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DA的"在COVID-19预防或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中,门诊成人和青少年受试者COVID-19相关症状评估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介绍

    萧惠来
    1169-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紧急状态已结束,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还在继续传播,COVID-19对某些人来说仍然是严重的健康风险.为促进开发治疗和预防COVID-19的药物和生物制品,FDA于2024年2月发布了"在COVID-19预防或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中,门诊成人和青少年受试者的COVID-19相关症状评估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讨论了这种门诊临床试验中,检测和分析COVID-19相关常见症状的方法,包括一般建议;主要症状的示例评估;试验终点选择;数据处理和其他相关的评估.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期望对我国这类研究和监管有启示.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药物临床试验门诊患者症状评估指导原则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逍遥散治疗肝癌并抑郁症的潜在机制探讨

    黄依婷磨宁芳李妞妞秦秋云...
    1175-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逍遥散治疗肝癌并抑郁症的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以逍遥散组方中药中文名称为检索词,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筛选条件获取中药活性成分与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肝癌和抑郁症疾病相关靶点,并将疾病靶点与药物成分靶点相互交集,获取共同交集靶点后,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功能的富集分析,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亲和力.结果 获得逍遥散161个活性成分和238个靶点,而疾病靶点共计11204个;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共同靶点69个;KEGG通路富集在AGEs-RAGE、癌症、HIF-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3β-乙酰氧基苍术酮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靶点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逍遥散主要通过3β-乙酰氧基苍术酮介导ILIB、TNF、BCL2等靶标,调节AGEs-RAGE、癌症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控、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从而改善肝癌和抑郁症的症状.

    逍遥散肝癌抑郁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AGEs-RAGE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促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王群唐甜甜韩伟刘文...
    1187-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及相关的动物实验探讨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HQD)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水平抗糖尿病肾病(DN)的机制.方法 采用DN大鼠模型考察HQD抗DN的作用.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HQD主要入血成分的相关靶点,并与GeneCard、DisGeNET和OMIM数据库中筛选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DN大鼠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QD能显著降低DN模型大鼠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24 h尿白蛋白(24h-U-Alb)值(P<0.05),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P<0.05).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HQD主要通过STAT3、EGFR、VEGFA、JUN、TNF、AKT1、CASP3、mTOR、IL2等关键靶点,作用于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MAPK等信号通路;动物验证实验显示HQD能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上调肾脏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的表达(P<0.05),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结论 HQD抗DN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关.

    网络药理学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PI3K/Akt/mTOR自噬糖尿病肾病

    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挥发油的筛选、药效物质分析及其作用机制预测

    刘傲蕾杨艳芳孙赛宇曾景...
    1199-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活性挥发油的药效物质,初步预测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微量稀释法(96微孔板)测定丁香、广藿香、紫苏、牛至、枳实、厚朴、薄荷、肉桂8种挥发油对HP的抑制率,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3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GC-MS)分析3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ubChem数据库获取3种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信息;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其潜在活性成分、相关通路及关键靶点;AUTO 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潜在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结果 广藿香、牛至和肉桂挥发油抑制9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90)分别为0.250、0.250、0.125 μL·mL-1,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从以上3种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7、26、15个化学成分,共筛选出15个活性成分,涉及232个基因靶点,影响了与抑制HP相关的癌症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等27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3种挥发油抗HP与SRC蛋白密切相关,15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SRC的结合较为稳定.结论 广藿香、牛至、肉桂3种活性挥发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HP作用.

