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半月刊

2096-0417

whr01@whu.edu.cn

027-68772482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工学部68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杂志社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Journal Women's Health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学研究机构、各医学院校,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致力于发掘女性健康研究的新问题,引领女性健康研究的新方向,捕捉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发现临床研究的新成果,推广医务管理的新方法,培养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新型专家学者。目标成为女性健康研究领域内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期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规范、权威、高水平的交流发布平台。本刊以妇幼保健医学为主,兼及其他医学领域。征稿范围包括妇、产、儿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护理及其他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测评;医疗卫生单位教学、政策制度的调查报告及评价;兼收其他临床医学各科及中医药类论文(男性专科及偏方除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晚期孕妇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张平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胎膜早破(PROM)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63例妊娠晚期孕妇的病历有关资料,统计其PROM发生情况;收集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PROM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对比发生PROM组与未发生PROM组两者间的妊娠结局差异。结果:163例妊娠晚期孕妇中,共有15例发生PROM,发生率为9。20%(15/16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与妊娠晚期孕妇的PROM发生无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胎位异常、流产次数、生殖道感染、双胎妊娠、产检次数、腹压上升与妊娠晚期孕妇的PROM发生有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位异常、流产次数≥2次、有生殖道感染、双胎妊娠、产检次数<4次、腹压上升是妊娠晚期孕妇PROM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P<0。05)。发生PROM组的剖宫产率为40。00%(6/1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67%(4/15)、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0。00%(3/15)、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20。00%(3/15)、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为 26。67%(4/1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 33。33%(5/15),分别高于未发生 PROM组的 6。08%(9/148)、4。05(6/148)%、4。05%(6/148)、3。38%(5/148)、5。41%(8/148)、6。08%(9/14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PROM发生的因素较多,如胎位异常、流产次数≥2次、有生殖道感染、双胎妊娠等,而发生PROM的妊娠晚期孕妇妊娠结局较差。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孕前与孕期保健,尽可能地减少PROM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胎膜早破妊娠晚期高危因素妊娠结局

    HPV E6/E7 mRNA 和 HPV-DNA 检测在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价值

    王旭辉谭金容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摘 要]目的:观察HPV E6/E7 mRNA和HPV-DNA对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因宫颈疾患接受宫颈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因其他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根据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分为>50岁组和≤50岁组。采用HPV E6/E7 mRNA和HPV-DNA技术对标本进行定量测定。比较不同组别、不同年龄组患者HPV E6/E7mRNA检测结果和HPV DNA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癌患者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且mRNA拷贝数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的HPV DN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DNA拷贝数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和年龄≤50岁宫颈癌患者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和mRNA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50岁和年龄≤50岁宫颈癌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和DNA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V E6/E7mRNA和HPV-DNA的表达和拷贝数均与宫颈癌病变有关,是有效的筛查指标,而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HPV E6/E7 mRNA和HPV-DNA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宫颈癌筛查乳头瘤病毒RNA检测

    胎儿颜面部畸形行二维、三维超声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王青丁黎张亚莉陈娇娇...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颜面部畸形行二维、三维超声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胎儿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妇产科行产前筛查的75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二维、三维超声筛查其胎儿是否存在颜面部畸形,对疑似畸形的26例胎儿行进一步染色体检查,以引产及出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二维、三维超声筛查的诊断价值。并分析颜面部畸形与染色体异常间的关系。结果:引产及出生随访结果证实754例胎儿中疑似畸形的26例均为颜面部畸形,检出率为3。45%。26例颜面部畸形胎儿中,二维超声筛查共检出21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99。45%,漏诊率为19。23%,误诊率为0。55%,正确指数为0。802;三维超声筛查共检出23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99。59%,漏诊率为11。54%,误诊率为0。41%,正确指数为0。881,两种筛查方式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三维超声诊断效果能更佳。26例畸形胎儿中,1例面部斜裂、1例小耳畸形、6例鼻骨缺失、17例唇腭裂、1例小下颌。颜面部畸形的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胎儿例数均多于正常胎儿,且其总染色体异常率为26。92%,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的0。69%(P<0。05)。结论:二维、三维超声联合筛查可有效提高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出率,但三维超声诊断效果能更佳。胎儿颜面部畸形多与其染色体异常有关,故临床中应联合超声及染色体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诊断价值颜面部畸形染色体异常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VEGF、sVEGFR-1、PIGF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时秀云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9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组(34例)、重度子痫组(30例),根据随访妊娠结局划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53例)、妊娠结局不良组(41例)。同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集并对比各组间血清VEGF、sVEGFR-1、PIG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VEGF、sVEGFR-1、PIGF表达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VEGF、PIG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VEGFR-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组血清VEGF、PIGF表达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与轻度子痫组,sVEGFR-1表达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与轻度子痫组(P<0。05);轻度子痫组血清VEGF、PIGF表达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sVEGFR-1表达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VEGF、PIGF表达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sVEG-FR-1表达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PIGF同妊娠结局呈正相关关系(r=0。621、0。522,P<0。05);sVEGFR-1与妊娠结局呈负相关关系(r=-0。472,P<0。05)。结论:血清VEGF、PIGF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可见低表达,sVEGFR-1呈高表达水平,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妊娠结局不同其表达水平不同,同时血清VEGF、sVEGFR-1、PIGF与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

