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足监管——关注中药上市后安全

    张燕芬张宇宾王新敏于丹丹...
    2449-2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中药上市后安全监管的研究,为科学挖掘中药医学价值、降低使用风险提供监管支持.以短语检索法查阅并研究分析国家监管部门发布实施的中药监管相关规范性文件和公示信息,对中药上市后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立足监管关注中药上市后安全提出见解.2013-2023年我国制定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等8部规范性文件中涵盖中药上市后安全监管相关内容,但未结合其特性建立专属性高的中药上市后安全监管制度体系;近10年的中药说明书安全性信息修订公告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占比为13%,企业自主报告力度不够;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信息需持续完善.应认识到关注中药上市后安全的现实意义,从构建制度体系、建立联动机制、体现中药特性和强化贵任落实等方面推动中药上市后安全监管.

    中药上市后安全监管不良反应古代经典名方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金银花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

    刘洪涛陈梦涵孙启慧王立清...
    2459-2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金银花化学成分与网络药理学研究结合,探讨金银花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Exactive/MS)对金银花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金银花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COVID-19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得金银花和COVID-19共同的药效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关系图并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点与相对应的成分的结合能力;利用体外抗病毒检测验证金银花中活性成分绿原酸抗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共鉴定出金银花化学成分77个.咖啡酸、腺苷、5,3'-二甲氧基木犀草素、芹菜素、阿魏酸等5个成分可能是金银花抗COVID-19的活性成分,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2(IL-2)为关键靶点,涉及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进一步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金银花的5个关键活性成分与疾病的2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合能均<-20.9kJ·mol-1.同时金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对3CLpro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6.40±0.71)μmol·L-1].结论 金银花可能通过EGFR、IL2和3CLpro等多靶点发挥抗COVID-19作用,可进一步探讨金银花抗COVID-19的作用机制.

    金银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主蛋白酶绿原酸咖啡酸芹菜素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玉竹-灵芝"配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作用机制

    王晨刘苏杰阮佳鑫沈子扬...
    2475-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血清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玉竹-灵芝"(HYL)配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烟熏法建立SD大鼠CB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盐酸氨溴索分散片0.92 mg·kg-1)组和HYL高、中、低剂量(10.71、3.57、1.19 g·kg-1)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肺组织中P物质(SP)的表达水平.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大鼠血清代谢谱进行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HYL治疗CB的"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图.采用分子对接法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将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构建"靶点-代谢途径-代谢物"网络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8、TNF-α及S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NO水平升高;通过代谢组学技术,从血清中筛选出20个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相比,HYL能回调这些差异代谢物水平.筛选出5条关键代谢途径(细胞色素P450、叶酸合成、鞘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HYL治疗CB主要作用于PIK3CA、MAPK3、MAPK1等靶点蛋白,与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整合分析显示细胞色素P450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代谢是HYL治疗CB的关键代谢途径.结论 HYL可通过调节血清代谢物调控炎症相关核心靶点基因,降低炎症水平,缓解机体代谢紊乱发挥治疗CB的作用.

    "黄芪-玉竹-灵芝"配伍慢性支气管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杏仁-黄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

    王劲松游晓旭陈迪解博文...
    2489-2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杏仁-黄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数据库筛选出杏仁-黄芩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COVID-19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杏仁-黄芩药对与COVID-19相同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这些共同靶点建立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并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利用Cytoscape3.7.2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结果 根据筛选条件共获得杏仁-黄芩活性成分32个,潜在作用靶点137个,参与对炎症反应的调节等生物进程820个,结核、百日咳等通路82条.结论 杏仁-黄芩药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止咳等药理作用,最终达到治疗COVID-19的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药理学杏仁黄芩细胞因子风暴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田超杨晨光许鹏康超...
    2499-2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国家专利数据库的中药复方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自建库至2023年10月治疗胃癌中药复方专利,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和IBM SPSS Modeler将规范后的数据进行频次、中药属性、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黄芪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用GeneCards、DrugBank、OMIM、PharmGkb、TTD数据库获得胃癌的疾病靶点;运用R语言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及筛选共同靶点中的核心靶点;运用R语言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专利287项,包含中药838味;来源于24个省、市及自治区;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肺为主;高频单味药有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白术、半枝莲等;最常用药对是白花蛇舌草-黄芪和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关联分析获得药组15个;高频药物聚类分析获得3个核心药物组合.高频药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黄芪有效成分44个,272个作用靶点;胃癌8 961个靶点,筛选得到共同靶点19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83条相关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胃癌有规律可循,组方可寒温并用,以补虚健脾,解毒抑瘤为基本治法.其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胃癌中药复方国家专利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配伍规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

