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半月刊

2096-0417

whr01@whu.edu.cn

027-68772482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工学部68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社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Journal Women's Health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学研究机构、各医学院校,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致力于发掘女性健康研究的新问题,引领女性健康研究的新方向,捕捉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发现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推广医务管理的新方法,培养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新型专家学者。目标成为女性健康研究领域内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权威、高水平的交流发布平台。本刊以妇幼保健医学为主,兼及其他医学领域。征稿范围包括妇、产、儿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护理及其他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测评;医疗卫生单位教学、政策制度的调查报告及评价;兼收其他临床医学各科及中医药类论文(男性专科及偏方除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云护理对高危孕产妇心理健康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郇昌蓉李雨孟庆珍刘晓萍...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互联网云护理对高危孕产妇心理健康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互联网云护理对改善高危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妇产科建卡并分娩(或终止妊娠)的 680 例高危孕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互联网云护理),各 340 例。对比两组高危孕产妇在心理健康评分、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以及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方法: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8。29±2。68)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4。06±2。27)分、妊娠压力量表评分(40。12±3。93)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保健知识掌握程度(92。06%)、遵医行为依从率(91。76%)、自然分娩率(89。71%)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9。41%)、难产率(0。8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方法:互联网云护理能够改善高危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高危孕产妇遵医行为依从性和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促进产妇身心健康,改善妊娠结局。

    互联网云护理高危孕产妇心理健康妊娠结局

    专项院前急救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效果

    马爱华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专项院前急救护理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22 年 1 月至 12 月医院对妇科急腹症患者采取传统院前急救护理,随机抽取 100 例作为对照组,2023 年 1 月至 12 月落实专项院前急救护理,随机抽取 100 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诊-抵达现场时间、现场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护理评估完成时间、院前急救时间、院前-院内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3。00%低于对照组11。00%(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 90。00%(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专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加快出诊、现场急救及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护理满意度高。

    妇科急腹症专项院前急救护理急救时间护理满意度

    基于微信平台的全流程精准护理对健康管理中心受检者依从率的影响

    韩立红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全流程精准护理在健康管理中心受检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 120 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微信平台的全流程精准护理,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心理状况、体检依从性、体检效率、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体检依从率,一次性体检完成率、体检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体检时间短语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全流程精准护理的实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体检依从性,从而提升其体检效率,减少体检不良事件发生,更有助于受检者满意度提升

    微信平台体检依从性健康管理中心全流程精准护理

    血清BDNF、CA125及HE4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俊
    173-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糖类抗原 125(CA125)、人附睾蛋白(HE4)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104 例疑似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DNF、CA125、HE4 的检测,最终以手术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卵巢癌患者、非卵巢癌患者的BDNF、CA125、HE4 的指标水平差异。并计算分析BDNF、CA125、HE4 及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卵巢癌患者的BDNF、CA125、HE4 指标显著高于非卵巢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 81。03%、71。74%、76。92%;CA125 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 75。86%、69。57%、73。08%;HE4 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 77。59%、76。09%、76。92%;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 93。10%、93。48%、93。27%。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单纯BDNF、CA125、HE4 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CA125、HE4 联合检测在卵巢癌的诊断中有极高价值,相较单纯BDNF、CA125、HE4 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提升早期卵巢癌的检出率有重大意义。

    肿瘤标志物卵巢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及其癌前病变敏感性及特异度的影响

    郭芳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度、特异度。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于周村区北郊镇中心卫生院接受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女性 80 例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对象均接受TCT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此外进行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不同的方式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计算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经病理结果,证实 80 例接受检查者,正常/炎症 53 例,CINⅠ11 例,CINⅡ6 例,CINⅢ8例,宫颈癌 2 例,证实阳性率为 33。75%(27/80)。应用TCT检测的阳性率 25。00%(20/80),阴道镜检查的阳性率 28。75%(23/80),联合检查的阳性率 32。50%(26/80),联合检查同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最高。联合检查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敏感度为 96。30%,高于TCT检测敏感度 66。67%(P<0。05),联合检查诊断敏感度高于阴道镜检查敏感度 81。48%,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筛查,采取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TCT单独检测。

    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阴道镜

    微生物检验在妇科炎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韩磊韩艳鑫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妇科炎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0 名妇科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阴道分泌物,分别采用镜检法、培养法、四联法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别统计对比三种检验方案的阳性率,对比不同检验方案下菌孢子、菌丝、假菌丝的检出率。结果:镜检法、培养法、四联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86。25%(69/80)、88。75%(71/80)、88。75%(71/80),三组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在菌孢子、菌丝、假菌丝的检出率上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案(P<0。05),镜检法和四联法在菌孢子、菌丝、假菌丝的检出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是妇科炎症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镜检法、培养法、四联法在病原微生物的检验阳性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培养法在菌孢子、菌丝、假菌丝的检出率上更高,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案。

