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退素E1调控高尔基体应激抑制低氧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谢晓秋蔡缘缘谢和兵袁志兵...
    1776-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尔基体应激在低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消退素E1(RvE1)对高尔基体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 20.9%O2、2%O2、2%O2+si-NC、2%O2+si-GRASP65、2%O2+RvE1、2%O2+RvE1+OE-GRASP65-NC、2%O2+RvE1+OE-GRASP65 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 HUVEC 高尔基体形态变化,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2(PGI-2)、RvE1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高尔基体外周膜蛋白P65抗体(GRASP65)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20.9%O2组比较,低氧可致血管内皮细胞高尔基体破裂甚至重构,显著抑制HUVEC活力(P<0.01),显著上调ROS生成(P<0.01),显著抑制eNOS、PGI-2、RvE1表达(P<0.01),显著促进ET-1、GRASP65、p-GRASP65表达(P<0.01);与2%O2组比较,si-GRASP65、RvE1 可以改善低氧HUVEC高尔基体应激反应,显著增强HUVEC活力(P<0.01),显著下调ROS生成(P<0.01),显著增加eNOS、PGI-2表达(P<0.01),显著抑制ET-1、GRASP65、p-GRASP65表达(P<0.01);OE-GRASP65对RvE1的药效有明显的抵消作用.结论 RvE1具有拮抗内皮细胞低氧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低氧所致高尔基体应激有关.

    消退素E1低氧内皮细胞高尔基体应激活性氧

    灯盏花乙素通过PPARγ-PGC1α-UCP1通路改善小鼠肥胖作用及机制

    张琦田冲冲张洋方晨曦...
    1787-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灯盏花乙素对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肥胖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高脂膳食构建小鼠肥胖模型,并采用灯盏花乙素(400mg·kg-1)干预8周,测定各组小鼠肥胖相关指标,包括体质量变化、脂肪组织质量、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脂肪组织形态的改变;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与解偶联蛋白1(UCP1)]、蛋白(PPARγ、PGC1α及UCP-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脂喂养小鼠的体质量及脂肪组织质量(P<0.05、0.01);另外,灯盏花乙素可改善血脂指标——TC、TG、LDL-C及HDL-C;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可以减轻脂肪组织中的脂质沉积.进一步qRT-PCR结果显示,灯盏花乙素极显著提高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还能升高PGC1α与UCP1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则进一步验证了灯盏花乙素能显著提高高脂喂养小鼠脂肪组织PPARγ、PGC1α以及UCP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灯盏花乙素可以改善高脂喂养小鼠肥胖,该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PGC1α-UCP1信号通路,调节脂肪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灯盏花乙素肥胖PPARγ-PGC1α-UCP1信号通路血脂脂质代谢

    丹酚酸B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迁移、糖酵解和上皮-间充质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鹏昊梁锐卜宪越郝敬鹏...
    1797-1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酚酸B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迁移、糖酵解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丹酚酸B(25、50、100μmol·L-1)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通过创伤愈合实验评估丹酚酸B对HCT1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丹酚酸B对结肠癌细胞糖酵解及乳酸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丹酚酸B对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糖酵解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p-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p-p65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0、100 μmol·L-1丹酚酸B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P<0.01、0.001);100 μmol·L-1丹酚酸B显著阻断HCT116细胞的迁移(P<0.001);50、100 μmol·L-1丹酚酸B显著降低HCT116细胞GLUT 1和LDHA的蛋白表达(P<0.01、0.001),显著降低HCT116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产生(P<0.01、0.001);50、100 μmol·L-1丹酚酸B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0.001),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50、100 μmol·L-1丹酚酸B显著降低AKT的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的亚基p65的磷酸化水平(P<0.01、0.001).结论 丹酚酸B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有效抑制EMT过程、糖酵解,可能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实现.

    结肠癌HCT116细胞丹酚酸B增殖迁移糖酵解上皮-间充质转化p-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

