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半月刊

2096-0417

whr01@whu.edu.cn

027-68772482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工学部68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社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Journal Women's Health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学研究机构、各医学院校,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致力于发掘女性健康研究的新问题,引领女性健康研究的新方向,捕捉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发现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推广医务管理的新方法,培养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新型专家学者。目标成为女性健康研究领域内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权威、高水平的交流发布平台。本刊以妇幼保健医学为主,兼及其他医学领域。征稿范围包括妇、产、儿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护理及其他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测评;医疗卫生单位教学、政策制度的调查报告及评价;兼收其他临床医学各科及中医药类论文(男性专科及偏方除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左菲菲成旭东姬余良李菲...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89 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差异设置对照组(125 例)与研究组(16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甘油三酯(T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 指数(M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积分肌电(IEMG)值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川平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水平,提高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

    脑梗死反复促通疗法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运动功能

    中医定向透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痰浊阻肺)患者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王琳琳李美华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将中医定向透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痰浊阻肺)中对患者带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22年 2 月至 2023 年 4 月就诊的 9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痰浊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和干预,设定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干预患者为对照组,而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患者为研究组,两组各 46 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发生的总有效率达到 44/46(95。65%)高于对照组 38/46(82。61%)(χ2=4。039,P=0。445);治疗前,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指标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痰浊阻肺)患者有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使得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有效改善,最终降低疾病的炎症刺激,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定向透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浊阻肺肺功能

    聚焦超声联合干扰素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PV感染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兰芳周艳菲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联合干扰素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PV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3 年 8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HPV感染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研究组采用聚焦超声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持续 90 天。对比两组患者异位修复疗效分级情况,对比两组患者HPV病毒载量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干扰素-g(interferon-γ,IFN-γ)含量。结果:研究组的异位修复疗效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 3 个月后,研究组的HPV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10、IFN-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的血清IL-2、IFN-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清IL-6、IL-10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干扰素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 HPV感染患者异位修复疗效较好,有助于降低 HPV病毒载量,减少促炎因子表达,增加抗炎因子表达,从而减轻炎症状态。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干扰素聚焦超声异位修复

    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胡以慧朱双成黄翌普舒琪...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60例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根据患者情况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智能电刺激运动系统训练,均治疗 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2 周后、4 周后的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 2 周和 4 周后,两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同时段内观察组 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 2 周后、4 周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可提高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行走能力,且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急性期偏瘫下肢功能电针针刺智能电刺激运动

    不同剂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闫爱丽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卵巢癌患者,按就诊序号尾数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注射液(175mg/m2)联合卡铂(5AUC)化疗,研究组接受白蛋白型紫杉醇(260mg/m2)联合卡铂(5AUC)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 8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研究组化疗 6 个疗程后CA125、CA199、HE4、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化疗期间恶心、腹泻、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可提高卵巢癌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毒副反应,安全性高。

    卵巢癌紫杉醇卡铂不同剂型肿瘤标志物

    贝伐珠单抗在卵巢癌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杨钰萍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在卵巢癌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接收的 62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 31 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 93。55%,比对照组的67。74%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CA199、HE4 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ORTCQLQ-C30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应用于卵巢癌辅助化疗中可促进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降低,使疗效进一步提升,且安全性佳,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卵巢癌贝伐珠单抗辅助化疗血清肿瘤标志物

    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桂芳翟大娟谈金强王军...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 例HFrEF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所有患者均予GDMT药物治疗及改善预后等基础性治疗。参考组在基础性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用活心丸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心功能、B型脑钠肽(BNP)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临床症状各项积分均低于参考组,观察组LVEF高于参考组,LVESD和LVEDD水平低于参考组,观察组血浆B型利钠肽(BN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能够提高HFrEF患者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BNP及CRP水平,且安全性佳。

    活心丸沙库巴曲缬沙坦HFrEF心功能

    不同程度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患者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曾春陆黄格胡瑞婷周少坦...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叶切除患者术中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叶切除手术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中心静脉压组(L1 组)、较低中心静脉压组(L2 组),每组 20 例。术前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接监测中心静脉压,前额监测区域脑氧饱和度(rSO2)。术中C组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 6~10cmH20,L1、L2 组切肝前10min进行CLCVP,L1 组维持CVP在 3~5cmH20,L2 组维持CVP在 0~3cmH20,记录麻醉前、麻醉后、切肝前、切肝中、切肝后30min、术毕各时间点HR、MAP、CVP、rSO2,统计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rSO2 最低值、rSO2 基线下 10%和 20%的时间面积(AUC),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1 组和L2 组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明显减少,两组出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切肝前、切肝过程、切肝后 30min的血流动力学,L1 组和L2 组出现 HR增快、MA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R、MAP无明显差;三组术中不同时间点rSO2、术中rSO2 最低值、rSO2 基线下 10%AUC、rSO2 基线下 20%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L1 组、L2 组间比较,两组进行CLCVP各时间点rSO2 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2 组rSO2 指标值比L1 组明显降低;三组术毕麻醉苏醒延迟、术后燥动、恶心呕吐、术后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CVP能减少肝切叶除术中出血量,CLCVP影响rSO2 指标下降,控制CVP在 3~5cmH20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维持区域脑氧饱和度的安全范围,而较低的VCP(0~3cmH20)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有脑氧供需失衡风险。

    CLCVP区域脑氧饱和度肝叶切除术

    阿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宋尚玲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方法:80 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均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 40 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则联合普瑞巴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时间节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睡眠质量(PSQI)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5。00%,组间对比,观察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后 7d、14d及治疗后 1 个月,两组患者神经痛程度均有所缓解,且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同时间对照组VAS 评分(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CRP、IL-6、PCT)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及SF-36 评分比较比,两组间各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SF-36 评分均明显上升,组间对比,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SF-36 评分更高(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阿昔洛韦普瑞巴林炎症因子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初产妇分娩后负性情绪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刘叶张艳王花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分娩后负性情绪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本院分娩的 103 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分娩后负性情绪发生情况;另收集初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既往流产史、妊娠期并发症、丈夫陪伴、分娩过程等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负性情绪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3 例初产妇中,分娩后负性情绪发生的有 28 例,发生率为 27。18%(28/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既往流产史与初产妇分娩后负性情绪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月收入、妊娠期并发症、丈夫陪伴、分娩过程与初产妇分娩后负性情绪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8000 元(β=1。974,OR=7。200,95%CI=2。762~18。766)、有妊娠期并发症(β=2。671,OR=14。455,95%CI=4。489~46。545)、无丈夫陪伴(β=0。921,OR=2。513,95%CI=1。035~6。099)、分娩过程不顺利(β=1。155,OR=3。173,95%CI=1。288~7。820)为初产妇分娩后负性情绪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后负性情绪发生率较高,而其负性情绪发生的因素较为多样,如家庭月收入<8000 元、有妊娠期并发症、无丈夫陪伴、分娩过程不顺利等,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给予高度关注。

    初产妇分娩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妊娠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