    妇科炎症微生物检验临床诊断检验结果

    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检查中的处理技术

    杨洋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检查期间,多层螺旋CT处理技术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评价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 120 例,非肝硬化患者 120 例,安排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获取CT图像,并借助软件完成图像处理和体积测量。对比了解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重复性结果,同时基于Child-Pugh分级结果进行肝脏体积测量结果比较,并借助直线相关性分析肝脏体积测量相关性指标。结果:A、B、C三名测量者的两次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标准化前、标准化后肝脏体积测量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A级、B级、C级三组患者标准化前、标准化后肝脏体积测量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A级、B级、C级三组患者标准化前、标准化后肝脏体积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体积测量结果与年龄、Child-Pugh分级表现出负相关性(r=-0。396,-0。219,P<0。01,P<0。05);肝脏体积测量结果与体质量、体表面积表现为正相关性(r=0431、0。248,P<0。0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检查中,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技术和体积测量,可客观了解肝脏病变情况,将其与患者个人情况、Child-Pugh分级综合评估,可更为准确理解病变肝脏的储备功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多层螺旋CT肝硬化图像处理技术

    基于OBE理念的人文带教模式在急诊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王永梅路向梅
    186-18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OBE理念的人文带教模式在急诊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护生 30 名为对照组,另取 2023 年 7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护生 30 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实习护生进行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习护生则行基于OBE理念的人文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带教后人文关怀能力(认知、勇气、耐心)评分、人文关怀行为(保障需求与安全、专业知识与技能、尊重、关爱的持续性)评分、患者对两组护生的评价(护生的责任心、沟通有效性、信任度及满意度)及带教满意度。结果:带教后,观察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中认知、勇气、耐心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人文关怀行为量表中保障需求与安全、专业知识与技能、尊重、关爱的持续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实习护生评价中护生的责任心、沟通有效性、信任度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90。00%vs 63。33%)(P<0。05)。结论:基于OBE理念的人文带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行为评分,患者评价良好,且实习护生带教满意度高,值得在护理带教中应用。

    OBE理念人文带教模式急诊科人文关怀能力

    多情景式模拟教学结合人文关怀对专科实习护生人际沟通及共情能力的影响

    王春霞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情景式模拟教学结合人文关怀对专科实习护生人际沟通及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4 月的 60 名专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教改前(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30 名护生设为对照组,教改后(2022 年 7月至 2023 年 4 月)30 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观察组实施多情景式模拟教学结合人文关怀。对比两组理论与操作成绩、护生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实习前后人际沟通能力[支持性沟通量表(SCS)]、共情能力[汉化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两组SCS量表中辅导与咨询、支持性沟通、提供有效的负面反馈维度及总评分均较实习前升高,且观察组人际沟通能力各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两组JSE-HP量表中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维度及总评分均较实习前升高,且观察组共情能力各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 73。33%(P<0。05)。结论:多情景式模拟教学结合人文关怀应用于专科实习护生中可有效提高护生考核成绩,增强人际沟通及共情能力,且护生满意度高。

    实习护生多情景式模拟教学人文关怀人际沟通共情能力

    基于乳腺癌医疗纠纷事件探索肿瘤学教育高质量医德医风建设路径

    张健周灿王彬杨勇...
    19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医德医风不正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乳腺癌医疗纠纷事件探索肿瘤学教育高质量医德医风建设路径。方法:选取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4 月 30 日近十四年间由百度网站为载体进行报道或转载的中国和日本共 31 例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出现并已结案或妥善解决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汇总分析,采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学方法。结果:31 例乳腺癌医疗纠纷案例(中国 30 例,日本 1 例)中:1)14 例(45。2%)为乳腺癌漏诊或误诊案例,11 例(35。5%)为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医疗纠纷,6 例(19。3%)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死亡案例;2)12 例(38。7%)患者死亡,25 例(80。6%)患者获得医院赔偿;3)13(42。0%)起案例归结于医生技术不精,12 例(38。7%)起案例归结于医生沟通不足,6 例(19。3%)归结于医生责任心不足。结论:临床医师在肿瘤学高质量医德医风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提升临床医师临床技术和责任心,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是高质量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医德医风医疗纠纷肿瘤学教育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