    基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

    唐甜甜刘文王群韩伟...
    1804-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组成,HLDC)抗糖尿病肾病的药动学(PK)-药效动力学(PD)结合模型,阐明HLDC成分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及尾iv链脲佐菌素(33mg·kg-1)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单次或多次ig HLDC(1.320 g·kg-1)后,采用H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甘草酸6个入血原型成分的含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样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获得时效曲线.并利用WinNonlin 8.2软件房室模型分析法拟合各成分的PK参数,固定PK,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PD;根据PD参数建立HLDC的PK-PD模型.结果 药动学结果显示,与单次给药相比,除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外,多次给药后模型大鼠的各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均提前;各成分的t1/2均延后;除了甘草酸、毛蕊异黄酮外,各成分的AUC均升高.药效学结果显示,药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的同时,药物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除了单次给药组中的黄芪甲苷,TNF-α、VEGF、IL-18的药物效应tmax均较血药浓度tmax长,存在滞后效应.PK-PD结合模型显示,单次及多次给药HLDC中6个成分的血药浓度与其药效数据均能较好地拟合.可通过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效值,也可以根据药效值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结论 PK-PD模型构建结果符合Sigmoid-Emax模型,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与HLDC中的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血药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HLDC活性成分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显著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黄芪六一汤组分糖尿病肾病药动学(PK)-药效动力学(PD)黄芪甲苷炎症因子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基于AQP5-TLR4/MyD88/NF-κB通路缓解小鼠分泌性中耳炎研究

    何碧瑶杨俊杰党龙姣孙萌萌...
    1820-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水通道蛋白5(AQP5)-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小鼠分泌性中耳炎(OME)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低、中、高剂量(55、110、220mg·kg-1)组.采用经鼓膜注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小鼠OME模型,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鼓膜结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中耳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中耳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耳黏膜组织AQP5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鼓室积脓,鼓室黏膜增厚,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中耳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AQP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LR4、MyD88、p-IκBα、p-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各剂量可以减轻鼓室积脓,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降低中耳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P<0.01),显著升高AQP5蛋白表达(P<0.01),明显降低TLR4、MyD88、p-IκBα、p-p65蛋白表达(P<0.01).结论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通过提高AQP5蛋白的表达,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LPS诱导的OME.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分泌性中耳炎脂多糖水通道蛋白5TLR4/MyD88/NF-κB通路

    马兜铃酸Ⅰ致C57BL/6和C3H/He小鼠急性毒性研究

    霍桂桃秦超王超林志...
    1827-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拟通过比较不同品系小鼠对马兜铃酸Ⅰ(AAⅠ)的耐受性及急性毒性反应,以期为研究AAⅠ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采用ig给药方式,单次给予C57BL/6和C3H/He小鼠 AAⅠ(5.0、9.3、17.1、31.7、58.6、108.4、200.5 mg·kg-1),每种品系小鼠均设置1个溶媒对照组,并于给药后进行一般症状观察及体质量测定.试验结束进行剖检、脏器称质量、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单次给予一定剂量AAⅠ可引起2种品系小鼠出现体质量下降、消瘦、弓背及活动减少,甚至死亡,并且C57BL/6小鼠出现上述改变的AAⅠ剂量低于C3H/He小鼠.C57BL/6小鼠的AAⅠ半数致死量(LD50)为38.07 mgkg-1,C3H/He小鼠的AAⅠ LD50为59.92 mg·kg-1.C57BL/6小鼠 AAⅠ最大耐受剂量(MTD)为 17.1 mg·kg-1,C3H/He小鼠的AAⅠ MTD为31.7mg·kg-1.给予一定剂量的AAⅠ后,C57BL/6小鼠各项血清生化指标未见改变,而C3H/He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水平升高.AAⅠ可引起C57BL/6、C3H/He小鼠多个脏器出现急性损伤,如胸腺、脾脏、肾脏、肝脏及前胃,并且引起C3H/He小鼠上述组织器官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的AAⅠ剂量均低于C57BL/6小鼠.结论 通过对不同剂量AAⅠ所引起C57BL/6和C3H/He小鼠整体毒性、血清生化指标、动物死亡原因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分析,认为C3H/He小鼠对AAⅠ的急性毒性比C57BL/6小鼠更加敏感.既验证了 AAⅠ致C57BL/6和C3H/He小鼠的急性毒性特点和作用的靶器官,也为研究不同品系小鼠对AAⅠ急性毒性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马兜铃酸ⅠC57BL/6小鼠C3H/He小鼠急性毒性肾毒性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临床用量4个疗程给药对幼龄小鼠的安全性评价

