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期痴呆的BPSD非药物治疗及其与Apo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朱烨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期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非药物治疗效果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音乐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 12 周.比较三组患者的 BPSD 严重程度、痴呆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NPI、CDR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PI、CDR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MMSE、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ApoE共有ε2、ε3、ε4 三种等位基因,其中ε3 表达频率最高,共 55 例,其次为ε4 和ε2;三组患者的ApoE不同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 ε4 型患者的NPI评分显著高于ApoE ε3 型与ApoE ε2 型(P<0.05).结论 非药物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BPSD和痴呆表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poE ε4 型基因与老年期痴呆患者的BPSD存在紧密联系.

    老年期痴呆痴呆的行为精神症状ApoE基因多态性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NR1H4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药物预测中的作用

    彭晓婷王文素何典城詹亚梅...
    5-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差异基因,预测治疗CAG的小分子药物.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获取 2 份 CAG 芯片(GSE27411、GSE116312)基因表达样本,利用 R 语言筛选出 CAG 差异表达基因,获得 CAG 免疫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核心基因,进一步研究核心基因的免疫浸润,预测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MOE2022 进行分子对接,通过GEPIA2 网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基因 517 个.GO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粒细胞趋化性、白细胞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 信号通路.PPI网络筛选前 6 个核心基因即NR1H4、CCK、CCL20、CXCL1、LCN2、SAA1,通过相关验证,NR1H4 作为核心基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中央记忆CD8 T细胞、效应记忆CD4 T细胞、γδ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可能参与CAG的发生发展,而中性粒细胞与NR1H4 呈正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柯里拉京、豆甾醇、栀子苷、桔皮素、鹅去氧胆酸、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 6 种小分子药物与 NR1H4 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讨CAG的潜在机制,NR1H4 作为关键基因与中性粒细胞可能在CAG"炎-癌转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CAG的"炎-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慢性萎缩性胃炎生物信息学NR1H4差异基因免疫浸润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适形缝合术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疗效观察

    张玉高宏平郑娇孙杭...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联合适形缝合术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8 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脱垂性痔患者 78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9 例.观察组患者予RPH联合适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及总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出血、肛门水肿、肛缘皮赘形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2 周,两组患者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 Wexner 肛门失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1%vs.74.36%,χ2=55.46,P=0.03),对治疗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57,P=0.02).结论 RPH 联合适形缝合术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脱垂性痔适形缝合术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加速康复外科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沈银萍陈海勤汤伟丽沈仲夏...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 deliver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焦虑、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3 年 4 月至 10 月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 82 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1 例.干预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dCBT-I,对照组采用线下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障碍的信念和态度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dCBT-I可有效缓解GAD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数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焦虑睡眠质量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指导下ESPB与ICNB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金资源陈宏博郑艳雅金淑凡...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urgical pleth index,SPI)指导下的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与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ICNB)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7月至2022年6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ICNB组与ESPB组,每组 2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丙泊酚用量及术中生命体征.结果 ESPB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显著低于ICN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患者的肺楔形切除时SPI、脑电双频指数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ICNB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PI指导下,术前行ESPB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患者的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低,且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竖脊肌平面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肺楔形切除术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程辉郭明晓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治的 392 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L将其分为AL组(n=17)和非AL组(n=375).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危险因素.结果 AL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术前存在肠梗阻、有围手术期输血史、手术时长≥3h及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的占比均显著高于非AL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术前存在肠梗阻、手术时长≥3h均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术前存在肠梗阻、手术时间长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风险较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AL的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直肠癌吻合口漏危险因素

    经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对术前肠镜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黄书荣
    28-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对术前肠镜检查及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双襻造口的患者 191 例,根据灌肠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顺行组(n=97)和逆行组(n=94);顺行组患者经临时性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逆行组患者经肛门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镜合格率、肠黏膜外力损伤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满意度.结果 顺行组患者的术前肠镜合格率显著高于逆行组,肠黏膜外力损伤率显著低于逆行组(P<0.05);顺行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显著短于逆行组(P<0.05);顺行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逆行组(P<0.05);顺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逆行组(89.69%vs.52.13%,Z=-7.165,P<0.001).结论 经回肠双襻造口远端灌肠可提高术前肠镜检查合格率,有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患者的满意度及舒适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直肠癌回肠双襻造口顺行肠道准备逆行肠道准备舒适化医疗

    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杨颖段永伟
    31-3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于北京水利医院住院的47 例单纯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丘脑梗死区域,观察不同丘脑梗死区域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结果 47 例单纯丘脑梗死患者中,前核区梗死 4 例,外侧核区梗死 22 例,内侧核区梗死13,后侧核区梗死 8 例.临床表现以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记忆障碍最常见.外侧核区、前核区、后侧核区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好,内侧核区梗死患者的预后最差.随访 90d 时患者的改良 Barthel 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丘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记忆障碍等临床表现,但总体预后良好.

    丘脑梗死临床特点预后

    87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欣宇杨晓庆吴谨准董鸿捌...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 87 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A组(≤3 月龄,35 例)、B组(4~12 月龄,36 例)和C组(>12 月龄,16 例).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百日咳患儿以<1 岁者占主导(81.61%),8 月是患病高发月份.痉挛性咳嗽(72.41%)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他表现包括面色憋红或发绀、咳嗽后呕吐、鸡鸣样回声等.三组患儿在痉挛性咳嗽、面色憋红或发绀的发生率和慢性咳嗽患者接触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肺炎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 例百日咳患儿中有 37 例(42.53%)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以合并病毒感染最常见.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有效.结论 百日咳多发于 1 岁以内的婴儿,8 月高发,密切接触慢性咳嗽患者可能是传染源.痉挛性咳嗽是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且年龄越小,痉挛性咳嗽、面红发绀等症状越常见,肺炎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

    百日咳临床特征儿童

    基于术前资料的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董碧菁王莉刘治坤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术前资料建立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风险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 1153 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 3∶1 的比例将样本分为建模组(n=864)和验证组(n=289).建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价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性能.结果 建模组患者MVI的发生率为 24.1%(208/8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60ng/ml、总肿瘤体积(total tumor volume,TTV)>30cm3均是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总分 6 分,0~1 分为低危,2~3 分为中危,4~6 分为高危.该模型预测建模组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714,验证组AUC为 0.731.校准图显示该预测模型性能良好.结论 基于TTV和AFP建立的HCC患者MVI风险预测模型简单、易用,有利于术前选择治疗决策和医患沟通.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风险模型甲胎蛋白总肿瘤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