    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PD-1抗体调节肺癌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作用机制

    毛启远王学谦林飞蒋伶俐...
    2508-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四君子汤含药血清(SJZDCS)联合PD-1抗体对肺癌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取雄性SD大鼠,连续ig四君子汤6d,麻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取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饲养第18天后处死小鼠,提取肿瘤并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磁珠分选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建立Lewis细胞与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CCK-8法检测Lewis细胞的增殖,筛选SJZDCS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建立Lewis细胞与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间接共培养体系,分为对照组、PD-1抗体(20 μg·mL-1)组、SJZDCS(20%)组、SJZDCS(20%)+PD-1抗体(20 μg·mL-1)组,干预72 h;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中免疫功能相关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LD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IL-10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中PD-1和Ras-MEK-ER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0%SJZDCS干预肿瘤浸润CD44T淋巴细胞72 h对抑制共培养Lewis细胞的增殖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PD-1 抗体组TNF-α、IFN-γ、IL-2 和 TGF-β1 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IL-6、IL-10 和 LDH 水平显著降低(P<0.05);SJZDCS 组 IL-2 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IL-6、LDH 和 TGF-β1 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SJZDCS+PD-1 抗体组TNF-α、IFN-γ 和 IL-2 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IL-6、LDH 和 TGF-β1 水平降低(P<0.01).与 PD-1 抗体组相比,SJZDCS+PD-1抗体组TNF-α、IFN-γ、IL-2升高水平和IL-4、IL-6和TGF-β1的降低水平更显著(P<0.01).与SJZDCS组相比,SJZDCS+PD-1 抗体组TNF-α、IFN-γ、IL-2和IL-6的水平更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PD-1 抗体组、SJZDCS组、SJZDCS+PD-1抗体组CD4+T淋巴细胞中PD-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MEK1/2和M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PD-1抗体组、SJZDCS+PD-1抗体组Ras和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PD-1抗体组相比,SJZDCS+PD-1抗体组ERK1/2、p-MEK1/2和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R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SJZDCS组相比,SJZDCS+PD-1抗体组Ras、p-MEK1/2、MEK1/2和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SJZDCS单用或与PD-1抗体联用,可在体外调节肺癌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与调控PD-1及下游Ras-MEK-ERK通路表达有关.

    四君子汤含药血清抗PD-1免疫治疗肿瘤浸润CD4+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因子Ras-MEK-ERK信号通路

    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免疫抑制小鼠Th1/Th2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

    李开奇吴展帅刘显彭丽珊...
    2517-2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复方扶芳藤合剂(CFM)对免疫抑制小鼠Th1/Th2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给CFM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g·kg-1)组,模型组,CFM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 g·kg-1)组,模型组和CFM低、中、高剂量组连续3 dip 80mg·kg-1的环磷酰胺(CTX)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对照组和CFM单给药组不造模,仅ip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造模结束后,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末次给药24h后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及其表面活化(CD38、CD69)和耗竭[CD95、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分子的表达水平,脾脏CD3+CD4+T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Th1/Th2细胞向Th1型偏移,Th1细胞上CD38、CD95、PD-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Th2细胞上CD38、PD-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0.001),脾脏CD3+CD4+T细胞中IFN-γ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CFM 3.75 g·kg-1组外周血Th1/Th2趋于平衡稳态,Th1细胞中CD38、PD-1的表达、Th2细胞CD38、PD-1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0.01、0.001);小鼠脾脏CD3+CD4+T细胞中IFN-γ和IL-2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IL-10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0.01、0.001).单给CFM并不改变正常小鼠的Th1/Th2平衡及功能.结论 CFM改善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向Th1型偏移,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h1、Th2细胞的活化、耗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促进Th2细胞分泌IL-10,抑制Th1细胞分泌IFN-γ、IL-2.