    挥发油抗幽门螺杆菌活性SRC微量稀释法GC-MS网络药理学丁香广藿香紫苏牛至枳实厚朴薄荷肉桂

    原儿茶醛对环磷酰胺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景富肖雨何继江宋嘉亮...
    1217-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原儿茶醛对环磷酰胺(CTX)所致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原儿茶醛低、高剂量(15、30mg·kg-1)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和模型组ig给予0.9%氯化钠溶液,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每日1次ig对应药物.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1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单次ip给药CTX(200 mg·kg-1).次日,在称体质量麻醉后取血和肾脏,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肌酐(CR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生化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情况;采用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肾脏TUNEL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CRE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脏细胞排列错乱、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伴随肾小管空泡变性和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小鼠肾脏TUNEL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01);且肾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而cleaved-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小鼠肾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原儿茶醛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CRE水平明显降低(P<0.001);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OD、CAT、GSH-Px水平显著上升(P<0.05、0.01、0.001),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肾脏组织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管空泡变性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少见;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肾脏TUNEL阳性表达有所下降(P<0.01、0.001),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0.01、0.001),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原儿茶醛可预防CTX所致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原儿茶醛环磷酰胺急性肾损伤氧化应激凋亡

    纯种发酵淡豆豉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冯驰马书伟周立分熊京京...
    1224-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纯种发酵淡豆豉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活性成分.方法 制备自然发酵淡豆豉和枯草芽孢杆菌纯种发酵淡豆豉,采用显色鉴别、薄层鉴别、异黄酮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测定对纯种发酵淡豆豉进行质量评价;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阳性对照,0.01 g·kg-1)组、γ-氨基丁酸(GABA,0.014 45 g·kg-1)组、异黄酮(0.003 05 g·kg-1)组、自然发酵淡豆豉醇提水洗脱物(水洗脱物,1.82 g·kg-1)组、自然发酵淡豆豉总提物(自然发酵,1.82 g·kg-1)组、纯种发酵淡豆豉总提物(纯种发酵,1.82 g·kg-1)组,除对照组外,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小鼠抑郁模型,边造模边给药,每日应激前1hig给药,连续给药28d.实验第0、7、14、21、28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第28天给药1h后,进行悬尾、强迫游泳、糖水偏好、敞箱实验各行为学指标检测;HE染色后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鉴定水洗脱物组、纯种发酵组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 纯种发酵淡豆豉与自然发酵淡豆豉有相同的显色反应、显色斑点和GAB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在应激第14、21、28天时体质量增加明显(P<0.01),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GABA组、异黄酮组、纯种发酵组、自然发酵水洗脱物组小鼠糖水偏好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0.01);盐酸氟西汀组、水洗脱物组、GABA组、纯种发酵组小鼠敞箱实验跨格数和直立数均显著增加(P<0.05、0.01);各给药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紧密有序,边缘圆润,细胞间隙正常.纯种发酵组与自然发酵总提物组、水洗脱物组小鼠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自然发酵醇提水洗脱物组、纯种发酵总提物组都含有大豆苷元、染料木素、GABA和各种氨基酸.结论 纯种发酵淡豆豉具有与自然发酵淡豆豉相似的抗抑郁作用,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GABA和异黄酮.

    纯种发酵淡豆豉抗抑郁异黄酮γ-氨基丁酸

    千金藤素抗病毒作用的免疫学机制研究

    王靳勇何昱廷谢芳成翠芹...
    1232-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千金藤素体内外的抗病毒作用,并基于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探究其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千金藤素(0.062 5~64.000 0μmol·L-1)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感染A549细胞模型,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千金藤素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并探究预处理、吸附过程及吸附后加药对VSV-GFP病毒复制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千金藤素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脑心肌炎病毒(EMCV)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复制的影响;构建VSV感染小鼠模型探究千金藤素的体内抗病毒作用;A549细胞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其抗病毒机制;qRT-PCR检测药物处理A549和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后IFNB1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检测人源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TBK1和STAT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千金藤素在A549细胞中显著抑制VSV、H1N1、EMCV和HSV-1复制;千金藤素不影响VSV的吸附过程,而预处理或吸附后给药可以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千金藤素提高VSV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千金藤素激活基于IFN-Ⅰ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结论 千金藤素通过激活基于1FN-Ⅰ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发挥体内外抗病毒作用.