    卢佳宝李建超钟颖朱晓敏...
    1838-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参考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的临床用量,探讨4个临床疗程(20 d)下,该品对幼龄小鼠潜在的毒性表现和受累的毒靶器官;以探索方中槟榔和槟榔碱对儿童临床用药风险的影响.方法 根据产品说明书、临床应用情况和槟榔及槟榔碱毒理学研究报道,选择幼龄小鼠分别给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4.29、17.16 g·kg-1)、槟榔浸膏(0.24、0.96 g·kg-1)、槟榔碱(0.49、5.46 mg·kg-1)ig给药20d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病理学观察肝、肾、心、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槟榔浸膏及槟榔碱各剂量组对小鼠体质量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生化学指标无显著差异,大体解剖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各给药组肝、肾、心、脾等脏器未见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消皮素D(GSDMD)表达量均未见显著升高.结论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组方中的槟榔及所含成分槟榔碱对幼龄小鼠在临床用量范围内、经4倍给药疗程连续给药,均未造成明确的毒性,表明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临床应用风险可控.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槟榔槟榔碱幼龄小鼠安全性评价

    胆固醇对脂微球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李玲燕吴兴杰陈英王玉娥...
    1848-1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胆固醇(CH)对脂微球(LM)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形成蛋白晕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两步乳化法制备LM及含CH的CH@LM后,分别将相同体积但不同浓度(8、12、24、36 μmol·L-1)的HSA溶液与等体积不同质量浓度(10.76、15.37、26.90、35.87、53.80 mg·mL-1)的LM及CH@LM(以LM计)用恒温震荡器孵育不同时间,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分离出含有HSA蛋白晕的LM-HSA和CH@LM-HSA复合物以及过剩的HSA.通过粒径仪检测粒径及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晕复合物的紫外图谱,荧光酶标仪检测蛋白晕复合物荧光图谱,分子对接研究油相中辅料的主要成分与HSA的结合能、油相中各辅料之间的结合能,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对蛋白晕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LM、CH@LM自身稳定性较好,LM与H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所形成复合物的粒径及PDI具有时间及浓度相关性;加入CH后改变了复合物的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模式,同时减弱了由于LM浓度变化引起的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加入CH后HSA自身荧光淬灭程度增强,最大吸收波长蓝移程度增加,表明加入CH后增强了 LM与HSA的相互作用程度.CH与HSA的分子对接结合能绝对值最高,且有CH的油相中各辅料分子与分子间对接结合能均高于无CH参与组;LM-HSA及CH@LM-HSA均保留了 HSA的特征条带.结论 CH增强了 LM对HSA的吸附能力,CH与其他辅料分子和蛋白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可能是主要原因.

    胆固醇脂微球人血清白蛋白蛋白晕相互作用

    阿苯达唑-胆酸衍生物的制备、表征、跨膜转运及降解评价

    唐世珍郭志梅聂开立刘敬帅...
    1860-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顶端钠依赖性胆盐转运体(ASBT)对胆酸(BA)的特异性识别,为提高阿苯达唑(ABZ)的跨膜转运效率,制备阿苯达唑-胆酸衍生物(ABZ-C6O2-BA),并对其固态性质、跨膜转运行为和降解机制进行评价.方法 以6-氨基-1-羟基-二己脂作为Linker连接ABZ与BA,合成ABZ-C6O2-BA;使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对ABZ-C6O2-BA进行验证;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进行固态性质的表征;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在体外对ABZ-C6O2-BA进行跨膜转运研究;进行ABZ-C6O2-BA体外羧酸酯酶(CES)水解反应,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定性分析ABZ-C6O2-BA水解产物.结果 1H-NMR和FT-IR结果显示特征峰的偏移,证实ABZ-C6O2-BA制备成功;PXRD、DSC和SEM结果显示ABZ-C6O2-BA为无定型形态,且微观结构较ABZ有明显不同;体外跨膜转运实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ABZ-C6O2-BA跨膜转运表观渗透系数(Papp)显著高于高浓度的ABZ(P<0.05),中、低质量浓度的ABZ-C6O2-BA Papp相近于ABZ;ABZ-C6O2-BA在72 h时降解率>92.8%,代谢良好;通过UPLC-MS定性分析ABZ-C6O2-BA水解产物为ABZ-Linker,即CES水解了酯键,使得BA与ABZ分开.结论 所制备的ABZ-C6O2-BA以无定型态存在,跨膜转运效率在一定浓度下较ABZ显著增加,且与浓度不相关,推测跨膜方式为主动转运,连接的BA可被体内的酶水解.

    阿苯达唑胆酸顶端钠依赖性胆盐转运体(ASBT)Caco-2细胞跨膜转运降解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汤茂水陈岘松王奇胡学锋...
    1869-1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年龄≥6岁者每天1次,每次5 mg,年龄<6岁者每天1次,每次4 mg)治疗.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病情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止咳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14 d后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MMEF、PEF和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3、IL-17、IFN-γ、TNF-α、CRP和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孟鲁司特钠盐酸丙卡特罗肺功能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