    妊娠期高血压VEGFsVEGFR-1PIGF妊娠结局相关性

    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患者取环成功率及血清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的影响

    齐玉霞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绝经后进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过程中,使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的应用,对取环成功率、血清FSH水平和LH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沂源县鲁村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绝经后取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均采取取环手术处理,对照组在手术前2h 口服米索前列醇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前7d应用戊酸雌二醇片。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效果、取环前后血清FSH、LH水平、取环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软化优良率94。00%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8。00%(P<0。05);两组在取环后1d的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取环前1周,观察组在取环后1d的血清FSH与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取环成功率100。00%比对照组的成功率92。00%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绝经后取环手术中,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辅助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取环成功率,同时取得良好的宫颈软化效果,也可降低血清FSH、LH水平,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绝经取环戊酸雌二醇片米索前列醇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李春艳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附件炎患者经期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慢性附件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经期后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经期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 IL-2(24。15±4。59)pg/mL、IL-6(41。08±10。36)pg/mL、CRP(8。99±4。35)mg/、LTNF-α(12。81±2。81)pg/mL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9。42±3。77)pg/mL、(64。42±14。11)pg/mL、(13。05±5。73)mg/L、(16。57±3。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小腹坠痛缓解时间(4。72±1。78)d、腰骶酸痛缓解时间(5。82±2。20)d、白带异常缓解时间(6。64±2。4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86±2。17)d、(8。59±2。64)d、(10。68±2。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稍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附件炎患者,经期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不适症状消退,提高用药效果,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少。

    慢性附件炎经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

    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溶液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疗效研究

    姜志兰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溶液对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儿童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36)、对照组(n=36)。对照组患儿采取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溶液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儿则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溶液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变化,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YGTSS评分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对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NSE、DA、5-HT、NE的测定结果,均较治疗前低,而且观察组指标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组间的差异(P>0。05)。结论: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 口服溶液对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效果满意,可调节机体神经递质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儿童抽动症可乐定透皮贴片赖氨肌醇维b12神经递质

    PKM2和TSGF水平联合检验对宫颈癌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研究

    王燕红刘慧田敏朱忠慧...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指标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按照患者病历资料分组,其中宫颈癌患者51例,编入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54例,编入癌前病变组。另从同一时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妇女中选取50例志愿者,编入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PKM2、TSGF检测,分析各组的PKM2、TSGF水平差异;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PKM2、TSGF与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患者的PKM2、TSGF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PKM2、TSGF指标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癌组患者进行分析:肿瘤直径>4cm、肿瘤直径3~4cm宫颈癌患者的PKM2、TSGF指标高于肿瘤直径1~2cm的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PKM2、TSGF指标水平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MN分期Ⅲ~Ⅳ期患者PKM2、TSGF指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程度患者PKM2、TSGF指标水平高于低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M2、TSGF指标升高与宫颈癌发病、进展密切相关,宫颈癌患者的PKM2、TSGF指标高于癌前病变患者、健康志愿者,同时随着宫颈癌的进展,PKM2、TSGF指标也随之增高。

    宫颈癌丙酮酸激酶M2型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癌前病变

    放疗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影响分析

    高志位宋超孙笑笑李茂江...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改良根治术后实施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时加入放疗技术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随机选择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以CT实施患处定位,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建议作为依据,勾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时,采用CT模拟图像方式,实施各靶区勾画,勾画后对各靶区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规划。对部分铅门固定动态技术调强技术、铅门完全跟随静态调强技术以及铅门完全跟随技术、动态调强技术的剂量学差异展开比较。结果:部分铅门固定动态技术调强技术、铅门完全跟随静态及动态调强技术获得的调强技术均可以满足于临床要求,计划靶区的评估参数D50以及D98之间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含义,计划组部分,铅门固定动态技术调强技术、铅门完全跟随静态及动态调强技术,其跳数均出现下降,分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fixed-D计划组匀性指数(CI),数据略高。相对危及器官来讲,分组比较,心脏V30以及脊髓Dmax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计划组患侧肺V5以及心脏平均剂量Dmax和健侧乳腺Dmean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部门铅门固定动态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治疗中进行应用,能够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同时靶区适形指数以及均匀性均可以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治疗中,大分割放疗计划设计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放疗技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固定铅门技术(FJT)铅门跟随技术(JTT)

    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研究

    曹慧英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双色球方法将两组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和格列苯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FBG、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胰岛素、格列苯脲和二甲双胍都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有效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二甲双胍与格列苯脲的安全性高于胰岛素治疗。

    二甲双胍格列苯脲妊娠期糖尿病