组各 23 名.传统组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联合组实习生采用PBL联合学生讲课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带教效果及带教满意度.结果 联合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临床思维、创新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 PBL联合学生讲课教学模式可激发麻醉科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麻醉科实习学生的综合成绩,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升教学满意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学生讲课教学模式麻醉科实习

    病证结合治疗晚期卵巢癌靶向耐药经验

    程权傅华洲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期卵巢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在卵巢癌治疗指南中的推荐地位逐年提升,伴随而来的靶向治疗副作用及耐药的出现严重影响卵巢癌的规范治疗,进而缩短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晚期卵巢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的出现为长期癌毒及药物热毒对机体的耗伤积累所致,临床治疗分为脾虚湿困、阴虚血热、血瘀痰结、肝郁气滞、肾虚不固 5 个证型,治疗当在顾护先天、后天之本的同时兼顾晚期卵巢癌患者多虚多瘀的特点,以健脾疏肝和清热散结为治疗主线,辨证施治,病证结合,身心同治,方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病证结合卵巢癌靶向治疗耐药经验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分型辨治经验

    曹玲珑王素霞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素霞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发生与肾、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证时常辨证为脾肾阳虚证、肝郁肾虚证、肾虚血瘀证、痰湿阻络证等,分别运用何氏育麟方加减,治以温阳健脾、益肾填精;《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汤加减治以滋水涵木、养血柔肝;自拟益肾祛瘀汤加减,治以填精活血、通达奇经;《医方集解》启宫丸加减,治以化痰利湿、补肾通络.本文总结王素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验医案

    lncRNA XIST海绵吸附miRNA在膀胱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任志颖高梦赵红丽苗国庆...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RN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肿瘤进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XIST可充当微RNA(microRNA,miRNA)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竞争性抑制miRNA的表达,对下游基因进行调控,从而影响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对lncRNA XIST通过海绵吸附miRNA在膀胱癌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尽可能全面了解lncRNA XIST的ceRNA调控网络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多维度思路.

    膀胱癌长链非编码RNA微RNA竞争性内源性RNA

    基于i-PARIHS模式的临床实践指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璐张山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临床专家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然而,临床实践指南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依从性并不乐观.本文基于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模式对临床实践指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指南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 4 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有效实施及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i-PARIHS模式临床实践指南依从性促进因素障碍因素

    胸骨骨髓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瑞芳郑伟浩王新卫
    123-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骨骨髓炎是骨髓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胸骨及其周围组织感染性疾病.胸骨骨髓炎最常继发于正中胸骨切开术后,因病变部位处于循环系统核心位置,且常合并心胸疾病,治疗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患者的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胸骨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式不断改进和优化.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胸骨骨髓炎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胸骨骨髓炎诊断治疗

    组织工程技术在牙骨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金珍琦陈建治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骨质是连接牙根与牙周组织的重要枢纽,其较弱的再生能力是牙周重建研究的一大难点.牙周组织结构复杂,在多数牙周再生研究中,新生牙骨质为细胞固有纤维牙骨质,该牙骨质纤维插入少,附着功能差.为恢复牙周的支持功能,需再生无细胞外源性纤维牙骨质.该牙骨质通过有序排列的穿通纤维连接牙槽骨,对附着功能贡献最大.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组织工程三大要素入手,总结适用于再生功能性牙骨质的干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材料,旨在为本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牙骨质再生干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材料组织工程

    超声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研究进展

    宋瑜王德利赵东润吕成群...
    132-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诊断骨折的影像学方法主要包括超声、X 线、CT 等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可全方位、多角度观察骨折的部位、断端及软组织水肿情况,在肌肉骨骼系统评价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超声技术已应用于多种类型骨折的复位治疗中,效果较好.本文对超声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超声技术鼻骨骨折骨折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