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凝血指标对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

    郑爱美吴银生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2 月至 2022年 12 月收入笔者医院的 160 例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集(n=112 例)和验证集(n=48 例),进一步根据训练集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划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选取变量形成LASSO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通过验证集数据实现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内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至入院时间、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钙、红细胞体积、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淋巴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与LASSO筛选出 6 个非零系数的最优变量,分别是年龄、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非零系数依次为 9.104、1.792、1.270、2.447、3.037 及-1.561.结论 年龄、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量联合形成的LASSO回归模型可作为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DVT形成风险的辅助工具.

    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

    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华超杰吕芸贺倩倩陈琼颖...
    53-5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时间段,于笔者医院进行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治疗的患者 10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100 例患者中低危型HPV患者为67 例,高危型HPV患者33 例.同期选取笔者医院100名健康体检女性人员,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水平,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P、IL-6、SAA水平表达升高(P<0.05);与低危型HPV组比较,高危型HPV组CRP、IL-6、SAA水平表达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CRP、IL-6、SAA水平表达升高(P<0.05);CRP、IL-6、SAA与低危型HPV、高危型HPV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SAA与预后良好组之间均呈负相关,CRP、IL-6、SAA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CRP、IL-6、SAA单项诊断比较,联合检测对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 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体内CRP、IL-6、SAA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或降低是慢性宫颈炎合并 HPV 感染的风险预测因子,可能与病情的诊断、病理特征情况、疾病发展及预后情况等具有紧密关联.

    慢性宫颈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炎性因子临床病理特征

    血浆NGAL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朱莉何鸣皓周美丽王生超...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识别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能力.方法 连续入选因疑似冠心病而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144 例,分为稳定性冠心病(SCAD)组(101 例)和非冠心病组(43 例),比较两组临床数据.SCAD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 3 分位数将其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16 分,32例)、中度病变组(16 分≤Gensini评分<36 分,33 例)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36 分,35 例),比较三组临床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血浆 NGAL 水平识别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结果 SCAD 患者血浆 NGAL、高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重度病变组患者血浆NGAL、hs-CRP水平高于中度病变和轻度病变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GAL(OR=1.05)和hs-CRP(OR=1.93)水平是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GAL和hs-CRP识别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71,0.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GAL与S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可提供一定的识别能力.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研究

    王潇雷春华朱云飞郭苏芹...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联.方法 纳入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11 月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的 229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CIMT值分为内膜增厚组 108 例(CIMT≥0.9mm)、内膜正常组 121 例(CIMT<0.9mm).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IBI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及胱抑素C等临床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及血清I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TBIL、DBI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及胱抑素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及IBIL是CIMT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之一.

    急性脑梗死血清间接胆红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A型肉毒毒素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评价及皮肤镜特征分析

    李嫦嫦林晓琼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A型肉毒毒素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评价及皮肤镜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 30 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口服药物(盐酸多西环素联合硫酸羟氯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对玫瑰痤疮患者两颊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侧)和生理盐水(对照侧),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患者的皮肤生理指标(经皮水分丢失、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红斑指数),分析皮肤镜治疗前后血管变化,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侧比较,治疗侧在治疗后经皮水分丢失、红斑指数、油脂含量等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侧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在治疗后 4 周疗效最佳,效果持续到第 8 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周到 12 周治疗作用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镜结果显示,治疗侧在治疗 4 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深红色背景、红色背景、多角形血管分布比例均减少,淡红色背景、线状血管、分枝状血管、点状血管分布比例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红色背景及血管分布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治疗组为 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安全性高.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玫瑰痤疮A型肉毒毒素皮肤镜

    不同超声探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女性肛提肌硬度的对比研究

    宗珍李孟玉马惠高枫...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凸阵和线阵探头的声触诊弹性成像(sound touch elastography,STE)和声触诊弹性测量(sound touch quantify,STQ)技术检测女性肛提肌硬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9 例健康体检者右侧肛提肌前、中、后 3 个部位行平静、收缩、拉伸状态下的凸阵和线阵STE、STQ检查,分析 4 项检测技术的成功率、变异度、测量值(杨氏模量)、操作者间和操作者内的一致性.结果 凸阵STE和线阵STQ技术检测肛提肌总体成功率较高、总体变异度较小,与凸阵STQ和线阵STE技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凸阵STQ技术和线阵STE技术检测的肛提肌弹性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阵 STE技术和线阵 STQ技术检测的肛提肌弹性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凸阵探头STE和线阵探头STQ技术操作者间和操作者内一致性分别为 0.869、0.919、0.772、0.850.结论 凸阵探头STE和线阵探头STQ技术检测肛提肌硬度总体成功率均较高、总体变异度小,弹性模量测值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

    声触诊弹性成像声触诊弹性测量肛提肌硬度

    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曹金高芳园孙胜波张焕虎...
    78-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1A相互作用锌指蛋白 1(Ciz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 Western blot 法,对结直肠癌组织、正常癌旁结直肠组织中Ciz1 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原发灶表中,Ciz1 明显增加,阳性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Western blot法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Ciz1的表达量为0.32±0.03,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为 0.11±0.0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z1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与此并无关联(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iz1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的T分期(P=0.018)、淋巴结转移(P=0.022)以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分期(P=0.017)密切相关.结论 Ciz1在肿瘤分期过程中参与了肿瘤的发展和扩散.可以预见Ciz1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标志物,用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Ciz1结直肠癌免疫组化

    外用皮炎方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符磊张慧林天东姜靖雯...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外用皮炎方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s)相关性皮疹,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 EGFR-TKIs 相关性皮疹患者60 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治疗组给予外用皮炎方外涂皮疹处,每日 2 次,14d为 1 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夫西地酸乳膏外涂皮疹处,每日两次,14d为 1 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皮疹分级、瘙痒分级、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同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 24h检测两组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的皮疹分级、瘙痒分级、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IL-6、IL-1β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IL-6、IL-1β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皮炎方、夫西地酸乳膏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外用皮炎方治疗 EGFR-TKIs相关性皮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外用皮炎方EGFR-TKIs相关性皮疹临床疗效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石佳琳周妍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至 2023 年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0 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50 例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对照组 50 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 12 周.在患者接受治疗的第 12 周后进行门诊随访.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坐位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水平变化及治疗中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RHI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实验组的ET-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表现出显著且安全的疗效,它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显著改善血管内的功能障碍.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冠心宁片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粥样斑块、血液流变、血Hcy及免疫炎症的影响

    余茂强张小燕朱军军周艳...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观察冠心宁片对血瘀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粥样斑块、肾功能、血液流变、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免疫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丽水市中医院的血瘀型慢性肾衰竭合并颈动脉硬化且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患者 67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3 例和观察组 34 例,对照组接受慢性肾衰竭常规治疗和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冠心宁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 Hcy、免疫炎症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颈动脉硬化、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 Hcy 水平、免疫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缩小颈动脉斑块、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 Hcy 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宁片能改善血瘀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体内慢性炎症、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患者颈动脉硬化、缩小颈动脉硬化斑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不降低血Hcy水平.

    冠心宁片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颈动脉硬化免疫炎症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