    千金藤素抗病毒天然免疫Ⅰ型干扰素通路干扰素刺激基因抗病毒

    五子衍宗丸调控睾丸线粒体融合蛋白2减轻内质网应激改善肥胖大鼠生精功能

    刘伟伟李锡晶刘大卫崔晓雪...
    1240-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五子衍宗丸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并从睾丸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五子衍宗丸低、中、高剂量(0.5、1.0、2.0g·kg-1)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各组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4周;取附睾进行精子功能分析;血清ELISA分析性激素水平变化;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睾丸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及内质网应激标识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定位及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睾丸组织Mfn2和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睾酮水平明显降低(P<0.01);睾丸生精细胞排列稀疏,细胞变性;精子活力明显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P<0.01);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部分网膜断裂,Mfn2表达明显降低,GRP78荧光表达明显增加;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和CHOP蛋白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子衍宗丸高剂量组体质量减轻明显(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睾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高剂量组精子活力明显升高(P<0.05),精子畸形率明显降低(P<0.05);睾丸病变减轻,排列较致密,支持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改善;Mfn2荧光表达逐渐增强,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GRP78荧光表达逐渐减弱;低剂量组ATF4蛋白量明显降低(P<0.01),中剂量组PERK、ATF4蛋白量明显降低(P<0.05、0.01),高剂量组PERK、ATF4和CHOP蛋白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五子衍宗丸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引起的大鼠生精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睾丸支持细胞Mfn2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五子衍宗丸肥胖精子发生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融合蛋白2内质网应激

    香贝散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生长

    谢锦欣王文艺全晓敏邢昊晴...
    1249-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香贝散体外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给予香贝散1、2、3、4、5mg·mL-1加药处理,对照组不加药.利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借助吖啶橙染色法观察细胞自噬,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香贝散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贝散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活力(P<0.05、0.001),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44、1.961 mg·mL-1,且具有时间、浓度相关性;显著抑制MCF-7、MDA-MB-231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诱导MCF-7、MDA-MB-231细胞凋亡(P<0.001);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吖啶橙染色实验结果提示香贝散能够诱导MCF-7、MDA-MB-231细胞发生自噬,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香贝散能够显著上调MCF-7、MDA-MB-231细胞中自噬关键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P<0.01、0.001);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差异基因变化最明显的通路包括mTOR信号通路、自噬信号通路等,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香贝散显著下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P<0.001),显著上调AMPK的磷酸化水平(P<0.001).结论 香贝散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能够诱导凋亡和自噬的发生,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香贝散乳腺癌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自噬AMPK/mTOR信号通路

    基于转录组数据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异质性

    王丽波丁凯娄云云慈小燕...
    1259-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探讨脂肪组织(AD)、胎盘绒毛膜(HC)、胎盘羊膜(HA)和脐带(UC)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异质性.方法 从人AD、HC、HA和UC中分离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阳性标志物(CD73、CD90、CD105)和阴性标志物(CD14、CD34、CD45、CD79a、HLA-DR)的表达,改良版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阿利辛蓝染色检测细胞的三系分化能力;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用于转录组测序,应用GFOLD(1.1.4)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P2代的不同来源的MSCs,CD73、CD90、CD105均为阳性表达,CD14、CD34、CD45、CD79a、HLA-DR均为阴性表达,培养的MSCs均具有三系分化能力.新生儿来源的MSCs(HA、HC和UC)相关性大于成人来源的MSCs(AD),在功能富集分析中,与来源于AD的MSCs相比,HA和UC来源的MSCs表现出更优异的增殖能力.来源于AD的MSCs有更好的分化潜力以及促进血管生成能力,而来源于UC的MSCs支持神经元的发育并分泌可以调节免疫环境的趋化因子和抗炎因子.结论 不同来源的MSCs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提示不同来源的MSCs可能具有不同临床应用的最佳选择.

    间充质干细胞胎盘绒毛膜胎盘羊膜脐带脂肪转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