    复方扶芳藤合剂免疫抑制Th1/Th2免疫活化免疫耗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

    白及多糖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冯永波高景周忠海高玉华...
    2525-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及多糖(BSP)对巨噬细胞M1型极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M0或M1型巨噬细胞,并给予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0.100、1.000、10.000 μg·mL-1)的BSP处理,观察细胞贴壁程度及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BS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量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BSP对M1型巨噬细胞标记基因[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记基因(IL-10、CD206)表达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BSP对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释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SP对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BSP在0.001~10.000 μg·mL-1对M0和M1型巨噬细胞没有明显毒性.BSP显著抑制M1型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和 iNOS的mRNA表达水平(P<0.05、0.01、0.001),并显著降低IL-1β、IL-6和 TNF-α 的释放(P<0.01、0.001),显著抑制IL-1β、p65和STAT1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BSP对M0型巨噬细胞无显著影响.结论 BSP能够有效抑制M0型巨噬细胞向M1极化的转变,其机制主要通过抑制NF-κB和STAT1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

    白及多糖THP-1细胞巨噬细胞M1极化抗炎活性NF-κBSTAT1

    基于肠道菌群及TLR4/MyD88/NF-κB通路研究逍遥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刘希敏刘秋卉卢冬雪
    2533-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PH,阳性药,5mg·kg-1)和逍遥散低、高剂量(19、38 g·kg-1)组.对照组喂食基础日粮,而其余组喂食高脂肪和高果糖日粮12周,从第13周开始ig给药,每天1次持续4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毒素(LPS)水平,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结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累积;检测24 h尿液99mTc-喷替酸(DTPA)排泄评价肠黏膜屏障完整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髄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紧密连接蛋白-1(Occuludin-1)、质膜囊泡相关蛋白1(PV-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分析结肠和肝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ZO-1、Claudin-1、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确定肠道菌群种类变化和结构.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和PH组血清中TG、TC、LDL-C、ALT、AST和LPS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肝脏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0.001),逍遥散高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逍遥散组肝脏、结肠、空肠、回肠和肝脏病理评分显著降低,肝脏油红O染色区域占比显著降低(P<0.01、0.001);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逍遥散和PH组TLR2、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0.001);逍遥散高剂量和PH组大鼠的24 h尿液DTPA排泄显著降低(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和PH组ZO-1、Claudin-1和Occlud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PV-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免疫荧光显示逍遥散高剂量组和PH组的ZO-1、Claudin-1和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增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瘤胃球菌等有害菌、增加拟杆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结论 逍遥散对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大鼠具有改善作用,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调节肝功能指标,机制可能与修复肠道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TLR4/MyD88/NF-κB通路等相关.

    逍遥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TLR4/MyD88/NF-κB通路高脂饮食

    苗药肺筋草调控NF-κB/JAK途径改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紫玉刘畅杨小英周英...
    2548-2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肺筋草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查阅肺筋草相关文献结合SwissADME数据库对肺筋草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肺筋草活性成分作用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与ALI相关的基因,与化合物的作用靶点进行比对,绘制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中输入交集靶点信息,选择综合得分在0.9以上的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有关ALI的通路,通过Cytoscape 3.9.0软件绘制"关键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5 mg·kg-1)组和肺筋草水提物(ASWE)高、中、低剂量(9.00、4.50、2.25 g·kg-1)组,连续7d对大鼠进行预防性ig给药,7d后ip脂多糖(LPS,5 mg·kg-1)诱导ALI模型,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以及肺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Janus激酶2(JAK2)、核因子κB(NF-κB)、神经细胞瘤鼠肉瘤癌基因(Nras)、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内磺肽α(Ensa)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肺组织NF-κB、JAK2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出肺筋草的主要活性成分10个,包括阿魏酸甲酯、香豆酸、熊果酸等,得到肺筋草作用于ALI关键靶点189个,MAPK1、MAPK8、STAT3、AKT1、PIK3R1、TP53、ESR1、RELA等为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肺筋草可能通过MAPK、NF-κB、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药效作用.与模型组比较,ASWE各剂量组炎症细胞浸润等肺组织病理表现明显改善;中、高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IL-6水平均有降低趋势;高、中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低、中剂量组Nras、STAT3、MAPK1、JAK2、Ensa、NF-κB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中剂量组NF-κB、JAK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 肺筋草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过度分泌,调节氧化应激平衡而对ALI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1、NF-κB、STAT3等基因表达,从而抑制NF-κB/JAK等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肺筋草脂多糖急性肺损伤网络药理学NF-κB/JAK阿魏酸甲酯香豆酸熊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